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发飙:连常识都没有就敢否定传统文化!

陈道明发飙:连常识都没有就敢否定传统文化!

微杂志 内地男星 2016-04-18 11:49:24 151

点击微杂志 关注我。最触动心灵的读物,最温馨的读物我用心做,您免费看。

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asokya

来源:人文历史


昨天,一段陈道明发飙的视频在微博火了。


一向给人沉静、儒雅印象的陈道明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竟然颇为严厉地教育几位年轻人:“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怎么回事?


这是12月27日的《传承者》节目,这一期,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



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是为祭祀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由农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按照节目流程,表演结束后,几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


先是这个年轻的妹子出来说话……


一上来就很直接地说: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



一个油头小哥接话,上来就很霸气,孩子们可能凭借表演走上很大的舞台,但这技能能当饭吃吗?





这是一出。


接着,第三位青年团成员说:人这么多,都找不到焦点,不知道该看谁……





他想看到的是“一个个人英雄”,认为这非常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




接着一位长发青年团成员反驳他,他认为艺术有两套标准,一套是精英的,一套是群众的,不能用前者的标准要求后者。潜台词好像是,技术难度上本来就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听起来有点道理?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有点“专业人士”架势的青年评论员不服了,一上来就火气不小:群像艺术也要有领舞!要看到每个人不一样的形象!





话题就被带到了群体和个人的对立上,长发小哥回击:孩子们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听到“小我大我”,眼镜哥更激动了,直接吼起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干得太多了这几千年!小我都没了!”



几位青年评论家咄咄逼人,此时,台上的演员和带队老师明显忍着泪水……



陈道明老师终于听不下去了!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看到青年团的年轻人这么盛气凌人,陈道明讲了自己的看法。


先是就技术论技术。


陈道明说:“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么?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它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上,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所以,不只个人表演有难度,集体性节目也讲难度,讲技术……




陈道明说起曾经看过的天津歌舞团的鼓表演,一条很长的绳子,绳头栓着坠儿,从很远的距离击打鼓面,难度极高。


鼓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而青年团成员因为没看过,就认为鼓文化技术简单,比不上一些以个人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陈老师不同意。






范明这组不爽的表情也很精彩啊……


陈道明认为,更应该就传承论传承。


他说,青年团的成员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深。


“无知者无畏”……



几位年轻人不知道受教了没,拿出“综艺范儿”插科打诨……



陈道明接着说:“不要就事论事。”意思是,不能孤立的看待艺术表演,而是要看到,每个独立的节目,都是为延续文化传统,所以要就传承论传承。





年轻人都重视自己的梦想,演员、艺术工作者更希望能站在台前,受人瞩目,陈道明回忆起曾经7年的龙套生涯:“我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没有,这一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


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英雄,大部分人勤恳一生也只默默无闻。


陈道明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文化也需要接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不是“小我/大我”的二元对立。


个人的前途从来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






陈道明鼓励这群来自农村的小演员,他说并不是每一张脸都是一样的,而“是你没看见他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努力。


他们不能成为主角,也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他们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这个节目获得了陈道明、王纪言几位评委的认可。


王纪言在选择“高台花鼓”的时候说:“我选择你,我是选择中国的鼓。它是中国农民发明的、承载的、传承的。它代表了中国农民的淳朴、敦厚和乐观。所以你们来了,让我们看见了农民的气息,看见了中国农民的风流和三晋的风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