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的300封家书看哭董卿:父母的放手,成就了现在的我

袁泉的300封家书看哭董卿:父母的放手,成就了现在的我

开心亲子游学 内地女星 2018-10-08 20:00:47 450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前段时间,袁泉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了一首《牡丹亭·惊梦》,又一次令观众惊艳。

节目中,已经41岁的袁泉一袭白裙,浅笑盈盈,诗词在口,双眸仍然灵动如少女,一颦一笑都让人如沐春风。

时光似乎对袁泉格外照顾,在她的身上没有一点时光的痕迹。原来,人活到极致,是没有岁月感。

正如董卿在导演手记中说的:当袁泉站在舞台上,配合着背景《牡丹亭》里杜丽娘的那场梦,袁泉无疑就是那画中人了。

我们在艳羡袁泉的同时,也不禁会去想,袁泉是怎样成为今天的她?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袁泉父母带给她的教育。

家乡湖北沙市(现荆州市)的袁泉,小学四年级时被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选中去北京学京剧,那一年,她不到11岁。

妈妈陪着袁泉去了北京,一个星期后,妈妈回湖北了。

班主任告诉袁泉,妈妈在教室门口站了好一会,她非常舍不得,但还是笑着跟我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们了”。

要把不到11岁的女儿留在异乡托付给陌生人,妈妈的内心曾是怎样的不舍和纠结?

董卿说:“你哭了吗?”

袁泉说,她当时没哭,但是回到宿舍看到妈妈新买的两双尼龙丝袜放在床上,“那个时候开始觉得……真的要开始了,自己要面对所有的一切。”

说到这,袁泉和董卿都哭了。

11岁,孩子每天围着爸妈撒娇胡闹的年纪,袁泉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学戏,内心的孤独和害怕可想而知。

那个年代,没有QQ、手机和微信,小袁泉和爸妈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

进入戏校的最初两年,基本功是袁泉的噩梦,压腿踢腿,别人轻易就可以做到的动作,即便她的膝盖已经努力到变了形还是无法做到。她说,那是她“最痛苦的两年”。


这样的日子里,父母的信是她最大的慰藉。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加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日贴上。”


面对女儿的害怕无助,爸妈在信中说: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记住,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袁泉父母的回信)

这样的交流,贯穿了袁泉学戏的日子,7年,父母和她的通信有290多封。


在网上翻看了很多袁泉和父母的通信,最大的感触是爸妈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智慧。

女儿的信里,是事无巨细的生活:

训练的枯燥辛苦,实习的忐忑和收获,偶尔偷懒的自责,有了成绩后的满足,还有一个人在外对家的思念。

而对于这个少小离家的女儿,父母除了想念和关怀,信中给她最多的是“帮助”:

脚踏实地的鼓励、力所能及的推动、行之有效的教育,让这个年幼的女儿在无助时能够坚持,畏难时找到方法,骄傲时认清自己。


七年里,将近300封家书,尽管不在女儿身边,父母的爱和教育却从未缺席。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在袁泉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袁泉曾说,父母在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很有预见地做了选择。

父亲的自律审慎、母亲的感性活力,都深刻地影响了她。袁泉的父亲保留了所有的通信,尽管少时离家,但和父母的书信往来,是让她受益一生的教育。


在线的父母,不是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大方的放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一直羡慕我的朋友林林,她不是朋友中最漂亮的那一个,却是活的最明白最无畏的那个。

那时候还在上高中,我们谈恋爱都要躲着父母悄悄地,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引来惊涛骇浪。林林不一样,她喜欢了就喜欢了,老师拿成绩好的她也没办法。

我问林林胆子怎么这么大,林林说:“我开始看你们那么紧张也害怕,然后后来有天我妈撞到我们在街上牵手,却装作不认识我,悄悄地对我眨了眨眼,我就知道我做的不是一件错事。”

那天回家以后,林林的妈妈和林林坐下一起聊这件事,林林妈妈说:“感情是正确的,错误的是为此付出代价的不知克制的人,我相信你可以平衡好学习和恋爱,当然男孩子很帅。”

林林的妈妈还教林林怎么保护自己,如果走到发生关系的那一步一定要三思,因为这是后悔不来的。

包括后来学校通报批评,林林的爸爸知道后也只是回问老师:“您的态度不对,这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孩子只是喜欢了一个人,成绩也没下降,这不是一件错事啊。”

包括后来填志愿,林林的父母也是:“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想学什么你自己最清楚的。”


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林林,自信聪明,不会怀疑自己,有独立解决能力的问题,遇事不慌张,抗挫折能力强。

因为父母给了足够的爱和去尝试的机会,不会随便被人欺骗感情。

被父母尊重着长大的她,也会尊重理解别人。她一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人,而不是父母心里的那个优秀的她。

所谓开放式教育不是不教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在不违背人伦和成长的情况下,给孩子最大的自由,鼓励和爱,教会他独立和思考。

在他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告诉他方向,引导他明白问题的重点。就像等待一株幼苗成长,时不时的浇点水,施点肥,然后就静静的看着他长大就好。


我们都明白不经历风雨的花无比脆弱,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

就像龙应台在《致亲爱的安德烈》里写的那样:

成长始终会如期而至,在那之前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一切让孩子拥有自主的力量,但那是学会放手才能做到的。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衡中学霸: 说我们不睡觉不洗澡都是骗人的

请认真告诉孩子:你上学为了什么?读书又为了什么?

【教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自有其目的,父母也控制不了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