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速递-青年现象】​​|黄英|​“斜杠青年”:漫步在理想与职业舞台上的新群体 2017年第11期​

【新鲜速递-青年现象】​​|黄英|​“斜杠青年”:漫步在理想与职业舞台上的新群体 2017年第11期​

中国青年研究 内地女星 2017-11-17 08:39:03 130


摘要:“斜杠青年”是指不满足“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多重职业或拥有多个身份,实现多元生活的青年群体。“斜杠青年”涌现的原因有产业结构的重组化、企业组织的扁平化、人才资源的择优化、就业选择的多元化。“斜杠青年”将个体理想与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对接起来,但取舍要得当。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打造“斜杠青年”来提高青年的就业率,这需要个体职业规划和适时充电,以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及时跟进。


关键词:“斜杠青年”;个人理想;职业多元;分工细化

一、“斜杠青年”的由来与组成



相对当今时代给80后、90后青年贴上的“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颓废族“”叹老族“”蜗居族“”宅族”等负面标签,“斜杠青年”无疑是充满正能量的新群体。“斜杠”一词,由英文Slash(斜线)衍生而来,出自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著作《双重职业》,现指不满足“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多重职业或拥有多个身份,谋求多份收入,有无限潜能又充满激情,实现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时或个人名片上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一,作家/导演/制片人。于是,“斜杠”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需要指出的是,“斜杠青年”是顺利完成多种职业任务而确定不同身份的,与我们平时所见的个人简历中擅长多个领域或兴趣爱好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以往大多数人的眼里,“术业有专攻”,一生只从事一份职业,当然要专心于本专业,职业之外谋求一份工作那只能叫兼职,向他人介绍时也不敢以兼职工作性质给自己定位,否则会被他人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高,个人更加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以适应用人单位高层次的要求。即使有多个兴趣爱好,但只是业余水平,并不能胜任此领域的工作需要,也不能带来额外收入,只可在单位组织的联欢会上或才艺大比拼中得以展示,获得他人的赞赏而已。


青年的年龄界限划分一直存在争议。2016年511/2017月4日,联合国声明“青年”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的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将44岁以下的人列为“青年”[1];我国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团员的年龄明确规定: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以国内发布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来看,参评年龄段是18岁至40岁,各省份不一样,最高的为45周岁。正因为青年年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当前定义“斜杠青年”的组成范围也就宽泛些。“斜杠青年”的诞生,源于后工业时代与人才时代的交互作用,是漫步在理想与职业舞台上的新群体,主要由80后的自由职业者组成。


1.80后是“斜杠青年”的主力军


8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有保障之时,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而成长,父母对其进行了从教育扩张到兴趣爱好的广泛培养。待其成年步入职场,见识多,视野阔,兴趣广,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愿意尝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为此他们不同于父辈,工作并非是仅仅找一份养活自己的“饭碗”而已,他们选择以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基础,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向相关领域拓展,最终获得多份工作,在不同的工作中进行角色转换。以1983年出生的郭敬明为例,他一开始以写小说崭露头角,获得认可后以此为职业。2013年,他将自己的小说《小时代》自编自导成电影,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之后,他又连续导演系列电影《青木时代》《刺金时代》《灵魂尽头》等,以此奠定职业地位,实现多重角色的转换。如今他拥有四个身份:作家、文化公司董事长、杂志主编、导演,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如果按照45周岁以下作为青年标准,“斜杠青年”的队伍是极其壮大的,除80后,还包括65后、70后,他们虽没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也没有接受素质教育,但他们在既有工作岗位上不满足现状,喜欢关注新事物,在积累相关的人脉、资本和技能后,愿意尝试新挑战。如:同是1968年出生的杨澜、马东,1973年出生的张泉灵,都先后转换为主持人、导演、制片人、传媒人、投资人等角色,他们均可纳入“斜杠青年”的行列。


2.“斜杠青年”中自由职业者居多


“斜杠青年”必须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可以随意选择某一时间从事不同职业,而且完全能够胜任以获得收入。当前在不同领域获得职业认可的“斜杠青年”,主要分布在作家、编剧、演员、导演、主持人、记者、婚礼策划人、制片人、媒体人、模特、律师、摄影师、健身教练、商业策划师、咨询师、程序员等领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凭借既有技能拓展关联领域的“触类旁通”。如高校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可兼职律师;从事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可兼职心理咨询师;从事摄影工作的可以兼职一些公司策划;从事模特工作的可兼职做健身教练;从事写作工作的可以兼职编剧;从事主持、记者工作的可兼职做制片人或婚礼策划人;演员通过演艺事业的积累可转变为导演。当前国内自由职业者打上“斜杠青年”标签的如:高晓松,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韩寒,作家/制片人/导演/演员;瞿颖,模特/演员/歌手;林志颖,演员/歌手/赛车手等等。但也有一些“斜杠青年”并非自由职业者,他们仅是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如:秦明,法医/小说作者;六六,幼儿教育工作者/作家等。


