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国家人文巡礼”
《人民日报》社主管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
《人民眼光》栏目承办
马嵬坡
MAWEIPO
马嵬坡是陕西兴平的一个小庄镇,原属穷乡僻壤之列,不要说古代,现今也不热闹;杨玉环,大唐盛世天宝年间的贵妃娘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富贵荣华。原本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和人物,竟然在历史中联袂出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悲壮大剧,从而使贫瘠和富贵的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永恒地融合在了一起。
“大唐鼎盛时,她集万千宠爱,是唐朝繁荣、开明的象征;可是大唐陨落了,她就成了最大的罪人。”近日热映的电影《妖猫传》,再次向观众展示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而故事中贵妃香消玉殒之地——马嵬坡,也被唤醒了历史尘封的记忆。
马嵬驿站自唐代到清代是朝廷传递宫廷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是长安到蜀地,长安到吐蕃的首个驿站,是古丝绸之路、唐墓古道、秦蜀古道的重要驿站。
是因为这地方的确有过马嵬坡这个驿站。虽好久以前的马嵬驿早就被凛冽而豪放的西北风吹得面目全非,但作为历史座标的马嵬坡还在。眼下的这个马嵬驿,虽是当今新造并人为复了古,再无当日那些个风彩和喧哗,仅是一道观光的风景或者说道具,且有些追风的嫌疑,但毕竟还有几分历史的积淀,况且实实在在依傍着贵妃冢,到底还能勾起一些历史的碎片,并非空穴来风、节外生枝。
○
说不是,是因为传统概念中的那个“马嵬坡”,是缢死和埋葬了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中的最后一位美女杨贵妃的地方。这个驿与此有渊源,但又并不能十分肯定彼此今昔的同一性,大概只是慕杨贵妃之名,刻意循了历史的印迹,更多的是在当代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经重新衍生和演义之后,才隆重诞生在马嵬坡下这地方的。目下的这个马嵬驿还被呼出了“丝绸之路第一驿”的美称,看来又是要非同寻常了。
○
【马嵬悲情】
马嵬坡,位于长安城西北约百十里的地方,是长安城之西北的咸阳又西北的兴平再西北的一个小镇。这小镇在“安史之乱”仓惶西逃的唐玄宗在这里无情地缢死杨贵妃之前,大概没几人知道。
这地方虽不大,但就因为这历史的原因就可以往大里说。逃亡自是狼狈,历史似可粉饰:这里曾挽救了大唐皇朝、且救过大唐天子唐明皇的命,“功高莫若救驾”!只是这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当真终结了华夏大地的美人历史。往后的华夏历史就进入了平庸的时代,确是“千年以来无出其右者”了。
○
遥想当年,偌大的天朝、偌贵的天子,居然要靠牺牲一个女子的性命来挽救?未免有些可笑,也有些可悲,更有些龌龊了。但这一切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当然,这位姿色倾国的杨贵妃虽道号称作“太真”,其实她并没有修炼到舍身取义、一心为国、或舍己救人的真境界。她似乎还的确凡到了为情所累的地步。这里当年发生的一切,无论她杨玉环愿不愿意,结果只有一个:她得牺牲!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游戏,她不懂,但很残酷。假如她早点明白这一点、早点认清那个风流老情种李三郎的真面目:他什么都不爱,他只爱他自己!她也许就不会在七夕的华清池畔与那个老江湖山盟海誓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看起来很生动、也很感人,其实只是作戏而已。能有创立“梨园”的才和艺,这点演技自是不在话下了。可叹杨玉环头发长、见识短,几句甜言蜜语就昏了头、着了道,终于落得个身死孤寺、魂飘荒野的下场。
○
贵妃墓
埋葬杨贵妃的地方更象一座小庙,其实那里原先就是一座小庙。杨贵妃的墓冢不大,青砖覆就,顶呈圆球状,象个大蘑菇,普普通通、寻寻常常。这光景无法与咸阳原上诸汉陵比风水,更无法与渭北众唐陵比高低。平日里那座小庙前来拜祭的人并不多,倒是清静。
○
