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讲解员:侯勇
侯勇,演员。代表作:《冲出亚马逊》、《八月一日》、《人民的名义》等。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
点击“声音导览”,侯勇为你讲述
这份六十多年前的战斗命令,纸张已经泛黄。你注意第一行最后的“第01号”,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前,登陆指挥所发布的第一号战斗命令。
新中国成立之后,华东军区部队开始着手谋划收复被国民党军队占据的浙江东部沿海岛屿。台州以东的大陈岛是其中最重要的目标,但是要不要直接打大陈岛,意见不统一。当时担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后来回忆说:
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
在确定首战目标的问题上,当年军区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三个方案……
经过讨论,解放军决定先攻下大陈岛西北方向大约7海里的一江山岛。这里的守军只有大陈岛的十分之一,但是位置险要,相当于大陈岛和大陆之间的屏障。
国防大学副教授王志军介绍,攻岛的准备工作提前半年就开始。在这之前,解放军没有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经验。
国防大学副教授王志军
而且我们以前还有过金门失利的教训,所以这一战我们的战前准备特别重视,当时是成立了由张爱萍担任司令兼政治委员的浙东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
我们辗转采访到当年担任海军第五登陆大队大队长的卢辉,他说最担心的是配合不好,自己打了自己。
卢辉接受我台记者白杰戈专访
时任海军第五登陆大队大队长卢辉
这个训练开始的时候互相都有一点害怕,心中没有底,没有打过嘛。炮兵怕空军轰炸到自己的船,空军又怕我们自己的炮兵打了自己的飞机。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
一江山岛分为北一江山和南一江山两个岛,总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解放军特意找了地形类似的岛,秘密开展战前训练。
国防大学副教授王志军
我们选了非常秘密的一个地方,在一个非常隐秘的港湾里。演练的部队只知道演练攻打岛屿,反复演练,包括空军轰炸的时间,什么时间轰炸什么时间退出,陆军怎么上船,怎么登陆,火力支援怎么搞,炮兵怎么准备……都有周密的计划,但是具体打哪个岛,部队都不知道,我们都保密。
我们眼前的这份战斗命令,左上角的印章显示它曾经被留在保密室存档。铅字印刷的笔画不太清晰,但是可以辨认出,是1955年1月15号,发自“柴桥”。我们查阅了地图,柴桥属于浙江宁波,在一江山岛以北大约80海里。难道那个秘密演练的地方,就是这里吗?我们向当年的亲历者卢辉求证,91岁的他还记得这个地名。
时任海军第五登陆大队大队长卢辉
柴桥我知道,在那儿演习的嘛。大小猫山是演习的地方,住在柴桥,我也在那个地方。1月15日那天快出发了。16号就走了。
从1月16号出发到18号开打,这中间作战计划还差一点取消——冬天海上风浪大,到17号天气都没有好转。
时任海军第五登陆大队大队长卢辉
关键是气象。打仗的前一天风还有六七级。气象科长徐杰总结二十多年的气象经验,说明天早晨一定会好转,希望按计划进行,用军令状保证。第二天天气果然晴空万里,一点风都没有。
1955年1月18号上午8点,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开始轰炸一江山岛,一个多小时投弹一万两千枚,国民党守军的对外通讯中断。中午,解放军炮兵开始炮轰一江山岛,共发射四万发炮弹,陆军抵岸前10分钟,炮兵还做了最后一次火力袭击。陆海空三军的火力实现了有效衔接。同时还轰炸周边的披山岛等地,分散敌军注意力,作为掩护。
一江山之战现场
时任海军第五登陆大队大队长卢辉
我们是将近一万人,国民党是一千多人,10:1,这是“用牛刀杀鸡”,这样有把握一些。
解放军登陆一江山岛之后,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等武器歼灭坑道和岩洞中的国民党军。下午3点,攻占了一江山岛国民党军司令部所在地,同时也是一江山岛的制高点,国民党军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虏。
大公报对一江山岛之战的报道
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后,火炮射程已经可以覆盖大陈岛。2月,美国派军舰帮助国民党将大陈岛等岛屿上的两万多军民撤到台湾,浙东沿海岛屿全都解放。
国防大学副教授王志军
整个东南沿海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第二个意义就是我军取得了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的宝贵经验。虽然现在我们讲信息化战争,但是我们现在仍然非常需要再认真地研究这一仗,为我们当前提供借鉴。
亲历这场战斗之后,卢辉写下纪实作品《三军首战一江山》,也多次回一江山岛参观。当年杭州的中学生托战士们带去的马尾松种子,已经在岛上生根;当年战斗的主力部队第20军60师,现在已经是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还在传承“一江山精神”;当年不到29岁的卢辉现在已经91岁,住在北京,会上网看新闻,他电脑桌面上常用的网页快捷方式,有浙江在线和人民网台湾频道,这是那一场战斗留给他的,对两个地方的牵挂。
侯勇正在录制“声音导览”
小贴士
7月27日起,“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
往期回顾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李真
总策划:王化强
审稿:孙利、丁飞、张闻
记者:吕锡成、白杰戈、张国亮
制作:李晓东、张闻
影像:韩靖、彭兆伟
视频制作:吴桐
新媒体编辑:王茜、陈博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