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经历不凡的“传奇军嫂”!

李秀英:经历不凡的“传奇军嫂”!

领航军嫂 日韩女星 2019-07-08 06:59:41 824


  从女儿手里接过“光荣之家”牌匾,老母亲感慨万分地说道:“咱们家姓‘军’,应该有5块‘光荣之家’的牌子才对。”


  老母亲一直捧着牌子,和女儿算着家里有几位军人。女儿笑着说:“我爸,我,还有我大姐夫,二姐夫,再就是我儿子,应该有5块‘光荣牌’,可是,我爸和我大姐夫他们不在了,只有3块。”

风华正茂的全国劳模李秀英


  对话的母女俩,母亲叫李秀英,今年92岁;女儿冯华,是一位退伍战士。冯华在部队大院里长大,读完高中一年级,就上山下乡了,第二年参军入伍。穿上军装后,父亲对她说,爸爸是军人,出生入死打过仗,你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没受过苦,不到部队锻炼,永远都长不大。


  冯华的父亲冯学永和母亲李秀英都是安徽省颍上县人,李秀英家住在新集街上,父母在集上做小生意,经人介绍,冯学永来李秀英家帮工,冯学永勤劳能干,深得李秀英父母喜爱,17岁那年,父母给他俩完了婚。


  有了大女儿后,一天,冯学永回乡下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没有丈夫的下落,李秀英四处打听,后来有人告诉她,冯学永过润河时被“刮民党”抓了壮丁。冯学永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就再也没有了音讯。那时,李秀英又怀有身孕,可坚强的她没有趴下,因为再苦再难,日子还得往下过。


  1950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区里召开动员会时,李秀英主动报名参加治淮,她还动员了20多名妇女。就在她们背上铺盖卷儿往工地上走的时候,一位老人拦下她们,说:“李秀英,要上工地你自己去,俺家还有俩孙子要带呢,俺儿子已经去了工地,不能一家人都去治淮。”


  李秀英劝那个姐妹还是别去了,那个姐妹不顾婆婆反对,坚决要和李秀英一起走。在李秀英的劝说下,婆婆终于不再阻拦儿媳。李秀英自己则是早就下定了决心去治淮工地的,因为,她饱受淮河水之患。1938年,战乱频发,黄河花园口破堤防兵,造成淮河水泛滥,李秀英被洪水冲走,是一棵大树挡住了她,保住了性命。家门口治淮修建润河蓄洪闸,根治淮河水患,李秀英觉得这是共产党、毛主席在为淮河儿女谋幸福,自己哪有不去的道理。

李秀英(二排右一)和工农干部学校的同学合影留念


  润河闸是淮河段的一个重点施工项目,当时由苏联水利专家指导修建。李秀英来到治淮工地后,和男同志一样,挖土抬泥,打桩推车,样样抢在先干在前。人工挖河,抬土用的是圆木,两人抬几百斤重的河泥,一干就是一天,都不觉得累。李秀英是女子队队长,不时有男工挑战,李秀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她带领女子队应战,结果每次都是女子队获胜。第二天醒来,姐妹们的肩膀又红又肿,上工前,她们不得不用圆木反复压肩膀,直到压麻木了,才又精神抖擞地再上战场。


  浇铸大闸主体,需用大量的黄沙和石子。为清洗黄沙和石子,李秀英带着姐妹们打着赤脚在结冰的河里淘石子,在高高的木架子上抱着水管冲沙子,小腿被冰块划出一道又一道口子,双手都冻烂了,李秀英忍着疼痛,咬牙坚持。她曾几次晕倒在工地,休息后接着又干。治淮工地上,柔弱的李秀英成了“铁汉子”,工地广播站经常播出她的一件又一件事迹。


  成为治淮先进模范的李秀英,肖像登上了1951年9月版的《人民画报》封面。更值得一说的是,新闻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有她的几组镜头贯穿始终。这部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2年的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反响很大,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李秀英和失散10年的丈夫冯学永重新团聚。

李秀英(中)领到光荣牌


  李秀英的丈夫冯学永当年被抓壮丁后,跑了几次都没有跑掉,所幸后来所在部队起义了,此后,他就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又在朝鲜战场上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部队回国后,生活相对稳定了,冯学永曾几次回颍上、到合肥找过妻子,但都没有打听到李秀英的具体地址,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一天,部队在大礼堂放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电影,看着看着,冯学永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地哭了。坐在身边的指导员问道:“冯连长,想家了?”