这个在台原相接的沟坡间依势而建的马嵬驿,还真的展现出另一番景向,让人有一种随性、自然、朴实的感受。厌倦了大都市的喧嚣,见惯了大平原的平淡,忽然见到黄土地上呈现出的这小小的皱折,都觉得别有意趣。这就是大自然的妙处,心向往之,景自存焉。至于伤今叹古、感时溅泪之事,那都是墨客骚人们无聊的勾当了。芸芸众生关心的是生计、再是生活,来回在乡间走那么一遭,也可美其名曰:享受生活。
这里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一孔孔窑洞。供人参观的是几孔依原而建的,里面布置了一些泥人、泥物、泥事情。这些由黄土造就的泥塑,栩栩如生地讲述着原生态的民生故事,演绎着传奇的民风民俗。
窑洞的门口挂了辣椒串、蒜辫,屋里布置了锅台、火炕,炕下架了织布机,窗前摆着纺线车。院角上有井台,井台上支着辘轳。院中间有碾子,石碾盘上卧了碌碡。墙脚下长了几丛竹子,虽是冬天,竹叶子依然绿着,竹子的梢早就高过墙头了。窑门到院门的路是用若干个早已失业的磨盘铺就,那磨盘外圆内方恰似放大的铜钱,脚从“铜钱”上踏过,有着异样的感觉,很受用、也很实在。跨出院门,门楼的一边立了个一人多高的青石拴马桩,拴马桩顶上雕的是一只蹲着的猊猴,那猴还狡黠地瞄着前面坡下的戏楼,似乎也喜欢看热闹。
循声下坡绕到戏楼下,但见洒满冬阳的戏楼上正有一干身着秦人传统黑色裤褂的老者,有人戴了车轱辘眼镜、有人没戴,他们或坐或站、或吹或拉、或弹或打,挥挥洒洒、夸夸张张地在唱戏。戏台上发出高亢的唱腔,听着足以令人热血沸腾。似乎不大像正统的秦腔,有些更老的老腔韵味。“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该是挽起袖子、提着砖头砸敲着板凳、和弦豪唱的秦腔老戏种了。
戏台下聚了不少观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多的是居家围坐在一张茶桌旁,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茶,也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戏。时而可闻小孩的叫闹,还有几只狗在欢跳。
西边台子上的戏刚歇下,东边平地上又热闹起来。先是头插雉鸡尾、身披锗黄袍的孙猴子带了几个胖乎乎的小猴,抡了一通棍,翻了几串跟头。接着一个穿青挂皂的细高挑武生亮相,只见他穿蹦跳跃、长拳短打练了几趟拳,最后才拿出了绝活,变了一通脸。在无数的掌声和叫好声中,正晌午的太阳刚好照到头顶。印在地上的人影变短了,大家的肚子却饿了。其实也不是饿,那是馋。这都是对面民俗街上飘过来的缕缕香气勾出来的。
这个仿古的马嵬驿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吃!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出产粮食。因此,其所能展示的特色就是吃货了。这些特色的吃货大多以面食为主,焖烙蒸煮,煎炒烹炸,林林总总、形形色色。最具当地色彩的则是云云馍,甜醪糟,香酥麻花,杏仁油茶。说到特产,有秦椒、大蒜、香油、挂面。至于广受欢迎的诸如: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睁眼锅盔、石头干馍、浆水搅团、臊子面、穰皮子、葫芦头、羊肉泡等等等等,这些关中平原上的经典特色吃货,这里自然也少不了。这里是“马嵬驿”,驿站自是涌流着四面八方的人,当然也就汇集起了四面八方的风味。东府的、西府的,陕南的、陕北的,更有省外的、甚至国外的。慕名而来的人们在这里不但能饱了眼福,更能饱了口福。
人目不暇给的美食会撑破你的肚皮子的。最好是蜻蜓点水式地尝,东一口、西一口,甜一口、辣一口,冷一口、热一口,就这往往民俗美食街还没走多远,肚子就已填得沟满壕平了。实在觉得心里不平衡时,也不妨效此下策:“吃不了兜着走”,打包带回家。
仿古的马嵬驿其实也与别的地方的古城古镇相仿,大多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诞生的。一样的有着复旧的古色,但这里却似乎更厚重一些。不是因为这里的天高土厚,或是门前多挂了几串红线线辣椒、几挂子包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有历史的注脚:这是杨贵妃被五尺白绫系着升天的地方。
这背景虽说深厚,背景里的人物和故事却是悲剧,但那都是久远的故事了。把过去了的悲剧故事当道具,虽有点不敬、也不大人道,但常人自有常人的日子,更何况帝王、美人当初演绎这幕悲剧的舞台是搭建在遍地血泪和天下苍生磷磷白骨之上的。这悲剧,不足悲!
历史像一首唱不完的歌
雪泥鸿爪,雁过留痕
只有这些地方
一直记得那些发生过的故事
和故事里的
上下五千年
今日起
《国家人文巡礼》
将为您讲述这些发生过历史重大事件的地方
好文推荐
清末怪杰辜鸿铭:走到哪里都不应忘记中国|乱世风流,民国大师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