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节,美食、聚会特别多,宝宝的饮食不规律,“好吃”的吃多了,开始食欲下降、面颊泛红、腹胀便秘,老人说这是“积食”了。究竟什么是“积食”?怎么能帮助宝宝“消积”呢?
积食的6大表现
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妈妈就要当心,宝宝可能是积食了:
●明显食欲不振,但又没有其他生病的征兆。
●舌苔厚重,口气有酸腐味道。
●排便不规律,而且大便干燥。
●手心、脚心发热,双颊发红。
●睡觉时不安稳,尤其是夜间,不停地翻滚,有时还会磨牙。
●如果宝宝积食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发低烧、精神萎靡、腹胀腹痛甚至呕吐。
积食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所说的积食,中医称为“积滞”,通俗地说,就是吃的东西消化不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食物,食物由口进入胃,必须经过运化功能,才能将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及水分输入到身体各部分,而积食是脾胃功能弱化的一个表现。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的各个脏器都没有发育成熟,脾脏也不例外,再加上宝宝自我调整能力有限,吃得过多、贪凉、贪甜,都会影响脾的运化。多数宝宝出现积食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积食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的宝宝属于胃强脾弱,吃得比较多,但是吸收不好,表面上宝宝一直吃得很好,但是吃进去的东西根本没有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中医专家带我来“消积”
宝宝积食的时候,除了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中医有3个推拿方法,也能缓解宝宝的不适,而这些推拿方法,平时每天或隔天给宝宝推一推,也可以健脾强身。
捏脊:让孩子俯卧在床上,家长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着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每晚一次,每次捏3~5遍,多了可以捏到10遍。
揉中脘:中脘穴在胸剑结合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父母用手指或者掌根放在中脘穴上,呈顺时针按揉,称为揉中脘。揉中脘3~5分钟。接着再用两个手掌叠放在一起放在中脘穴上,自中脘下直推到肚脐,称之为推中脘。推中脘大约100次,每天2~3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50~100下,每日2次。
预防积食5个原则
原则一:食带三分饥
很多老人都会说“胃口是撑出来的”,其实中医讲究“食带三分饥”。宝宝的脾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吃得过多,食物不能及时、充分消化,就会导致积食、食欲下降。不愿意吃东西,消化又不好,脾胃吸收不到营养,功能会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得过饱。
原则二:遵循饮食金字塔
宝宝的饮食中,的确需要鱼虾肉蛋,但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吃得过多,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所以,对于宝宝的饮食结构安排,妈妈还是应该遵循饮食金字塔,谷物第一、蔬菜水果第二,肉类不可缺少,但不能过量。尤其是宝宝已经有积食表现的时候,更应减少大鱼大肉,增加水果蔬菜。
原则三:晚饭吃得早、吃得少
有些妈妈怕半夜宝宝饿,就在晚饭上加量,而且又刻意延后晚餐时间,宝宝经常是刚吃过晚饭,没过多久就睡觉了。晚上吃得多,又没有机会消耗,睡眠中胃肠蠕动减慢,饭菜自然就积在肚里消化不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宝宝白天表现尚好,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的原因。
原则四:少吃零食
只在餐间限量地吃零食;选择健康的零食,如应季水果、酸奶、坚果碎、低脂低糖饼干等。
原则五:多运动促消化
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脾胃消化能力。每天鼓励宝宝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消耗热量和体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消积的中医小药
积食时可以适当吃一些中成药,例如山楂丸,但是每种药也针对不同原因的积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长期服用。这里介绍几种消食化积的中成药:
●小儿化食丸: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用量参考:1岁,成人1/5用量;2~3岁,成人1/4用量;3岁以上,成人1/3用量;5岁以上,成人1/2用量。以下与此相同。
●保和丸:用于食积化热,口苦口臭,大便干结。
●大山楂丸:用于各种积食。尤其是肉食积食。
|往期精彩育儿|点击看的见
当江湖有了传说
不满城风雨
是对不起粉丝的
............................................................
创意:Parents内容中心
编辑:马丽方 设计:宋琳媛
............................................................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均归权利人所有,我们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之争议,请权利人及时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