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EQ、混响、音准都归于修音的范畴,专业的调音师你造么!

你认识的EQ、混响、音准都归于修音的范畴,专业的调音师你造么!

兰格电子有限公司 内地男星 2017-07-31 11:41:26 244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近年来,“修音”这个词被很多人给妖魔化了,曾经网上有一个热传的恶搞视频,是一位女歌手在录音棚内外的演唱实时对比,在录音棚内,她原始的声音是鬼哭狼嚎,但在录音棚外经过录音师的实时修音调整,变成了实力唱将,而令我震惊的是,居然有不少网友以为这个视频是真的,在评论里感概“修音”是神技能。(最近,小编在网上看到有这样一篇关于“修音”的文章,表述通俗易懂,以供阅览。)




“修音”包括哪些呢?



众所周知的需要“修音”的节目是《中国新歌声》,人们普遍认为好声音学员唱的都非常“假”(事实上它跟《我是歌手》是同一个混音师),以为他们不修音的话跑调就是家常便饭。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修音”修的是跑调、是音的跑偏,这个在音乐的后期制作中叫做“修音准”或者“修正音高”,它看起来是这样的:



(图片一目了然,每个方块的位置就是音高,唱的偏高了就用鼠标拉低、唱的偏低了就拉高)


而事实上,单凭一个“修音准”是不可能有电视播出的那种效果的,“修音准”只是后期的流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人们所说的“修音”事实上都包括了哪些呢?我用通俗的方式解释一下:


首先要知道,在比赛现场听到的,与在电视机前听到的是两码事,因为是两套系统,两种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


现场声音震撼动人,电视效果一片狼藉,这是有可能的,现场观众听到的通过的是现场的音响设备,它声音感受的好坏看的是硬件与现场调音。但这个现场的声音是如何录到电视上被电视观众听到的,很多人都有误解,都简单地以为是台前摆个摄像机,既能摄像又能收声,也就是所谓的“外录”。


如果用这种“外录”的方式,录下来的声音就是嘈杂一片,各种环境的噪音、现场的喧闹、声音的失真、音响的轰隆等等,道理你可以参考下自己在演唱会上的“饭拍”。


“饭拍”的质量是不可能拿到电视上去播的,而事实上要在电视上能正常地播出,它就必须采取内录,也就是分轨录制,这样才能录制地更清晰,拿最简单一种卡拉OK式的演唱来说,“一个伴奏轨、一个人声轨”,它们分别接向了调音台,只管自己的这一轨声音,其他的一概不收。


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年很多晚会,歌手像是在太空里唱,然后突然冒出的观众掌声、欢呼声宛如在KTV包房,因为它在内录的时候因条件有限或节约成本并没有收进观众的声音,掌声与欢呼是后来加上的声音素材。


而且这一个伴奏轨、一个人声轨也不能直接拿出来播,电视台也会对它们做一些简单的后期,使得人声与伴奏的比例更均衡,然后才拿到电视上播出。


如果这个节目是直播节目,那么就需要音响师在后台进行实时混音,实时地把人声轨与伴奏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但实时混音并不是每个音响师都能保证每次稳定发挥的东西,电视直播往往兵荒马乱,是车祸现场的重灾区,特别常见的就是内地的颁奖礼晚会、内地的直播型歌友会、跨年晚会等。



这类“车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人声与音乐严重分离,仿佛两个次元,歌手的声音听起来贼干,喘息、喷麦连续不断,一个轻微的走音、不稳就会被严重放大,而音乐声仿佛在天边外,这主要就是没有做好实时的混音的缘故。


人声过于突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破音与走音,带来的往往就是最严重的车祸,大家可以参考那个“华语乐坛十大车祸现场”第一名的汪峰现场,如果你在现场听,绝对没有惨绝人寰到那个地步,而在当时的网络直播的视频中,成为了网民几年的笑柄,后来主办方上传了一个做了后期的版本,破音、走音依然在,但车祸程度已经大大缓解。


而随着选秀唱歌节目越来越专业化,人们都有了“Live”的概念,跟伴奏演唱已经不满足歌手对音乐品质的要求了,所以唱歌节目都成了现场乐队伴奏。一直到《我是歌手》中还加入了弦乐团、管乐组,每个乐器都得分开且单独地收音,吉他的轨、贝斯的轨、键盘的轨、弦乐的轨、管乐的轨、伴唱的轨、鼓的轨,更别说鼓还要分成底鼓、军鼓、tom、hi-hat等等至少五个。


