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娘,则国娘”你怎么看?

“少年娘,则国娘”你怎么看?

春天妙妙屋 欧美男星 2018-10-11 19:30:54 1357


点击春天妙妙屋关注,每天听春天姐姐讲故事



最近网络上疯狂流传着关于“少年娘,则国娘”的言论,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来源知乎)

 

网友们纷纷展开讨论,诸如“男人应该什么样,女人应该什么样?”“什么是‘男性气质’”的衍生话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些人批判现在的“小鲜肉”没有男子汉气概,说他们“娘炮”、碍眼,不适合被当作新一代青少年的偶像;也有人为那些生来就有些缺乏硬汉气质的普通人发声,呼吁不要喊着“娘炮”向无辜的人“开炮”。


(来源豆瓣)


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男孩子因为被同学嫌弃太娘而被欺负,甚至引发校园暴力。

 纪录片《不一样又怎样》,叶永鋕是个体贴、孝顺的男孩,却被同学嘲笑是娘娘腔,经常被欺负。

 

谢霆锋在某娱乐节目中说:“其实说实话都已经有点厌倦现在非常流行的韩风,我觉得男生也该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冯小刚也曾怒斥年轻演员“太娘了”,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搔首弄姿”。


面对浓妆艳抹、体态妖娆的男性偶像人们高喊“娘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真男人呢?


因《战狼》而大火的吴京直言,所谓“男人就应该爷们”。


在大众的理解中,真男人就应该粗犷、豪迈、阳刚、血性、果断;与之相反的温柔、害羞、和顺、细腻和柔美等就被视为“娘炮”。


如果你对男性的理解也是如此,那么,当你看到以下类型的女人和男人时可能会反感,甚至会反问:“这是男人吗?这是女人吗?”


没有工作的男人,喜欢做家务的男人,胆小怯懦的男人,文静不爱运动的男人,多愁善感的男人,爱化妆且柔媚的男人……


职场表现出色的女人,理科成绩好的女人,玩游戏(尤其是竞技类游戏)厉害的女人,不会做饭的女人,会抽烟、喝酒和打架的女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左至右依次是:Adam Lambert、Sebastian Bach (Skid Row)、Boy George、西川贵教 (T.M.Revolution)


男人应该男人样,女人应该女人样?


我们通常说的“男人”和“女人”,既是生理性别的区分,更是一种社会性别的区分。而“性别”代表了个体有男人味还是女人味。通常情况下,男性偏于男性化,女性偏于女性化,但也有例外。


对于什么是真男人,什么是娘炮的讨论,是基于大众对于性别的某种认知程度。通常来说,每个人对于性别都有一定的认识程度,即所谓的“男性化”和“女性化”。这种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认识程度(包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接受程度)被称为“性别认同”。当人们的性别认同存在较大差异时,就容易引发争议。


而另一个引发人们对男性女性特质争议的原因就是“性别角色社会化”。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往往存在被公认的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性别角色”。而“性别角色社会化”指的就是,在特定文化中,男孩或女孩需要学会符合其性别的适当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性别角色与日常活动的联系紧密程度不同,并且对跨性别行为的容忍程度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社会文化下的个体,对社会性别的认知也会大相径庭。


性别角色社会化塑造着人们的性别认同,但性别认同始于贴标签,如“你是个女孩”,或者“你是个男孩”。许多研究人员指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随着婴儿的出生就已经开始了的。


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在描述新生的男婴时,常使用“健壮”“敏捷”或“协调”这样的词;而在描述新生的女婴时,则会用“精致”“美丽”或“娇弱”这样的词。此外,父母给儿子和女儿穿戴不同的衣服,买不同的玩具,甚至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对话,这些都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


正如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提出的那个著名观点:“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ames,a woman”。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塑造而形成的。同理,男性也是由社会塑造而成。



桑德拉·贝姆:每个人都是双性化的


男人应该什么样,女人应该什么样,这种对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特质的一种简单且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认知被称为“性别角色刻板”。


带有强烈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人会认为,战斗机飞行员、公司总裁、军官或赛车手等职业不适合女性,因为女性缺乏足够的攻击性、支配性以及机械操作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关于人的性别不是彻底的男性化就是彻底的女性化。20世纪70年代初期,安妮(Anne Constantinople)提出了新的观点:男性化和女性化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两极,而是衡量人类性别的两个独立维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同时拥有某种程度的男性化特征和某种程度的女性化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Sandra Bem)极度支持这种二维性别模式,更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颠覆了世人对性别构成的基本看法。



