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张延,是在话剧《平凡的世界》的纪念场刊上。演员们的定妆照或是严肃,或是面带笑容,张延却与别人不同:眉毛挑得老高,嘴巴张着,双臂抬着,两只手在胸前,浮夸的形态让王满银“活”了。
“王满银内心并不坏”
《平凡的世界》建组后不久,演员已经基本选定,只剩几个配角还没着落,王满银便是其中之一。一个“村赖子”,还是个投机取巧的“倒爷”,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人物性格却很鲜明,演过了太疯,演少了又缺一股劲儿,这么一个负面角色,谁能来演呢?
就在大家为选适合的演员犹豫的时候,陕西人艺的院长,也是《平凡的世界》的制作人李宣有了主意:“有一个人我觉得挺合适——张延。”
在李宣的推荐下,张延出演了王满银一角。虽然是“小角色”,但是在王满银的人生中,他是自己的主角。抱着这个心态,张延从接下角色那一刻起就开始揣摩人物的心态。
“其实王满银并不是一个坏人,他之所以变成一个村痞子,完全是因为他的成长背景。家境逐渐落魄,再加上王满银的性格特征,你可以说他是投机,也能说他是机灵。”
有了这一层理解,张延在处理王满银这个人物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
细节一:婚礼上“最有眼力界儿”的机灵鬼
话剧与原著的差别之一就是少安的婚礼,原著中并没有润叶参加婚礼的情节,但是在话剧中,润叶却亲自来“喝上一碗喜酒”。
编剧孟冰在改编时表示:“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的区别在于对舞台形象要有这种最直接的、有质感的表现。话剧需要人物直接的交流,直接的碰撞并产生矛盾,戏剧理论里面讲的“危机”“激变”或者叫“冲突”,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这样一幕戏剧性的冲突,包含着多种情绪:不舍、尴尬、感伤、气愤、看热闹……复杂的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交织,需要一个“聪明人”来化解,而这个人,非王满银不可。
“王满银在婚礼上的一系列表现就很有他的特色,润叶来之前大大咧咧的,有点无赖样儿,可润叶来之后,王满银是最能掌握现场气氛的人,说明他机灵、善于察言观色。”
于是递酒、接酒杯、拉回贺凤英、唱信天游……一系列动作出来,王满银的形象瞬间饱满了起来。
细节二:“倒爷”也是时代弄潮儿
看过观众的话剧印象中会有这么一幕:穿着时尚,顶着爆炸头的王满银,带着广东女人回到双水村。提着录音机上场的他,一下就成为了全场焦点。但一开始,王满银并不是这么出场的。
“原本的设计中,王满银是从上场口上台的,并不是现在这样。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再调整调整,就跟导演商量,排练的时候导演宫晓东就说:‘张延,来,你不是有好想法吗?试试!’然后我就真的试了试,结果就这么定了。”
在张延的心里,宫导是一个非常会引导演员的导演,他不会限制演员的表演,而是给演员一定的刺激,激发他们的潜力,让大家一起投入在创作状态当中。
几经修改后,王满银的出场方式变成了现在呈现的模样:提着录音机,放着歌,大摇大摆,兴起时摊开衣服,就地摆摊。“出场时的曲子《一阵恼人的秋风》也是我们商议后选定的,张蔷是那个年代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选她的歌最合适。”
调整过后的王满银,更具年代感,形象也更鲜活,张延把这归功于团队,每一个角色精彩、完整的舞台呈现,正是因为主创团队以及所有演职人员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才能在一次次打磨中变得更加完善。
“做演员是件幸福的事儿”
能有如此多的细节处理,与张延的生活经历脱不开关系。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张延,从小就在舞台上长大。1985年,12岁的张延便已进入陕西省歌舞剧院,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87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也是一名文艺兵。1990年,退伍的张延再次回到陕西省歌舞剧院。1997年,张延调入陕西人民艺术剧院。
在陕西的成长、生活经历,和多年来从事舞蹈、声乐、话剧等多领域表演的经验,使得张延在处理角色的时候有自己“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正是建立在张延的“戏剧观”之上。
不论是在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跟剧院的后辈们交流的时候,张延都会说:“做演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人一生只能活一次,而演员却能以其他身份一次又一次地“活”在舞台上。 “这样的体验对我而言是非常幸福的,说它是猎奇也好,说它充满挑战性也好,反正表演能够让我体验不同的人生,在我心里是一件快乐、神圣、崇高的事情。”谈到表演带来的幸福感,张延脸上的笑意多了些,语气却十分认真。
除了《平凡的世界》,张延还先后出演过陕西人艺的《天心顺》《灯火阑珊》《白鹿原》等话剧(后两部戏剧作品同样出自编剧孟冰之手),也曾荣获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表演奖。
陕西人演陕西剧,不怵
做演员令张延感到幸福,可他不仅是演员。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中国话剧协会西北大区联盟秘书长,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众多称谓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职责。
自1997年起就职于陕西人艺的张延,深知剧场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也很了解背后的问题。当李宣来到陕西人艺后,大家一致认为:是时候转型了。
于是,包括李宣、张延在内的几个人自发集资,成为了单剧目的股东,推出了小剧场话剧《欲望酒吧》。
话剧《欲望酒吧》海报
这一试,便成了。
成功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践行。“2013年一年我们就创作了13部戏,都是小剧场话剧,大家都沉浸在一种非常兴奋的创作状态中。”
张延共参与创作、策划和组织50余部剧目的演出,其中《又一个黎明》《当青春不再怀念蝴蝶的伤》《顶针》等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剧目奖、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北京青年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
剧院盘活了,要考虑的问题就更深层:陕西人艺接下来该怎么发展?
“现在有京派话剧、海派话剧,那我们陕西人艺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陕派话剧呢?”张延觉得,“打造陕派话剧”并不只是一个口号。
让陕西人艺走到全国观众面前的,是陕西人艺版的话剧《白鹿原》。要重排《白鹿原》,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北京人艺版的《白鹿原》已珠玉在前,濮存昕、宋丹丹、何冰等主演演员无论是演技还是人气都难以超越,重排,能做好吗?
话剧《白鹿原》剧照
张延却十分乐观,这份乐观并不盲目,“虽然已经有非常经典的版本,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除了优秀的主创团队之外,陕西人艺立足于陕西,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做支撑,在人物气质、方言运用等方面也更本土。”
果不其然,陕西人艺版《白鹿原》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也印证了张延的想法——好剧目,好作品,观众一定会买单。
为了延续这份成功,打造陕西人艺的“陕派话剧”品牌,陕西人艺在不断地做尝试,而张延也付出了自己努力。
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发表在《戏剧人生》等杂志上的《对陕西话剧演出市场化的思考》等理论研究和一场场演出;我们看不到的,是他背后参与的每一次研讨、每一场排练、每一次思考研究……
站长相信,不论是张延,还是陕西人艺,以后一定会有更精彩、更优秀的剧目呈现给观众,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附送未公开王满银表情包两张)
世界微笑日
你微笑了吗?
欢迎留言分享
你心目中的王满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