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的“挫折教育”,打了多少父母的脸

蔡少芬的“挫折教育”,打了多少父母的脸

少儿音乐教育 港台女星 2022-10-03 10:00:30 440

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蔡少芬之前有个小视频很火。

当孩子狠狠地摔倒在地,头已经撞到地板上反弹了,可是她却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在一旁碎碎念。

反而是一边轻声细语地说道:
“起来,慢慢来,你可以的。”
“哦,好痛吧。”
“妈妈亲亲,妈妈亲亲。”

一边拍拍身旁的位置,让孩子过去抱抱,给予安慰。


但同样是孩子摔倒了在哭,许多妈妈却在心里默念:绝对不能扶,不然TA永远不长记性。


同时来个残酷三连击:

“不就是摔了一跤吗?”
“有什么好哭的?”
“快点自己爬起来!”

这样的话,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过或者说过这样的话。

甚至,在我们小时候,当我们跌倒还趴在地上,脑袋懵圈全身酸疼的时候,也是被父母这样催赶着爬起来的。

然而当我们长大了,成为父母了以后,是不是就忘了当初那个无辜的小小自己呢?

回想一下,那个摔倒的自己,一边哭一边爬,在打击中成长了吗?

并没有,只有深深刻在印象中的无助。


父母给予的这类摔倒后的“二次打击”,甚至会让孩子在挫败感中自我怀疑。

家长本来希望孩子坚强、刚毅、勇敢,结果事与愿违。

进行错误的挫折教育,比如只制造挫折,而不提供支持,最终的结果是让孩子习得了悲观、自卑、无助、泄气、逃避、放弃,以及无休止的拖延。

但其实很多困难,要么是父母制造的,要么就是父母加剧的。

长此以往不仅会切断孩子的安全感,甚至还会切断孩子主动沟通的桥梁。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
但核心不是挫折,而是教育

如今流行的挫折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一、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
让孩子干点苦活累活脏活;让孩子过点苦日子苦生活。

二、把挫折教育等同于痛苦教育。
故意制造一堆挫折让孩子痛苦。

三、把挫折教育等同于打击教育。
不管孩子做得多好,都一直打击他否定他,总是拿他跟别人比较。


这样的挫折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各种调查报告已经证实:这种挫折教育教出的孩子,其实自杀率反而更高。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脆弱的。

抗压能力是一种后天培养的技能,而非天赋。

面对一个婴儿,你不会指责他“脆弱”。

在培养抗压能力、为孩子建设强大的心理的时候,“挫折教育”被反复提起。

但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地创造挫折,而是在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挫折不需要设置,因为整个人生,就是挫折本身。

身为父母,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明白——

赢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儿。

所有成功最终都只是幸福的辅助,从人间烟火里拿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不要害怕孩子快乐

还有一种挫折教育,叫“见不得孩子快乐”

自从孩子上了学,下面的场景就会常常出现:

假期,孩子正高兴地做自己的事:看看动画片,捣腾两下自己的玩具,拆解变形金刚……

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本来很欣慰,却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诶,他作业好像还没写完?!

于是,妈妈一声令下,让孩子放下手头的事,乖乖做作业去。

期末,孩子成绩不错,英语终于上90分。他挥着卷子想跟妈妈讨一句夸。

妈妈本来也替他骄傲,却突然想起:诶?他的数学,明明可以考得更好呀!

权衡之下,妈妈决定泼他一盆冷水,并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为他好,是避免他骄傲的方式。

没人觉得有问题,也没有人意识到:
当他们不让孩子开心时,看似是为了孩子考虑,实际却是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指使他们:“不能让孩子太高兴!不要太满足他!”

这个阻止孩子开心的声音,是来自于父母童年的:匮乏感。

有的父母,自己童年时听到的赞美很少。
有的父母,自己童年时得到的呵护很少。
有的父母,自己不被允许大声表达、大胆行动。

正因为自己童年得到的教育是如此拘谨,刻在心底的匮乏感就会在长大成人后认定这些快乐是多余的、不快乐的。

很多大人眼中的“不必要的快乐”,对孩子来说,却是生命力的滋养,能强壮一颗心脏。

并且,大多数时候,孩子要的快乐,都是很简单的。

有时,是一块巧克力、一块饼干。
有时,是一个亲吻、一个拥抱。
有时,是一句赞美。

但是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一点上,都显得出奇地吝啬。

想要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抵抗未来面对的挫折,就要从小让他们囤积幸福与快乐。

真正的挫折教育,
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当孩子受挫时,是家长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契机。

“错误的挫折教育”会导致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而“正确的挫折教育”是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习得性乐观”可以说是和“习得性无助”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



习得性乐观

是指个体在经历过一次成功改变不利处境(不好事件带来的不好结果)后所学到的乐观心态,遇到挫折勇于改变、尝试,且更加积极、自信的乐观状态。

有了这种乐观状态和乐观心态,孩子就不会惧怕挫折,Ta会相信事在人为、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或者措施改变现状。

这个就必须提及积极心理学中提到的“ABCDE法则”先从“ABC”方面梳理孩子遇到的困难,然后从“DE”方面提供指导。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件,不好的事是任何负面的事件,比如成绩不够好,和同学发生矛盾等

B(Belief)——指负面事件发生时内心自动化的悲观想法、解释

C(Consequence)——指负面事件的后果(负面的感受、想法、行为)

D(Disprove)——指反驳自己的负面感受、想法、行为

E(Energizing)——指出现悲观想法、解释后,如何行动来改变,激励自己去行动,去改变

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形成“习得性乐观”。

知道这件事情不好,但是能够很快调整过来,不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一个人,并且不觉得这件不好的事情带来的结果是永久性的,反而是可以通过行动去改变的——这就是“习得性乐观”的内核

真正的挫折教育该是让孩子到得了高峰,捱得了低谷。

之前看到一个外国爸爸安慰女儿摔跤的视频,堪称是标准操作!

小姑娘玩滑板不小心脸朝下摔倒了。

那一下不要说小女孩自己觉得痛,爸爸的心疼都快要溢出画面了。

但他并没有急着压抑孩子的哭声。

反而是选择了拥抱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鼓励,允许她有怯懦的时候,也给予时间她去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

我们总爱把人生比作一场长跑。

在这条跑道上有无数的障碍。

成年人尚且有灰心丧气的时候,何况心理建设远不及成人的孩子。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面对挫折时家人朋友的关心帮助无疑是最好的良药。

所以,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陪他坐下来,告诉他:“没事,我们一起来。”

陪着他,度过一段安静而难过的时光,携手迈过人生中的其中一个小小挫折。


-END-

作者:栗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好课推荐————

《给孩子的音乐艺术鉴赏课》

精选古典音乐史上18位著名作曲家
结合100首优美的古典音乐
音乐剧的方式
带孩子系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
启蒙孩子的音乐细胞

长按扫描下图中二维码
即可购买并订阅


戳下方名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