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张志坚:“复杂”背后,藏着一颗不老心

面对面 | 张志坚:“复杂”背后,藏着一颗不老心

扬子晚报 内地男星 2022-09-09 12:09:35 5

24岁入行,39岁北漂,62岁凭借“育良书记”一角出圈,南京演员张志坚是观众眼中“不简单”的戏骨。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约访了张志坚两次。“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问题让观众备受“折磨”,张志坚说,“我喜欢观众无法一眼看透的立体角色。”面对演技派中年被捧为“顶流”,他认为演员始终要对流量保持一份警醒。 

 

选择“复杂”角色,不担心固化自己

  禁毒现实主义剧《冰雨火》正在热播,“配角天团”意外出圈。张志坚饰演的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陈力文,气场强大,“背后BOSS”浮出水面之前,观众猜测他就是“内鬼”。角色着墨不多,却让观众觉得“不简单”,张志坚笑说,“也许是因为我过去诠释的一些角色,不会单纯地去演好人还是坏人,令观众产生了一些错觉。”
  张志坚记得,有一场戏陈力文一个人在禁毒总队说话就有七八分钟,塑造这个人物需要把握出场、语言节奏等细节,尤其是威慑力。“在禁毒一线,像进入战场一样,肯定要严肃。禁毒有很多非常复杂的背景,我这个角色对警队内部,都会充满警惕,甚至有不信任。”
  “他属于禁毒警里警衔最高的官员,你能够把这个角色的正面、威慑力给到所有禁毒干警、一线禁毒干警,提起他们的精神,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侦破这个案子,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张志坚透露,辗转两地拍摄,经常拍到夜里一两点钟,整个大队赶两个小时山路返回西双版纳,第二天再赶过来拍。大家都非常辛苦,而且条件简陋。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董建昌,世故圆滑又智慧多变;《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书记,不贪财不好色却“贪天下”,张志坚塑造的复杂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便是反派也有血有肉,往往一个眼神就耐人寻味。“我一定会选复杂、有人性的人物,不要单纯去演一个所谓的好人坏人,其实坏人也有另一面,好人也有脆弱的地方。”张志坚说,不让观众一眼看透的立体角色,演的时候充满矛盾,这就是自己的选角标准,“单纯只是演坏人,可能这样的角色我就不接了。所以,观众总担心,会不会演着演着,就演坏了。希望以我的热情和表演经验,想方设法打动观众,让大家感觉到,禁毒战线不是一个闹着玩的地方。”
  不少观众也好奇,张志坚揣摩这些高层人物和领导干部角色,为何如此到位?“演高育良最大的难度,就在于你没当过省委副书记,也没办法体验生活,所以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自生活积累,自己平时经历过的,你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想象力。”张志坚并不担心这些同类角色会固化自己,“我演这些角色不是驾轻就熟,每一个对我来说都意味着挑战。演员对角色有兴趣,才会拿出热情和愿望,才有把握塑造好。”他说,观众也会从他出演的小人物,看到他身上的另一面。

没有个性的演员,能创作出什么角色来?

  张志坚最怕记者问“剧组有什么趣事”这样的俗套问题,“因为在剧组没有趣事,拍摄很辛苦,演员要保证一天十多个小时的拍摄时间。但这就是这个行当的特性,不花时间劳作,你凭什么出名?”
  同样跟南京颇有渊源,但张志坚和王劲松在剧组私下并不扎堆聊天,反而刻意保持距离。“角色之间还是有怀疑的,因此像我们这样的人物关系不需要默契,反而越不默契越好。默契有时候不是来自于演员之间熟悉,可以无话不说。只要你把握好,观众会觉得这戏看得越来越有意思。”
  最近,张志坚一头扎进剧组拍新剧。他说,专心创作角色需要“闭关”。张志坚是颇有性格的演技派,也曾因炮轰敢言出名。圈内人说他是剧组的“定海神针”,“育良书记”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来了组里,风气和创作态度都不一样了。听到这个说法,张志坚笑笑,“没有个性的演员,能创作出什么角色来?”
  “一个戏的好坏不靠宣传,大家看戏就好。过去我抨击过拿着高片酬还对剧组提出额外要求的演员,其实现实中有不少演员活得挺艰难,为了生存,接到一部戏就很开心。”张志坚说,演员面对流量要保持一份警醒。“我们面对的环境很考验人,需要保持一颗童心,单纯的心,这就是初心。年轻时靠流量,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能成为演员。年轻演员若不拿职业当生命,粉丝得来全不费功夫,不懂得珍惜,当被市场抛弃时,失去前呼后拥,心理落差就很大。”
  生活中的张志坚非常自律,不玩社交平台,热衷于健身、看书、看片子。大量阅读片子,就是他的业务学习,好剧必看,但遇到不好的,也会弃剧。最近的片单里,当然就有《冰雨火》,他已经跟傅东育导演合作了四部戏。
  到了67岁的年纪,张志坚认为,年龄不是事儿。“不做演员,我已经退休了。在我这个年龄,许多人已经进入养老阶段。”在他看来,生活中保持时尚年轻,不仅在于衣品,还在于观念。“心态老了,年龄感随之而来。在我这个年龄,遇到这个年龄段的丰富角色,特别开心。我可以演50岁到70岁的角色,没有必要去装嫩。”
  

