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这档节目回归了,不强推我良心不安

董卿这档节目回归了,不强推我良心不安

电影爬虫 内地女星 2018-05-07 22:38:55 668

“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文/李霁琛


上周六晚上八点,我准时地守候在电视机前。


等一个人的出现:

 

董卿


这位以知性气质为标识的主持人,在国内家喻户晓。这两年,她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以自己的方式找寻那些能够感染这个时代的力量。

 

于是我们看到,去年年初,由董卿担纲制作人、总导演兼主持人的《朗读者》播出了。


并且大火。

 

很多从来不看电视的年轻人,成了这档文化类节目的粉丝。

 


第一季结束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对第二季的期待。

 

如今,它终于回归了:

 

《朗读者第二季》


第一季的成功给了董卿压力。

焦虑感让她几度落泪。

即使看到有这么多的人关注《朗读者》,她依然觉得还不够。

她和节目组的其他同伴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听到他们的声音。

那是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呼唤文学之美,渴望为大众的心灵寻找一处安宁的港湾。



想要真正做到这件事,举步维艰。


她更会因为担心节目无法取得突破而睡不着觉,反复思量,焦躁不安。


当然,董卿和节目组最终还是找到了第二季的关键点。

 

在一次采访中她说:

 

“我希望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而不简单地屈从于流泪的意愿。”

 


看完第二季的第一期,我想董卿这句话会成为这一季节目最好的注解。

 

提起《朗读者》,观众们说得最多的词莫过于“感动”

 

热泪盈眶,确实是很多人看这档节目最强烈的观感。

 


但这只是表象。

 

董卿和她的团队做这档节目,目的并不是要让观众流泪。

 

“让观众流泪”其实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朗读者》想做的,应该是让观众在流泪后产生思考。

 

或者,不需要流泪,也能产生更强烈的感动。

 

这种态度在刚刚播出的第一期里体现得非常明确。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初心”。

 


第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

 

在他和董卿的对谈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任何大科学家的傲慢。

 


他谈到自己年轻时做出科研成果,说导师请自己吃饭喝酒,还特别指出吃了生鱼片,并且问董卿:

 

“你吃过吗?”

 


一下子就逗乐了所有人。

 

但当他说到自己要将《大学》中的选段读给清华大学物理系奠基人叶企孙时,他的面孔变得格外庄严。

 

坦白讲,薛其坤校长朗读的时候我在颤抖。

 


那是灵魂受到冲击时的感觉。

 

他念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似乎都能看到那些科学家为了国家付出心血的样子。

 

这是种家国情怀,在薛其坤和那些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使命感。

 

保持初心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外国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不也正是我们的信仰吗?

 

中国人的信仰,某种程度上正是年轻时求学求知所确立的初心。

 

第二位朗读者徐卓来自黑龙江,她是丹顶鹤的守护者。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有首歌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徐卓的姑姑徐秀娟当年为了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事迹。

 

从徐卓的爷爷,到姑姑,再到父亲,几代人为了守护丹顶鹤,付出了太多。

 

这样的坚守,也是一种初心。

 

第三位朗读者我们再熟悉不过。

 

姚明,中国篮协主席,上海大鲨鱼俱乐部老板。

 


新身份给了姚明新的责任。

 

他说:

 

“我觉得初心就是为了寻求一种认同,这种认同不是地位也不是头衔,而是真正大家可以去模仿、喜欢、运用,并且对大家真正有益的事情。”

 

曾经,姚明为了国家荣誉几乎牺牲了职业生涯和身体健康。

 

如今,他还是想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

 

他在节目中朗读的是海明威的《真实的高贵》。

 


其实都不用读,他自己已经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五个字。

 

海明威讲:

 

“真实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这是姚明的初心,也是我们能从体育运动中感悟到的最珍贵的东西。

 

第四位朗读者宗庆后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是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身家百亿。

 

但他出差会坐高铁的二等座,并没有因为财富而改变生活方式。

 

对于他来说,工作已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

 

比如和外资集团打官司,这位中国民族企业家想的最多的,是我们国家强大了,不能再受别人欺负了。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哭了。

 

这种泪水绝不是被煽情煽出来的,而是因为他的话真正打在了我的心上。

 

宗庆后的价值观,也许能给现在的年轻人不少启发。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贾平凹。

 


这位来自陕西的大作家不会说普通话,还开玩笑说:

 

“我曾经给自己打圆场,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

 

他的风趣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距离感在那一瞬间就消失了。

 

贾平凹的初心,是一种对于创作的执着,是对与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文学的赤子之心。

 


他反复谈到自己的故乡,聊起自己创作的根本,也让我感慨万千。

 

节目的最后,几位贾平凹的老友朗读他的文章,台湾著名民谣歌手胡德夫弹琴配乐,那画面美好极了。

 


一瞬间,似乎初心就被具象化了。

 

这也是《朗读者》这个节目最打动我的地方。

 

它所带来的所有感动和思考,都是真实的。

 

人物,是真实的。

 

薛其坤、姚明、贾平凹这样的名人坐在那里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不会让观众感受到太多距离感。

 


我们有的是非常清晰的感触。

 

比如董卿问姚明:

 

“你什么时候会因为自己的伤病感到绝望?”

 

姚明淡然地说:

 

“最后一次。”

 


他心中的痛感,观众是能体会得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对于朗读者的选择非常严格。

 

他们找的,都是具有人格魅力且有人文关怀的人物。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学到太多。

 

已经确定会参加节目的还有胡歌,粉丝们可以拭目以待了。

 

在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衬托下,那些被朗读的文字,变得更加真挚而深厚。

 


对于这档节目,我的建议是看两遍。

 

第一遍,你的关注点会在这些嘉宾身上。

 

第二遍,当你细细去品读那些文字,会发现更多魅力。

 

也只有细细去品味这档节目,才更能理解董卿说的那句“我希望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

 


这样的思路让这个节目的格调变得极高,又在精心的编排下接住了地气,没有让观众产生距离感。

 

我之所以要强推《朗读者》这样的节目,是因为它太难得了。

 


董卿说她是在“老老实实做一件电视人该干的事情。”

 

但谁都知道,这件事做的不易。

 

当然,我们也都看到了这件事的价值。

 

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是这档节目的初心。

 

他们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推 荐 阅 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dypc5252,进电影爬虫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ಠᴗಠ


一个zan=请董卿和节目组坚持把节目做下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