贝姆为了进行关于“双性化的人”与“具有极端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特征的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她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量表以测量双性化特征。


为了完成这个量表的设计,贝姆罗列出200项她和她的学生都认为有价值的特征,包括代表男性化的特征、代表女性化的特征以及中性化的特征。她从斯坦福大学挑选出100名大学生(男女各半),要求他们以美国社会的赞许度为标准,对这些特征进行评定,评定等级有从1( 完全不符合该性格)7( 非常符合该性格)七个等级。


根据学生们给出的分数,贝姆各选出排名前20的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作为测试项。为了避免被试在测试中受到题目全部是男性化和全部都是女性化或社会期望的影响,她又选择了20个可以忽略性别但每个人都期待拥有的特征(10 个积极特征,10个消极特征),作为反映中性性别的测试项。最终,贝姆的量表包含了60个项目,且所有测试项随机混合在一起。这一量表被称为“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



测量完成后,被试会分别得到男性化分数、女性化分数以及双性化分数。其中,男性化分数和女性化分数可以通过相应测试项加和后求平均数计算得出,双性化分数则是由其女性化分数减去其男性化分数得到。


这里有三个典型的例子,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男性化、女性化及双性化性别类型的人。

 

詹妮弗男性化得分是1.5,女性化得分是6.4。用6.4减去1.5她的双性化分数可以通过前两项分值相减得到4.9。


理查德男性化得分是5. 8,女性化得分是2.1, 因此他的双性化分数是-3.7。


黛娜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得分分别为3.9和4.3,其双性化得分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三人中只有黛娜在自我知觉中没有明显的性别类型,她表现出一种男性化与女性化特征的平衡,也就是“双性化”。


西方文化逐渐开始接受“某些人是双性化的”这一观点,同时拥有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已经不再被人排斥,反而还被认为是一种优势。


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开始从事或参加那些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仅限于”异性的职业、业余爱好、体育活动等。从女CEO 到“家庭主父”,从女军人、女消防员到男护士、男教师,从女性掌管权力到男性展现其敏感性的一面,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中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的转变几乎无处不在。



歧视“女性化”男性,压抑女性化特质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人们对性别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进步,文化在更新,人们对性别的认知和跨性别的包容程度也将随之改变。


性别社会学家R.W.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一书中指出:“性别的常识性知识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的理性认识,通过这些实践,性别就在日常中‘形成了’或‘完成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本身就是在个在不断更新的概念。随着人们对性别的认知度不断更新,或许性别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就目前而言,虽然人们已经逐渐开始接受性别“双性化”(类似“女汉子”这样的词已经被大众熟知并接受),但显然这份觉悟还不够,一部分人(可能是大部分人)正在歧视“女性化”的男性。


当一个男孩表现出胆怯、温顺、细心、撒娇、可爱等特质的时候,很容易被同伴认为像女孩,太“娘炮”,甚至会遭到恶意攻击(语言或行为攻击,甚至被强行扭曲性取向等)。为了不被孤立,男孩们刻意避开任何与女孩特质相关的行为,而去追求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中男孩该有的模样。


然而,抛弃所有女性化特质的男性真的会更受欢迎吗?他们真的会更幸福吗?


在纪录片《面具之内》(The Mask You Live In)中,男性气质研究者迈克尔•基梅尔指出,对于“女性特质”的拒绝和压制,将导致男性最终成长为一个不完整的个体,他们不能显露自己的软弱,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知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心理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而早在上世纪,桑德拉·贝姆就已经提出了一个极具突破的观点:一个更协调的人,能够有效融合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特征,并且心理调适能力也更强。


来源|《超图解心理学与生活》

编辑|妙妙姐


 • end •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


推荐阅读

养女儿,不能只教她善良

为什么那么多贤惠温柔的日本妻子盼望着丈夫死去?

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90%的中国父母都会犯的错,不打断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馈赠


小喇叭 · 春天姐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小喇叭栏目主持人,丘比特的妈妈。一边带娃,一边给全国的小朋友讲故事,在这里和爸爸妈妈们分享育儿经验。


想加入春天姐姐的朋友圈吗?

搜索微信号:ctll217

会有春天姐姐的回复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