二、“斜杠青年”涌现的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的重组化


按照联合国的分类方法,世界各国把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同。当代美国批判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中,把人在历史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并细致分析了不同的社会是依据不同的中轴建立起来的。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与自然界竞争,土地是资源,地主和军人拥有统治权;工业社会以经济增长为轴心,与加工后的自然界竞争,机器是资源,企业主是统治社会的主宰;而后工业社会以知识为中轴,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竞争,科技精英是社会的统治人物。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2]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酒店、餐饮、金融、房地产和科学研究)占了GDP的44.6%,与重工业45.3%的份额相差无几,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快。所以经济学人认为,2013年是分水岭,中国已进入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服务业已成为最大产业[3]。服务行业不存在第一二产业那样大规模生产,没有系列产业链组合,合作规模大大降低,但对个人技能、知识、时间要求大大提高,无须服务者到相应的固定场所服务,个人可成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互联网迅速发展,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不再受原有固定工作时空的限制。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推进,第一二产业中不少领域正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无须冗长产业链和复杂合作模式,得到迅猛发展,加上网络通信的便利通达,为“斜杠青年”的兴起提供了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


2.企业组织的扁平化


所谓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4]。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和分权。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归结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型组织的兴起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传统企业逐步转化为现代企业,企业组织扁平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金字塔”式压缩成“扁平化”式,组织层次明显减少,管理幅度加大;二是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更新;三是企业生产要素构成多元化;四是企业营销渠道层级减少,渠道宽度增加[5]。正是这些新变化,为“斜杠青年”提供了展示多份职业的舞台。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决策,这需要建立在扎实学识、需求的敏锐把握和海量信息的筛选基础之上。“斜杠青年”以跨界的思路、多元的知识背景,熟悉市场的供求关系,能够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如今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工作者不再局限于本公司的全职员工,而是广泛延伸到各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其次,企业的扁平化更注重数据分享和团队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企业掌握市场行情的重要参照系数,而浸润在互联网技术中的“斜杠青年”,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各种APP,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再次,企业生产要素由原先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土地、厂房、资金、设备、技术均可入股,员工既可是本企业员工,也可是其他行业的人员,只要你有相应的生产要素。未来,企业员工可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与谁一起工作,参与什么项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时工作。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雇佣”,而是平等的“合作”,无须将个人固定在某一企业,而是在多元化空间中兼职,特别是技术入股,正好满足了身怀多项技能的“斜杠青年”的需求。最后,企业的营销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生产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省去以往销售的众多环节。如今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在淘宝等公众平台上注册微店卖产品,或创建微信公众号写点文字,利用业余时间打理,即可获得职业外的收入,这为“斜杠青年”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


3.人才资源的择优化


电影《天下无贼》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呀!”演员葛优说此话时一本正经,观众却认为是搞笑,如今现实印证如此。在知识经济占主导的21世纪,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人才是决定其盛衰的关键。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优秀人才,已成为主要大国之间波涛汹涌的暗战。随着传统行业的衰退,新兴行业对人才不满足于一招鲜,需要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猎头公司正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猎头公司的猎物对象是高级管理人才,采取隐蔽调查、快速出击的主动竞争方式,按照客户的需求来挑选,其举荐的多为金领和白领,主要有总裁、总监、财务、营销、产品、技术、管理等经理或高级顾问。猎头公司猎取的高级人才,实际上是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体,不是简单的一种身份象征,而是多重身份的叠加;不是一种技能的展现,而是多个技能的组合。人才资源的择优化处理,实现了“斜杠青年”多重理想与职业舞台的无缝对接。


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个人具备多种智力,如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内省智力等。这些智力优势未必能让个体成为百里挑一,但个体的优势组合可使其成为独一无二。比如法医工作者,从事刑侦时再将其经历撰写成连环案件分析,绝对比一个外行要有说服力,会获得众多粉丝的阅读;比如心理工作者对商场消费者行为、习惯有所研究,就可指导工作人员巧妙布置商场物品的摆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森恩认为,“财富不应以有形的物质来衡量,而应以个人的潜能来衡量”[6]。按此理论,经过合理组合的生活与工作,可以增加个体获得财富的良机,而“斜杠”人生,就是将多种潜能排列组合后充分发挥,实现人才资源的择优化处理。


知识经济使得个体在未来职场中如仅具备单一身份,则有潜在的脆弱性,让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缺乏抵抗力。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的破产,大量从事某技术多年而无其他一技之长的老职工相继下岗,还是如今欧美市场高失业人群,他们往往都是技术单一的人。美国“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指出,“比起企事业单位的雇员,自由职业者有更高的反脆弱性,无论金饭碗还是铁饭碗,远不如自己铸造的土饭碗可靠”[7]。“斜杠青年”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能,将“技多不压身”作为优秀人才的标志,勇于在多种行业中转化身份,成为自由职业中的重要群体。


