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热搜看到孙燕姿,挺惊讶的,真是久违了。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那首风靡大街小巷的《遇见》,“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恍惚和唏嘘中,感叹时光飞逝。而微博的内容,却令人震惊——孙燕姿道歉。
为什么道歉呢?
因为带小孩去公园玩,让小孩子坐在雕塑上面并拍了照片,引起网友围攻。
于是她删掉照片,并道歉称:
“坐上一个公共雕像是一时兴奋糊涂了! 做任何事还是适可而止比较好,不好意思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谢谢你们的提醒 !”
我看得很无奈,估计孙燕姿的心情也是无奈的。
随即有个粉丝解释:这是新加坡植物园雕像CHANG KUDA的创作者Chong Fah Cheong,揭幕时亲自骑上去了,雕像的含义是说以前新加坡小时候小孩爱玩的骑马游戏。
想到好几年前,范玮琪也有过一次相似的道歉。那年大阅兵时,范玮琪在微博发布了双胞胎儿子的照片,评论区遭到谩骂攻击: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你不爱国!你不是中国人!
第二天晚上,范玮琪就发文道歉:真是对不起,因为分享了一张儿子的照片,让大家不高兴了。
在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面前低头,不仅仅是公众人物的屈辱,也是我们所有普通人的悲哀。
因为道歉的人,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
而个人的力量,在声势浩大的群体面前,太过微不足道,当漫天的恶意和攻击来临时,真相和正义往往并不能为我们托底。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群体暴力和道德绑架?
电影《无问西东》里,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因为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被夫妻关系破裂的师娘误认为是“小三”,于是,她被侮辱,被损害,被无数素不相识的人,群起而攻之。
人们迫不及待地表演着自己的“正义”和“道德”,谩骂、殴打着这个瘦弱无辜的女孩,他们等不及真相公之于众,更不关心真相到底为何。直到大雨来临,直到女孩倒在了血泊里差点丧命,人们才做鸟兽散。
那是疯狂的年代。
当陌生的人们,遇到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地方,便高举着“道德”的大旗,群体的恶意似滚滚春雷,平地而起,让受害者避无可避。
如今科技革命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人们的心理结构并没有多少改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达,更让群体暴力变得快速、便捷、零成本。
看到过一个更血淋林的新闻,一个华人教授在美国被无故杀害,而这条新闻下面被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活该!谁让你不回国发展,中国的人才全部流失到国外,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美国狗。活该被人杀死!
我只是觉得彻骨的冷。不知他们在现实世界多么挫败与阴暗,才会如此幸灾乐祸一个陌生人的死。
当人们在互联网世界里隐姓埋名地,随意攻击和谩骂着他人时,从未扪心自问:何为是非?何为正义?何为公德?何为私域?
没有理性思考,只是任情绪吞噬,任自己的阴暗冷酷残忍地去伤害他人。参与网络暴力,不过是最低成本的情绪宣泄而已。
要知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现实生活中,群体的暴力和道德绑架也无处不在。你一定不陌生这样的故事:
年轻人搭乘公共交通,被一群人逼着“让座位”,却从来没有人关心他累不累痛不痛,不让就是“错误”,就是“没素质”;
小孩子在学校被逼着捐款,容不得家长去怀疑为什么捐,款项最终有无落到实处,不捐就是“无情”,就是“冷血动物”。
在他们的语境里,道德不是用来自我约束,而是用来审判别人获取私利的最好武器。
还有一种暴力和绑架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位27岁的女孩,因为不堪忍受父母逼婚,跳楼身亡。死前留下遗书:你们为我安排冥婚吧。
是怎样刻骨的绝望和凄凉,才能让一个年轻姑娘甘愿放弃生命。多少催婚催生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却不明白: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奴役,一种暴力。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想做一个自由插画师,并且她在读书期间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卖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后来却被亲戚安排进煤炭行业体制内工作,她不想去,父母和所有亲戚都批评她,说她不懂事,不知天高地厚,还让她去跟那个亲戚道歉。
她哭着跟我说,“我错了吗?我是怪物吗?”
低智和偏执,往往会滋生一种恶。这种恶,往往却以善的面目出现,让人迷惑,让人怀疑自己的感受,陷入无限的自责和愧疚。
自由地去选择,并尊重他人的选择,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奢侈。
如果我们无法终止群体的暴力和道德捆绑,至少我们要学会:冷静辨别,理性思考,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活出最大的自由度。
远离那个粗暴、低智、偏执的评价体系,并且,永远不必因此而抱歉。
本期作者:李娜,畅销书作家,理性水瓶女。爱美爱文艺,也非常独特非常清醒。已出版《你走的弯路,每一步都算数》,公众号: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idnana)
商务合作:微信shovidnana001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情感:
影视:
读书:
点赞并分享,就是对我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