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别称陵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沿海,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中国第七大岛。介于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临诏安湾与诏安一水之隔。东南是著名的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交汇处,北经曾经有八尺门海堤(2014年5月已拆除)同云霄县接壤,面积220.18平方公里。
(当天以顺时针方向环骑东山岛,手机骑行APP记录全程约108公里)
以下照片大部由手机记录,少部由黑卡及运动摄录仪记录,存在画质及色调差异,后期均保留至1920高清像素。文述相关背景资料来源于网上。
前几日自北而来自驾至东山岛,虽说已过八月盛夏至九月中旬,但岛上还是夏季高温模式,环骑全岛当天晴天,高温32度。
上岛几日宿岛东北滨海古城铜陵镇一宾馆,清晨不到六点出宾馆,来到计划中的环岛起点,铜陵镇南门湾渔人码头。
铜陵古镇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称铜山古城,文物古迹丰富,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上世纪解放后,当时的东山县政府就驻铜陵镇,1956年迁至现在的岛中西埔镇。
惯例,和环湖骑行路线选择原则相同,环岛骑行也是尽量首选临海公路线。
环骑东山岛出发!顺着古镇老街-顶街的南门湾海堤,沿东山岛东海岸向南行。
路经沐浴在晨曦中“巍巍牌坊气宇轩,飞檐翘角入云天。群龙昂首向天吟,慈镇济安赛仙境”的真君宫。
真君宫始建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至今有500多年历史,香火远播台湾、澎湖等地。在旧社会,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患病没钱寻医问药,就到南门真君宫抽签问药,期盼能药到病除,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神灵偶像,这种现象在解放初期还很盛行。常年在海上奔波的渔船民在海上患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也将真君宫香火带在身上、供奉在船上,作为精神寄托,以祈求保生大帝保佑平安。南门真君宫500多年香火鼎盛至今不衰。
回望南门湾日出。
沿东山岛东南沿岸有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乌礁湾、澳角湾、宫前湾七个海湾。它们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绵延30多公里。
近年一部文艺电影《左耳》主要取景地在铜陵镇老街区和南门湾一带,播影后也带火了这里的旅游业。
(前日拍摄)
沿南门湾海堤出铜陵镇老城后连到工业路-东兴路,这段屿南湾海边公路路面破损,其上覆有海风吹来的细沙,路两侧无风景。
之后的沿海公路就是x545县道,直通马銮湾海滨浴场,沿线旅游设施建筑渐渐多起来。
路经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我国帆船史上首枚奥运金牌得主,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冠军徐莉佳曾在这里训练。
进入马銮湾海滨浴场景区,沿海岸防护林边栈道前行。过了七八月海岛旅游旺季,现在东山岛上游客较少,马銮湾冷清了下来。
马銮湾因附近马銮村而得名。专家鉴定,在东山岛东南沿海的七个月牙形海湾中,马銮湾最独特,是最好的海滨浴场,在福建省沿海全线也是数一数二的。这里沙滩坡度平缓,长2500米,宽60米。沙滩洁白细软,粗不扎脚,可谓一马平川。空气清新,沿岸清脆葱茏的林带,形成海滨绿韵观光带。马銮湾海面宽阔洁净,海水清澈,无污染,无暗礁,无鲨鱼为患,是一处天然健康型的浴场。
在岛上当兵时,我们连队每年都会到这里进行海训。这处海湾,也是山上我们炮排训练的炮瞄区(模拟打击抢滩登陆舰艇)。
顺着海边绿道骑行。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围绕马銮湾景区的观海公寓楼相继拔地而起,给这里增添更多的现代都市气息。
向南出马銮湾景区的自行车绿道,似无维护而破损。
顺着海滨绿道向南骑行,来到了东山岛第二处海滨浴场-金銮湾。这里相比马銮湾,因离城镇较远而显的更冷清,因此反而吸引喜欢海边露营的驴友们来此海滩扎帐。
向南远处伸入海湾的山峦,叫苏峰山,是东山岛最高峰(海拔274.3米)。
