鹿港镇分为鹿港、溪口、北岸,是荷兰时期即清朝中叶台湾重要对外经商口岸,在荷兰据台时期每年要从鹿港出口6,000多头鹿皮,鹿仔港因此而得名,简称鹿港,在清乾隆49年(1784年),设港开放鹿港黃金时期,当时台湾流传「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称,是台湾第二大城,到清道光25年(1845年)由港口淤积及后来纵贯铁路未经过加速鹿港的沒落,如今鹿港以旧城区保留的古建筑及美食带动一股新的观光熱潮。
北鹿港·天后宮
由施琅族侄子施世榜雍正三年(1725年)献地迁建,前身為 鹿港 天妃庙,在同治年间已是三殿式格局,三川殿(含戏台)、正殿(妈祖殿)及后殿(灵霄宝殿)三进二院格局,昭和2年(1927年)增修正面五开间、加深后殿具有左右过狼藉左右护室的规模,目前为国家三级古迹
三川殿与正殿间左右护廊,共同围出中庭
主殿与后殿则由护室围出后埕,两侧护室再以过水廊与主殿相接,呈现台湾中型庙宇典型的格局
庙内八卦藻井為溪底派匠师王益顺代表作之一,除了是尊贵的象徵,更有隔断建物过高及保持室温的功能
正殿為妈祖殿,屋顶形式歇山重簷,大通大通梁架构採三通五瓜七架,主祀「天上圣母」為湄洲岛天上圣母(开基二妈)是明末清初 福建 水师提督施琅奉请来台,唯台湾仅存,正殿悬有清乾隆、雍正及光绪御笔敕赐匾额
后殿一楼为妈祖文纪念馆除了120公斤(3,200两)金身妈祖,尚有历年保存文物、匾额、祖庙赠送的大灵符及圣母宝璽,还有民初雕制凤輦,二楼凌霄殿为五开坚格局主祀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天界、地界及水界之神,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台语称三界公)
北鹿港·庙口商圈
这里可到上上煎及吴益兴蚵仔煎品尝一下蚵仔煎、花枝煎及虾仁煎
民生路商店街——庙口玉珍斋
创立光绪三年(1877年)玉珍斋百年糕店,第五代兄弟还因商标闹上法院,这裡有各式糕饼如酥饼礼盒、天使蛋糕、牛奶糕、绿豆糕、杏仁糕及梅香糕
北鹿港·日茂行
为清乾隆及道光年间鹿港首富福建寧林振嵩首开的船头行,建于乾隆49年(1784年),原为三进建筑均為三开间面宽,目前一进已不存在,旗桿座是过去郊商来往使用,民国89年(2000年)公告為县定古迹
北鹿港·新祖宮
乾隆51年(1786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乾隆派遣陕甘总督福康安及参讚大臣海兰察率绿营兵8,000人由鹿港 登陆平乱,在妈祖显灵帮助下,於隔年活抓林爽文,战乱平息,乾隆下詔命福康安兴建此庙,并封妈祖為「护国庇民妙灵昭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因是皇帝下詔官费兴建的妈祖庙所以也称「敕建天后宫」,在庙前有「文官在此下马」的碑文,新祖宫歷经嘉庆十一年(1806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及1970三度重修
这裡妈祖是软身妈祖手脚為木製而身梯为藤编,可转动手脚更换衣服,这裡千里眼及顺风耳是穿著清代官服与一般比较不同,另外因為是官庙,所以清朝时期每月有官员负责祭祀
北鹿港·鹿港公会堂
这裡原是万春宫苏王爷庙,昭和3年(1928年)当时街长陈怀澄将祖父与厦郊商人兴建的万春宫拆除(神像移至凤山宫)改建公会堂,光复后改名 中山 堂,為 鹿港 镇公所所有,也曾是中国国国党 鹿港 办公室,民国69年(1980)地方募款整修,成 鹿港 老人会馆,民国86年(2007年)再度整修,民国89年(2010年)完工作為 鹿港 艺文馆使用
建筑架构梁柱为钢筋混泥土,屋顶以木架及钢斜架搭配,水泥瓦及水洗石子外墙
北鹿港·桂花巷艺术村
这里是早期渔民搭寮补抓乌鱼作业场所,所以称作「乌鱼寮」,而被称桂花巷艺术村,是因清治时期贸易河道遍植桂花而得名
前身为日昭和兴建日式宿舍,民国98年(2009年)整修完成,为艺术展演的特定区,可近距离体验艺术创作及参与DIY活动
北鹿港·古蹟保存区
是指瑶林街、捕快街及金盛巷建筑於民国71年(1982年)依「都市计画」使用区分被指定「古蹟保存区」进行聚落保存
半边井位在瑶林街12号,题有「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外
以一道墙将水将隔两边,一边门内自家用;另一边门外供无力凿井民眾取水,十足展现敦亲睦邻
君子巷原是一条无名小巷,最窄部分仅有47公分比摸乳巷还窄12公分,经里长取得居民共识取名「君子巷」
鹿港老街是鹿港文化的鲜活见证。既然这是一条承载人文文化的厚重老街,街坊们临街开设着数十家古董小店与茶艺馆,傍晚时他们喜欢坐在砖砌瓦叠的空间里饮茶闲话,自有一种悠悠的书香气息。黄昏到来,屋檐下的灯笼亮起。抬头看天空,老街的上空正泛起一层层昏黄色云朵,悠然漫步在层层叠叠的红砖灰瓦之间,一些房舍上空还飘着缕缕炊烟,不时传来几声喑哑的二胡——多像一场怀旧的老电影啊。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行业人都在学习的大咖课
特色小镇一站式服务咨询热线(可复制)
李老师:1391104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