  “指导员,电影里的李秀英是我的爱人啊!”


  “什么?这个治淮模范李秀英是你的爱人?!”指导员也颇为惊诧。


  看完电影回来,冯学永再也睡不着,第二天,他向组织汇报了情况,一时间,整个部队都知道电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女劳模是连长冯学永的爱人。部队立刻派出两名干部帮助找人,最后终于在安徽省水利厅找到了李秀英。面对部队来人,李秀英说啥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回到家,当李秀英把消息告诉母亲时,全家人激动地哭成一团。

秀英和爱人冯学永年轻时的合影


  不久,李秀英赶往部队和冯学永团圆。夫妻长久分离,这漫长的10年都是怎样过来的?李秀英对丈夫说:“我也一直在找你。我坚信,只要不牺牲,你怎么会不来找我们娘几个呢?”


  冯学永默默流泪:“这些年,你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又要撑起这个家,又要参加治淮,还要工作学习,真不容易!没想到,是一部电影把你送回到我面前。”


  1951年10月,治淮劳动模范李秀英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那天上午,会议结束,坐在第10排靠近走道的李秀英说啥都没有想到,离开主席台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她身边经过时,毛主席却停下脚步与会议代表握手。工作人员向毛主席介绍了李秀英,说她是安徽来的治淮模范。心牵淮河的毛主席显然有了兴致,当即向李秀英问了些治淮的情况,李秀英都一一回答,毛主席不时称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李秀英拿起会议记录本,请毛主席签名,毛主席欣然为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晚餐时,一起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治淮副总指挥钱正英叫过李秀英,对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说:“邓大姐,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李秀英。来,咱们一起合个影吧。”


  1969年,李秀英当选为福建省南安县革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党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北京归来,组织上安排李秀英去省水利厅学习,期满后就留她在省城工作,全家也随她一起搬迁到合肥居住。

  1955年,李秀英放弃了在省水利厅的工作,携全家迁往丈夫所在部队的驻地福建省南安县,在一家化工厂当车间主任。


  一晃又10年,大女儿和二女儿出落成了大姑娘,找对象时,冯学永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本连的一排长,一个嫁给了二排长;后来女儿冯华大了,又送她去当兵。一下子,一个家出了4名军人、3名军嫂,母亲军嫂还是全国治淮劳动模范,在部队及驻地传为美谈。

李秀英的国庆观礼证


  后来,冯学永所在部队又先后换防到山西省运城地区等地,李秀英跟着丈夫,走过了3个省份,多次换过工作岗位。她说:“部队到哪我跟到哪,军人的妻子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嘛。”


  受家庭影响,1996年,李秀英的外孙、三女儿冯华的儿子李鑫高中毕业也去了部队,李秀英欣慰地说:“咱们一家3代人,有5名军人、3名军嫂,可不一般,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


  今年已92岁高龄的李秀英,记忆清晰,身体健康。她居住的胜利社区,每逢“七一”、“八一”、国庆等节日,都邀请她去做报告,每次她都在女儿的陪同下欣然前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当年在治淮战场上的事迹、讲述“军人之家”的奉献牺牲,表达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和情怀。

年逾九旬的李秀英(中)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前夕,安徽省文联推出一部关于兴修淮河水利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李秀英作为书中一名普通又特殊的人物,在作家笔下再一次走近了读者眼帘。


  “淮河两岸鲜花开,胜利的歌声唱起来,秋风吹来稻谷香,肥壮的谷穗迎风摆······”如今,李秀英还时不时会唱起纪录片中的主题歌《淮河两岸鲜花开》。


  李秀英,一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为支持国家和军队建设,默默无闻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彰显出一名好党员、好母亲、好军嫂的高贵品格,她的传奇经历,让这个“光荣之家”大放异彩!


来源 l  领航军嫂(LHJS18008040) 

更多新闻

当兵到底有啥用?一位军嫂这样用行动回答!
军人子女高考优先录取,必须的!(附各学龄优待政策)
多条军属关注的利好政策出台,值得关注!

刊期 l 第246期

主编 l 闻   伟

监制 l 张   胜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