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赵雷的《成都》火了,把他推向了神坛。近日,他又因一首《三十岁的女人》,沦为了“直男癌”代表,触怒一众30+女性,跌进了批判的汪洋漩涡中。
赵雷自己说,这首歌源自酒吧驻唱的真实见闻。
“那时看着台下的人她们笑、她们哭、她们闹,我就很有感触,于是默默把她们写进了歌里。
”开头也是“她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并没有强调普遍性。
但网友却不买账。认为这首歌是在贬低三十岁的女人。
“是谁给了赵雷怜悯30岁女人的资格?”
“宝宝也就是个少女,用得着你赵雷同情?”等等舆论铺天盖地。
一首歌的精髓是作者三观的体现,
无疑透露出了以赵雷为代表性的直男癌独特的价值观,
最普遍莫过于
1、女人在婚恋市场上最大的价值是年轻、身材、清纯。
2、三十岁还没嫁出去多可怜啊,为什么要坚持独身呢,别硬撑了。
3、别挑了,年纪都这么大了,随便找个人嫁了吧。
这些话,也对,也不对
歌词中的群体并非是指一个人,而是出于这个尴尬年龄的一群人。这群人也许是25岁女人,事业有成,活的肆意潇洒,却未遇到合适之人,被社会视为“老黄花”,
或是35岁男人,事业打拼期的男人,被社会指指点点,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到了35岁还没混出个名堂,那他一辈子估计也就那样了”。
无论男女,一旦迈过了这个年龄,如感情仍无归宿,事业一事无成,心里都是恐慌的。
这种恐慌,来源于人在慢慢变老,身上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男性似乎更多以年龄与外表去判断一个女人的价值。
25岁,成了中国女性最为敏感的数字。
如果这个年纪还是单身,社会则会给予最大的恶意。
1、“你都25岁了,连男朋友都没有,你还好意思工作”
2、你25岁了,还没结婚,都成齐天大“剩”了
可是这个世界有时候外表决定一切,可再灿烂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
女人若三十岁还没结婚,在世俗社会的目光中,可不就像歌词中所表述的那般:即便身材还没走形,但眼角已有皱纹,最美好的时光已经溜走,孤单的夜里却还没找到人陪,命运实在不够美妙。
很多人慨叹法国没有“剩女”,却不得不面对中国女性“折旧率”高得离谱的现实,仿佛一个女人一过30岁不嫁出去,就有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套用办公室一个90后小鲜肉的话说,“赵雷这种思想意识,完全还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可惜,时代的车轮都滚滚向前了,他还在眷恋赶马车的爷爷的生活。
赵雷并不仅仅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的无知与狭隘。
虽说,现代女性早已实现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拥有不错的工作业绩,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年龄早已不是人生的界限。
甚至,将年龄的优势呈现的淋漓尽致。
47岁的王菲与小她11岁的谢霆锋复合、46岁的伊能静与38岁的秦昊结婚、生子,在坊间却似乎充满了批判之意,甚至引发全民谩骂。
演艺圈尚且如此,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又能如何能逃离这样的荒诞怪圈?
年龄歧视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在作祟。
这种焦虑和压力是不分性别的。
与男性评价女人单纯看年龄不同,女性更多是以物质而不是年龄去判断一个男人的价值。
35岁的男人,在精力上仍然处在巅峰状态,在业务上经过10年的磨练日趋成熟,在职场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在人脉上基本上也能做到左右逢源。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创业做的公司刚刚卖掉,一个在知名公司里做到了VP级别,都是上得了媒体头条的金字塔尖人物。
然后,他们都跟我说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啥……
35岁男人的焦虑在于:
第一,他们闲不住,还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出来;
第二,他们起点高,所以总想做点比原来更加牛逼的事情;
第三,他们怕失手,因为已经习惯了获得旁人的喝彩;
第四,他们弯不下腰,因为他们觉得我都已经35了。
所以,35岁的男人开始纠结:
创业吗?Oh no,太累了,我可不想每天忙的像条狗,何况我真的不觉得自己有创业的本事。
去打工吗?大公司里看似光鲜的生活我已经不再向往了。去小公司?去了我能干啥呢,小庙也供不下我这个大和尚啊。
退休?我才35啊,祖国培养我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现在有能力回报社会了,我怎么能说走就走。
在职场方面,以35岁为生命线划分,过了35你可能很难再找到工作,你不能再考公务员,其他工作也是要求35岁以下,难道35+的人都老的没能力不适合工作了?那为什么还要65岁退休?中间这30年的时间你除了自己干已经没有办法了。你感觉被社会抛弃了。
华为清退35岁员工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男人四十一枝花”便是对男性没有性别歧视吗?并不然。它不过是在讨论男性的年龄问题时,将年龄歧视的“临界点”推后了而已。
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对男女年龄却并没有那么敏感和苛刻,相反,更看重年龄带来的阅历和气质,并以此为美。
SK2那则“剩女”广告,在东西方都曾掀起舆论热潮
如果一个女人能把年龄活成一种势能,她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万丈光芒。
在西方的T台上,熟女、甚至七八十岁的女性,其实从来都不鲜见。
比如名模Machoado在83岁时为美国配饰品牌“Cole Haan”演绎秋冬广告片“Born in 1928”。
黑西装、白丝带,刚柔并济。配以蓬松卷发,金属民族风耳环,时尚、干练、优雅,透着霸气。
又一位,73岁的意大利超模Benedetta Barzin。她曾被美国版《时尚芭莎》评为全球最美100位女性。
受作家、记者父亲的影响,她热爱读书、艺术,妥妥养出了一身文艺范。岁月雕刻了人眼角眉梢的线条,也沉淀了气质。
这些年龄跨度蛮大的女性们,呈现了一个事实:年轻女性有年轻女性的美,但熟龄也有熟龄之美。
那些掌声,不仅仅源于尊重,也源于欣赏。
英国,也包括很多西欧国家和北美,都有尊重、也由衷欣赏女性成熟之美的文化。
曾短暂停留在英国,经常感慨于,街角随处走出一位英国老太太,可能只是去个超市、可能是去个餐厅、看个戏,都打扮得优雅、精致。
她们,整体给我的感觉是,从容、得体,没什么年龄焦虑感。
各个年龄阶段,她们都乐于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而这个社会,也懂得欣赏各种层次之美。
认为36岁是人生最好年纪的英国人,是理解不了中国人对25岁的年龄焦虑的。
为何我们身边缺少这样的女性?
以至于,明明才不过三四十岁,就有了很强的年龄焦虑感,并且认为这个状态下的自己和他人,都不再“美”,惴惴不安。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所有人的青春期都被“压缩”。
每个人都年轻过,这个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有底气你可以问对方,我年轻过,你老过吗?
但前提条件是,你要永远保持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自律勤奋跟得上时代,而不是向年龄带给你的皱纹和走形的身材,和变得毫无斗志的人生轻易妥协。
聪明的人,会更爱你的充满阅历沉淀的人生上,和布满沧桑的脸庞。
希望,后来的赵雷们眼中的三十岁女人,会不一样。
本文为老家啊公众号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来源于老家啊(ID:laojiaa88),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