这样下来,录制一个表演,多的时候就需要几十条轨了,所以当录制的编制与规模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已经无法能保障成品完善的制作了,所以这时候外包给了专业的录音棚或专业的录音/混音师,把现场收到了几十甚至上百轨声音素材,拿到了专业录音棚去过一遍录音棚的后期流程,这样出来的成品就相当精细了。


以前唱歌比赛的音频只是遵循一个电视播出的标准,而现在却是拿出版级的标准来对待,这样一来整个性质就产生了变化,此前唱歌比赛的音频并不是独立的,尽管超女时代也有网友或盗版商会把超女比赛的歌曲音频扒下来,但它依然不能算作是独立的产品,因为电视台也知道这些歌曲是达不到出版级标准的,如果要出超女系列CD,也得让选手重新去棚里录;而这个时代,这些经过后期制作的比赛歌曲就成了独立的产品,节目可以像卖唱片一样单独售卖给音乐网站,甚至发行CD,如果没看过节目,一般观众凭声音是难以判断这个作品是在现场录的还是在录音棚录的。


专业录音棚拿到这些现场的声音素材,并不是大众与一些“专业人士”认为的,把走音修一修就OK,像《我是歌手》这种有管弦乐团伴奏的,它有几十轨的声音素材,人声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多数人以为“修音”只是修人声的音准,其实不然。


龚琳娜在参加《全能星战》时,老锣不下五次在微博上批评全能星战的后期团队把自己的编曲搞坏了,认为并没有表现出乐器应有的层次,其中就有那首大受国内古风圈推崇、多少人听的泪流满面的《小河淌水》,老锣在微博上痛批这首歌的“缩混太差了”并不惜用一个呕吐的表情(当然也可能是外国人的言行都比较夸张),同时还有龚琳娜现场演唱《致青春》的后期做坏了,老锣表示“把我气坏了”,我截了几张图给你们看下:



从截图可看,大众与真正的音乐人的价值观差别还是很大的,很多人认为唱歌比赛就得直播,音频不能经过后期处理,因为不真实,误导人,这是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上,竞技评分标准大于了艺术标准;而对像老锣这类拥有一定国际视野、音乐的创造者来说,它是站在了一个全面的角度,一个出版级的艺术品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音乐的,它必须要精益求精,有瑕疵必须要整改,依照整个唱片制作的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如果专业的录音棚做后期都达不到他的要求,那直播的实时混音就更别提了。


他在截图中所说的乐器的缩混的问题,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在对待自己作品时所应有的态度,我们在现场听乐队,依靠的是现场的音响与调音,要知道所有乐器摆放的位置必须做出合理的设计(特别是像《我是歌手》这种现场有靳海音弦乐团与外国人管乐组的)。


因为每个乐器都有本身的音色特性,依照合理的排列才使得一起演奏时不打架与冲突,听起来才会均衡且和谐,现场的位置会营造出乐器天然的声场,而电视播出时乐器都是“内录”的,这样的话现场乐器的位置概念也就打散了,所有的乐器等于都站到了最前面,所以后期必须做出调整。


大众听歌往往只听人声,所以觉得龚琳娜唱的《小河淌水》无比动人,而对于老锣来说,除了人声,其它比重更大的东西都废了,他自然是无比心痛,你就更难想象,这样的作品如果是在手忙脚乱的直播中呈现,他该有多崩溃。


(龚琳娜《小河淌水》的表演视频)



当然除了乐器,人声的处理也必不可少,现在人们都知道要“修音准”,对于专业歌手来说,“修音准”并不是改变人声最大的一步,处理人声的动态(最常见的即压缩)才是。


在唱歌比赛的直播总决赛中,有一种“车祸”的表现是声音忽大忽小,要么是轻声的地方微弱得听不到,要么是激昂的高音又突然很炸,这就是声音动态的失衡。具体可参见好声音第三季总决赛杨坤与余枫的《空城》,以及歌手第三季总决赛郑淳元与李世珍的《I Believe》,后者虽算不上车祸,但听起来也相当莫名其妙,两个人简直像是初次排练先对一遍歌似的哼唱。


而事实上,这个效果是严重偏离他们的初衷的,他们的本意是想营造出一种静谧、舒缓又不失力度的意境,更接近于录音棚唱法,如果这个版本的人声经过了动态处理,我想绝对会焕然一新。除此外,比较常见的处理人声的工序还有调整EQ,也就是把人声最最好听的频段突出,把不好听的频段衰减,让音色更入耳;混响,这个不必多说;激励,增强人声的力度、穿透力与清晰度等;然后是“众所周知”的修音准。