离开舒适区“北漂”,角色带他回南京

  张志坚是南京人,南京长江路小学毕业后,到南京九中读初一,后随父亲下放到六合,一待就是十年,在公社完成初中高中,分到六合针织厂当了四年工人,回顾那十年生活,张志坚说,“尽管农村的条件艰苦,没有电用煤油灯,上学要走好几里路,寒暑假干农活,放牛、跟着同学学插秧、割麦子收稻子,但我们那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农村生活充满新鲜感,单纯而快乐。”
  1979年,张志坚考入江苏省话剧团学员班,成为江苏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走上演员这条路,受到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父亲曾是新四军抗大苏北第八分校的学员,后在新四军军部文工团工作。“父亲起初并不希望我当演员,但是奈何基因强大,最终还是干了这一行。”
  24岁入行,从跑龙套开始在舞台上磨练演技,那时候团里活儿少,他把眼光投向影视,成为最早演电视剧的演员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他拍摄了江苏台第一部电视剧,出演《深圳人》时已小有名气,还跟上影厂、八一厂合作电影。
  上世纪90年代中期,39岁的他和妻子做出大胆决定,离开舒适区去北京发展。“过去北漂,到北京没有固定收入,住地下室,到处找活儿干,确实很艰难,但我们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经济基础,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漂。”张志坚说,其实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也一样去菜场买菜做饭,但是到北京发展后迎来更多机会,到北京第一部戏就拍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心态很重要,很多影视人才聚在一起,对我来说,跟同行合作学到很多,得到很多锻炼机会。”
  去北京后,回南京拍摄的第一部戏《人民的名义》,为张志坚拿下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育良书记的“办公室”就在中山陵东郊宾馆。张志坚说,回来重新认识南京,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剧组资金紧张,演员们冲着戏而来,以低于市场价的片酬出演。为了高书记一角,张志坚自费准备“厅局风”装备。就眼镜而言,既要品质感十足,又看来低调,有厚重感,张志坚专门去商场选购。这个角色火了之后,眼镜也卖断货。
  话剧是根,“当‘根本’找到你了,你就是惦念。”让张志坚开心的是,最钟爱的两个角色,董建昌和高育良,都被搬上话剧舞台。《人民的名义》在北京演了四场,《人间正道是沧桑》去年完成了六个城市的公演。张志坚用与角色浑然一体的演技给南京观众留下震撼。这既是他暌违戏剧舞台多年的回归之作,也回到话剧事业开始的地方南京完成最后一站的演出,意义自然非凡。“董建昌”在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承担主要视角,他在尾声时“什么不会变?做中国人不变”的铿锵宣言,以真理之道表达中华儿女的共同祈盼,为观众津津乐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
  演出长达四个小时,对年过六旬但状态不错的张志坚来说,也意味着挑战,但他很享受跟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晚上有演出,他习惯于四点半就进剧场做准备,默词走台,不吃晚饭。目击粉丝跟着巡演走,看了好几遍,他感动不已。“为他们不接烂戏,我觉得值得。”
  


快问快答

Y=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Z=张志坚


Y:您很少接受采访,为什么?

Z:我不需要宣传,对演员来说,记住我的角色就好。宣传我本人不重要,其实跟大家谈角色创作、艺术创作,聊戏本身,我很乐意,谈我的经历没有必要。满足粉丝的猎奇心理,其实我不太喜欢。


Y:觉得自己算是大器晚成吗?

Z:演员有时候需要自己刻苦钻研,也要看老天爷给不给机会。有人20多岁就出道,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还要继续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称职的演员。有人四五十岁才碰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角色,像我60岁才遇到高育良。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有角色能让观众记住就好。


Y:会有年龄感吗?

Z:没有。话剧演员、影视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接到不同年龄的角色。年轻的时候演年轻人,中年的时候演中年人,等你到了一定年龄,可以演属于自己年龄的角色,这是我们这一行比较幸福的事情。因为很多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比如说舞蹈,很多其他的艺术类型,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能再表演。你这个年龄段,你就扮演这个年龄的角色。


Y:您保持状态的秘诀是什么?

Z:锻炼,长期坚持在健身房健身,从30岁不到就开始,坚持了40年。生活自律,会成为你的生活习惯。每天一定要锻炼,你不会喝酒,不会暴饮暴食,保持好的状态,否则拍戏,舞台表演,都是要花体力的事情。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