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给四处学习的报人们泼泼冷水——为什么你四处学习干货,...

张娜:给四处学习的报人们泼泼冷水——为什么你四处学习干货,...

张娜V 港台男星 2017-01-06 11:26:33 231

去年一年,是我参加各地会议或者主动出去考察最多的一年。想起当时去学习的动机,无外乎是去学兄弟媒体的干货,看是否可以运用到自家报社的经营上。


听说哪家报社的某个方面做得不错,都会萌生去学习的念头,还美其名曰: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行万里路。


近两年,各家报社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所以各种名目的联盟、微信群层出不穷,可谓是线上交流不停、线下走动不断。


大家东奔西走,都是为了取得“真经”,匡扶“报业盛世”。不容否认,有些报社却是在某些领域做的很好,有很多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但是每家报社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岂是单单复制表面功夫就可以成功的?


而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学了一大圈,整天泡在群里,貌似很努力的学习,真的学到了多少呢?又有多少真正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上了呢?你敢说你不是换了个地方在聊闲篇?


可能有人说我有些夸大了!其实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去年一年,我整日的泡在各种报商群、报业群、媒体融合群等,看大咖聊天,跟着起哄抢红包。


其实大咖们真不都是盖的,有些真的有很多的干货,他们也不吝分享。所以我拼命地学习,小本本上记录了很多的“大招儿”。


但是实际上却很少真正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上。到底什么原因呢?最近我经常反思,所以也对这块进行了反思,我总结出了四点原因。有不同意见的报人们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我这四问!


一问:你够空杯吗?


虽然是去学习,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半瓶子晃荡”的状态,所以看待学习对象也经常是“审视”的态度。表面上虚心学习,心底里不停地用自己的标准品评着。


就这态度,学习效果一定是好不到哪里去。


二问:你100%参与了吗?


我参加过各种报业会议多次,其实每次主办方都会费心的请业界的大咖来分享。但是参会者又是如何呢?迟到有之,早退有之,或者根本就出去会友了全场缺席。


100%的参与根本谈不上,有60%的就算好的了!


三问:学习后你总结思考了吗?


我有记笔记的习惯,为了避免回来很多东西忘记,我每次学习回来都会写学习总结。但也仅限于此。很多学回来的“干货”简单套用一下认为不奏效,就很快放弃了!


对于不能使用,我总是能找出很多客观理由,俨然一副“学不会是因为水土不服,不赖我”的态度。根本就没有做深层次的思考,更没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和很多穿梭在报社会议上的同仁就是写照啊!


四问:学回来你认真落实过哪一招儿?


为什么这么问呢?最近学习秦王会商学院的课程,秦刚老师经常强调“简单的招数重复用”。还举了李小龙的例子:李小龙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会使一千种招数的人,而是那种把一招练过千遍的人。


是啊!学习回来,我把学来的东西“试验”到自己的项目上。真的是“试验”,所以往往一试即可,发现效果不理想马上停手,继而去寻找更新的招数,再去学习、试验。


现在想来,其实很多招数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重复不断地练习,就会发挥他的效力,只是我们太急功近利了,总想着一招致胜。


细细回想,南京乐学,其实就是把校园关系和为孩子服务这两件事儿,做深了、做透了!因此得到了学校、家长、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和喜爱。在此基础上,他们推出的立体书、桌游、夏令营等产品,自然会得到铁粉们的认可。


而我们,没有深入的做好应做的服务,只是简单地学着乐学去组织活动,去销售产品,效果自然是要打折扣了!


其实,千招万招,都抵不过为你的用户提供真心的服务这招有用!只有发自内心的把用户放到心上,为他们提供持续的价值,才会换来用户真正的认可。


其实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样,很多人总是在不停地去寻找着“干货”,但到头来仍旧是“一事无成”!纠其原因,就是没做到上面这四问,更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


就像是数学公式,如果你不会公式,那数字越多你越不会算;而思维逻辑就是做事的公式,没有这个,干货越多,行动越混乱,就会陷入上述的怪圈。


大道至简。无论做什么,服务好你的目标用户这一条都是无论如何不能省掉的。因为这就是你做事应该遵循的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你学的那些招数才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


我是张娜,媒体人。这是我近期的所思所想,权作记录。如果你也有同感,欢迎加我个人微信(weiboxiaoa)深度交流。文章欢迎转发,请标明出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