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块玻璃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于下一次展览的展陈设计、物料以及她对展览核心元素的理解;大办公桌上,随处可见与非遗相关的宝贝:或是一条金镶玉的手钏,或是汝瓷镇纸;全球飞,观看各种艺术展,接洽非遗传承人……这是李媛媛的工作日常。
她笑称,自己是非遗“经纪人”,帮助非遗传承人树立品牌意识,跨界嫁接一切可能,用沉浸式展览的方式做非遗的推广与输出。
“传Plus”发起人李媛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李媛媛虽然从小就被丰厚的传统文化熏陶着,但她早先接触更多的是一些诸如兵马俑这样具有实体形态的文化遗产。真正让李媛媛一头扎进非遗的契机,源于她在做毕业作品时的经历。
毕业作品的要求是通过短片记录家乡的一种现象或事件。为了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家乡,李媛媛几乎逛遍西安城,边走边观察,最终她决定就地取材——好好研究和记录一下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拍摄过程中李媛媛发现,非遗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且颇具趣味性。例如西安鼓乐,这种古时在城隍庙内演奏的民间乐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从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都记录着西安历史的变迁。
这样的发现刺激着李媛媛的神经元,让原本打算继续在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研读新闻硕士的她,扭身叩开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专业的大门。
此举对当时的李媛媛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要知道,在2007年的时候,非遗还是个非常小众的研究领域,普罗大众对此基本没有什么概念,谁也不知道学了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出路在哪里,毕业后究竟能做些什么?但李媛媛硬是凭着满腔热情和纯粹的兴趣爱好,投入到了非遗学习中。
不得不说,这个陕西姑娘的血液中,流淌着孤勇的因子。
泰山皮影创新作品《敦煌手姿》。
一入非遗深似海。李媛媛自打研究非遗起,还真就和非遗杠上了。毕业后,她先是在媒体工作了多年。为了让更多的人透过报道了解非遗的重要性,她想尽一切办法策划与非遗相关的选题,见缝插针地将非遗的相关知识融入自己的稿件中,就连她的领导也时常调侃她:“怎么哪儿都有你!”
关于非遗保护,在学术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为保护非遗的原真性,非遗不应该被产业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遗恰恰需要通过产业化的调整而更好地延续下去,运用产业规律对现存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从而科学、有效地保护非遗。
李媛媛赞同后一种观点,据此,她认为单纯靠做内容来推广非遗,不够过瘾。于是她决定离开媒体,注册自己的公司,希望透过一些文化项目,真正实现非遗的推广。
此时,恰逢“互联网+”大潮来临,有不少朋友找到李媛媛,希望借助她的非遗专业知识,做非遗电商。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和朋友们的反复探讨,李媛媛还是觉得,做非遗电商这事儿,不成。
因为李媛媛有着自己的顾虑:非遗产品本身与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是相背离的,工业化社会要求商品可以大规模复制,只有把产量搞上去,才能带来利润。而非遗产品,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儿”,规模化、产业化显然无法实现。
之后,非遗电商大规模的倒闭、转型,印证了她的想法。
后来,李媛媛又尝试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由于她从传承人处拿到的非遗产品价格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李媛媛发现,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
李媛媛在将非遗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你以为这样就能打败她?那就错了!这个陕西姑娘,还有点儿倔,她只会越挫越勇。
德化白瓷灯具与玉铃铛汝瓷瓶。
所有的弯路终将集聚成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与非遗传承人的频繁接触,让李媛媛认识了不少传承人的孩子们,她将之称为“传二代”。这些“传二代”无一例外,不仅受过艺术的熏陶,还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绝大多数人都有留学经历。
受到家族影响,“传二代”身上也肩负着将非遗传承下去的使命,加之在国外汲取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希望能够学以致用,振兴家族产业。李媛媛与他们一拍即合,于是开启了与“传二代”合作的模式。
“金镶玉”传承人后代杨晓雅夫妇是李媛媛的合作伙伴之一。大型的“金镶玉”插屏和摆件随着人们需求的转变,已渐渐失去市场优势,杨晓雅夫妇借助西方的奢侈品管理经验,将大摆件向小首饰转型,工艺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体积和用途。体积缩小后,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单价,尽管一对小小的耳环要大几千乃至上万的价格,但仍旧处在人们对首饰价格的可接受范围内。
李媛媛通过和“金镶玉传二代”的合作发现,若要进行非遗的创新型转化,可以不和传承人直接合作,而可以尝试和“传二代”进行合作。“传二代”的思路不仅更新、更“潮”、更广阔,且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对市场的嗅觉更加敏锐,这样的合作往往事半功倍。
李媛媛观察到,目前,多数非遗品类仍旧单纯依靠手工作坊口传心授来传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将“非遗”打造成品牌,依托当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商业规律会大大加强其延续性。因此,她给自己的工作室“传Plus”下了一个定义:依托“传二代”,一起梳理非遗品牌,最终通过非遗创新型展示的方式进行非遗产品的销售和非遗概念的传播。
“仿佛若有光”展览现场。
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接受非遗,始终是李媛媛无法忘怀的初心。
总有人说,如今的人们不喜欢非遗、不尊重非遗,但事实上,有这样想法的人往往忽略了非遗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因此,李媛媛选择通过沉浸式非遗展览的方式为切入点,让更多的人能够直接感知非遗。在李媛媛策划推出的非遗展览上,除了价格高达几百万的展品外,其余展品均可触摸、感受,也可出售,既是一个展览,又是一种概念商店。
李媛媛为了消除人们对非遗“很贵、很乡土”的误解,避免人们因为认知的误区而错过了解非遗的机会,在以她为主策展人的展览主题中,从来不会出现非遗二字。谁能想到“仿佛若有光”“无问西东”“一梦姑苏秀”是非遗展览的主题?
这些展览主题并非单纯的秀文艺,更多的是李媛媛对非遗概念的解读。如“无问西东”,以汝瓷技艺的创新型转化,诠释了不论是东方生活习惯,还是西方生活习惯,非遗都可以满足审美、消费、需求的文化理念。通过与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合作,李媛媛团队出产了汝瓷咖啡杯。“汝瓷”技艺中,有一道工序为冰裂开片,需要用茶来滋养,李媛媛对此进行了概念转化,提出了用咖啡来滋养,拓宽非遗材料的使用性。
除了在展览名称上花费心思,李媛媛还将自己的展览打造成了“网红打卡拍照地”。对此她笑称:“我的展览在专业策展人眼里就会显得特别不专业,但没关系,我是给公众看的展览,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我们的展出都不用展览光,只用舞台光,所以拍出来的照片特别带感,无需修图。”
李媛媛正用自己所学的一切,集合更多的新生力量,为非遗传承创造更多可能。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亚欣
■图片:全亚军
■编辑: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