透过晨雾,依稀可见环绕苏峰山山腰的蓝色环岛公路桥。
前方海域和岛上高地,以及南边的亲营澳海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南京军区每年一度“成功”系列大规模军演的主要演习场(模拟抢滩登陆作战),对台武力威慑。
顺滨海景观带近至苏峰山脚下无路可骑,向西穿过后港别墅区上到X545后,原想按谷哥卫星图上路痕向东插到近海边的苏峰山山路骑行,但路遇当地驻军老兵告知前方无路不通(估计那里现在是军事禁区),只好转道柏油路面的苏峰山旅游公路。在这条公路上,东山县去年曾举办过半程马拉松赛和公路自行车赛,可谓环东山岛骑行线上的精华路段。
(第二日拍摄)
沿路建有观景台。
从观景台向北可俯视金銮湾,远眺马銮湾等诸海湾美景。
苏峰山山体植被葱郁。
公路途经苏峰山下岩仔村,是现今保留最完整的闽南渔家古村落之一,时间关系进村匆匆一瞥。
村里有的住宅已做为民宿,淡季,没见游客。
有的住宅已无人居住荒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继续沿苏峰山滨海公路前行。
公路环绕苏峰山脚,转到山南边的冬古村。
过冬古村后,苏峰山公路又连到X545环岛公路,路见有军营,记忆中我们驻岛时,这里是没有部队驻防。听战友讲,现在岛上驻军比以前多了,东部战区海防部队有师、旅规模了,看来对台武力威慑是在不断增强。
新修的环岛路(X545)沿亲营澳向南延伸。
在公路上向北可见亲营山山上绿树丛中露出的红色楼顶建筑,应该就是原来的海防七连驻地,听当地战友讲连队的观察所还在。
过了冬古村,环岛柏油路面消失,上到海岸防风林带的公路竟然是沙土路,电子地图标识还是X545县道。
这片海湾叫乌礁湾,沿海可见海里布置了很多养殖拉网排管等设施。
乌礁湾,因湾西部有一块黑色的礁石而得名,它是东山岛最大的海湾,形状似一个被拉长的拼音字母“C”字。乌礁湾南北长8.3公里,东西纵深4.63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海滨有8公里长的茂密的绿色长城,腹地森林覆盖率达70%。在漫长的林地中,种植有木麻黄、湿地松、马尾松、橡胶、荔枝、龙眼等林果作物。1992年7月,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
所谓的乌礁湾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沿途没见到任何公园或旅游设施外,连最基本的滨海公路竟是尘土飞扬的沙土路,令人失望。骑啊骑,以为就一段土路,后面路况就好了……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越骑路况越差,前方土路望不到尽头……唉!放弃沿乌礁湾沿海公路(X545)靠海骑行直到澳角的原线路计划,决定改道绕行这条土路。
先前路过一路口见有一林荫水泥路通往林区中,查手机地图显示此路通往“谷文昌纪念园”,遂改道前住。
谷文昌(1915-1981),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提到谷公,不由得会想起驻岛军旅生涯中曾和战友们协助电影剧组在东山岛海边拍摄《谷文昌》电影的日子,就在那时知道了东山县首任县长谷公带领岛上百姓植树造林绿化全岛战胜风沙的丰功伟绩。
那段日子是刚结束紧张艰苦的新兵连生活下连队不久,连续几天每天来到海边,除了协助剧组做些剧务工作外,我们还充当了群演。大部分时间在一旁看看剧组拍摄,和战友们在海边嬉闹玩耍,快哉!除了每天不用象新兵连一样训练外,午餐还随剧组去东山县城的西埔宾馆就餐,每桌菜品少不了海鲜,相比连队的伙食,简直就是大餐啊。
1987年,东山人民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内有谷文昌塑像与谷文昌陵墓;谷文昌纪念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立,2004年2月,建成开馆。
不知环岛后程长短,遗憾没有时间在谷公纪念园内逗留参观。离园择道山口村。
按手机地图显示路线,七绕八拐,村村通、林道、沙场,又回到乌礁湾滨海公路(X545)
海滩细沙下覆盖的柏油路面破损坑洼,好在离前方山脚下的澳角村不远了。
下集待续
公众号:体育影像(微信号:SportPhoto)
记录传播分享体育、户外运动精彩瞬间,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搜索公众号“体育影像”+关注,或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弹出菜单第四行子菜单“识别二维码”+关注:
联系交流+微信号BikePhoto(须注验证信息“体育影像”,不注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