修音准的作用被严重地夸大了,就像我说的,它对于五音不全的人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件事,甚至狗叫声都可以修出旋律。但对于一个能上电视拼唱功的歌手来说,它并不是必须的,虽然人非机器,不可能都完全唱准,但对于很多专业歌手来说,他们细微的偏差也完全在大众的可接受范围内,比如韩红、孙楠、韩磊这种歌手,修不修音准对观众来说区别不大,这在总决赛的直播中可以看出。


人们常说的,一到总决赛直播就车祸不断,一是夸张了,二是未必是走音带来的。就拿《我是歌手》几季来堪称车祸巅峰的表演,周笔畅与苏见信的《一样的月光》来说,尽管两人都有走音,但那种惨烈主要是苏见信的嘶吼与高音区两人刺耳的喊叫造成的,你即便修了音准,它还是车祸现场;还有第三季李健与吴秀波的表演也被人认为是车祸,这个表演尽管吴秀波也走音,但同时还有他因高烧颤抖到不行的声音以及两人毫无默契的冷清配合,即便给吴秀波修了音准,也好不到哪去。


除此之外,这两季总决赛还有别的车祸吗?所以说车祸是一个综合因素,它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单纯的走音并不能车毁人亡,单纯的修走音也并不能妙手回春。


但也有人说,“你做其他的后期处理都可以,但就音准不能修,乐队与编曲要做后期是收音的客观原因,但音准确却是歌手功夫活。”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的,但它的错误还是在于把“修音准”特殊对待了。


如果说音准是功夫活不能修的话,那么人声动态也不能调整,因为它可以影响到观众对歌手的气息、控制的判断;EQ也不能调,它影响到观众对歌手音色的判断;混响也不能加,因为影响观众对歌手共鸣、声线、表现力的判断,这些也全都是“功夫活”啊,如果这些全都不要修,那乐器的后期混音也没有意义了。因为乐器跟那轨“纯洁”的人声的模样就像娘娘与洗脚婢般的违和了。


所以说“修音准”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只是正常工序中的一道,你把其它全做了,偏留这个不做,那挺莫名其妙的,图什么呢,它的单独存在,影响不了一个唱歌比赛的公平。


而且像现在的电视唱歌录播节目,修音准也是完全合理的,我们看05年超女比赛时都直播,不修音,但好像远没有现在的唱歌比赛总决赛的直播的车祸严重,甚至没有。你想,周笔畅十年前场场直播都没车祸,十年后一场直播就车祸,这合理吗?


这并不合理,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歌手不可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前的比赛音频是电视播出的标准,现在的比赛音频是出版级的标准,不仅收音的精细程度已经大大地增加,而且现在的比赛音频,人声要处理得像CD一样“干”,这样才能让声音更加纤毫毕现。


曾经那些直播型的唱歌节目,混响大到就像在教堂里唱歌一样,声音的好坏细节都被淹没在里面了,而如今的唱歌节目,你可以清晰地听到歌手细腻的唇齿摩擦、游丝般气息的尾音等十分微弱的细节,这在05年的超女比赛中可是听不到的,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收音对于优点与缺点都是一视同仁的,在当下这种精细度中,走音、不稳、破音也同样地被明显地放大了,当年的比赛歌手肯定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像现在暴露地这么明显,现在的直播比赛比十年前的更容易车祸,所以靠后期技术再弥补这些被放大了的缺点,只是现代技术的一个补丁。


综上可见,人们挂在嘴边的《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的“修音”其实包含了多少道工序,人们使用这个词,表述的并不是“修音准”,而是“后期”或“混音”。


“修音准”在一个丰富且完整的作品后期混音中,它只占到了几十分之一中的几分之一的比重。其实对“修音准”不必特殊对待,也不必如此敏感,它只是一道工序,人们把一道工序想象成了鬼斧神工的技能,是因为缺乏了解。


而一些音乐人也对它如此敏感,是因为太习惯于家庭作坊式的录音或个人的翻唱,过于看重了人声,就好比说到“修图”,爱自拍的人想到的就是瘦脸磨皮与祛痘,而一个专业摄影师,想到的是包含了所有景致与人物的光影色调的全局。

  (文章摘选自耳帝,由艾维网整编发布,如有侵权,留言联系处理。)

兰格电子公众号旨在分享音响技术、行业动态等相关文章,提供客服人员为您解答一系列有关行业的相关问题,欢迎各位砸单咨询喔。

文章均由兰格电子改编整理,我们尊重版权,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

本号所发文章,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