4.就业选择的多元化


虽说就业是当前青年的主要压力,但青年们对就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他们不满足于工作仅仅是赚钱的工具。当然,80、90后中部分青年有家庭物质精神双重支持,所以他们更希望找寻的工作符合个人兴趣,有发展空间,获得满足感,能够体现个人价值。60后、70后前半期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由国家分配,明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加上他们来自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需要个人努力养活自己,所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首选。与60、70后不同,8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正赶上199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1999年的高校扩招改革。随着国家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外资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毕业不再包分配,须自谋职业;生活成本上升幅度快。在此大背景下,80后不再强调工作的稳定性,而重视高薪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求变的思想随时迸发。于是,跳槽、出国、深造成为常事,就业选择的范围显然要宽泛得多。


如今,90后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好工作的标准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成功”和“个人成就”,而且更注重“个人兴趣、自由程度及职业发展。”与70后找工作求稳、80后找工作求高薪不同,90后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兴趣,其次是自由,最后才是职业发展,而薪水、工作地点等都是可商量的。瑞文·杰苏萨森在著作《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中指出,“阻拦自由工作方式的障碍早晚会土崩瓦解,正如昔日全职工作的优势在逐渐凋零;未来自由工作和全职工作之间的界限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8]。这一观点足以印证90后择业希望“自由”并能实现的可能性。当然,90后之所以在择业上坚持“只找自己喜欢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家庭和其成长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父母多为60后,当前正值事业高峰期,有能力为唯一的孩子提供坚强的后盾。无论是80后从高薪中获得成就感,还是90后强调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空间,实际上都为他们多元化选择职业打下伏笔。因为只有挑战不同的职业才有比较的样本,而选择不同的职业则要练就多项武功—这就是“斜杠青年”诞生的内在动力。


三、“斜杠青年”需要在理想和职业舞台上适当取舍



1.理想丰满,但逐梦之路要筛选


实现理想是每个青年奋斗的动力,而青年特殊年龄阶段又决定了逐梦之路的不平坦。当人们一提到“青年”,那就是浪漫与伤感、激情与悲情、个性张扬与自我贬损的集合体。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凡是社会变革或运动,有激情、理想和牺牲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青年群体的存在。总之,青年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进步理想、推动社会变革的启蒙主义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探索未知、战胜迷信的理性主义精神的载体,更是为反对不公正、抗争腐朽势力奋不顾身的理想主义精神的载体[9]


众所周知,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所以,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的实现需建立在合理的认知基础上,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个体为此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青年生理年龄的特性,他们往往有着崇高的理想,但遇到现实困境的阻挡,易引发质疑,多数中途放弃。于是有青年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历史跨入21世纪后,“青年”被贴上各种标签:按社会责任担当划分,有“垮掉的一代”“冷漠、孤独的网络原住民”“特立独行的一代”等;按群族划分,有“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颓废族”“叹老族”“蜗居族”“宅族”等。这些分类组合的实质,更能反映出物质生活富有的年代,部分青年淡化了理想追求,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情愿躲在父母提供的避风港中。而“斜杠青年”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标签的有力回击,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更彰显出青年逐梦之路的豪情壮志,同时积极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不过,无论拥有多少丰满的理想,都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实现,这需要付出超人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不能协调好几个理想之间的顺序,反而会丢西瓜捡芝麻,最终一无所成。因此,做“斜杠青年”,要理性分析多个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尤其不能同时进行,应根据自身潜质去筛选,先实现一个理想,在力有所余的情况下不断去实现多个理想。


2.职业宽泛,但涉猎之行需谨慎


俗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要成为行业的状元,那就得禀赋、勤学异于他人。韩愈在《师说》中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事实证明古人对职业的操守和工艺的雕琢是极为苛刻的,所以每个行业都有祖师爷。后人学艺需祭拜祖师爷,树立敬业观念,并以祖师爷为榜样,力求精益求精,推动本行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社会发展诞生了众多新兴的职业,人们选择的余地也极为宽泛,但无论哪一行业,若想做大做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皆需要专业、敬业的人才。“斜杠青年”的多重身份和多重职业,令用人单位质疑其专业性和敬业性,所以“斜杠青年”用心做好第一职业很重要。如今,职场频繁跳槽成为年轻人任性的标签,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小的困扰,为此一些用人单位以签合同年限来限制人才的流动,如违反规定就得交大笔违约金。这看起来好像限制人才流动,实质是供需双方不能人尽其才,反而刺激跳槽人员离开的决心。但事实证明,有些青年跳槽纯属意气用事,之后找新工作并非易事。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只有在现有领域做得足够出色,吸引相关领域的青睐,才能拥有选择第二三职业的底气。


“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性大。如果“斜杠青年”没有拓展关联领域“触类旁通”的技能,往往不可能胜任另一行业。因此,以当前拥有的资源为基准,将其他领域的阅历和能力进行拓展或移植,争取快速胜任新工作,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这需要“斜杠青年”科学规划兼职方向,尽量避免选择与第一职业毫不相干的领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择业越来越注重个人兴趣。“斜杠青年”正是青年群体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的产物,但这个名词不是自我吹嘘的资本,更不应成为炫耀头顶的光环,而是个人多重价值实现的载体。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实力胜任的职业,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终有所成。正如一位职业规划师所言:“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每一个‘斜杠’,都是通过自身努力突破行业界限的勋章。每一种工作内容,都满足自己对该领域的兴趣爱好,而这所有的工作的组合,则指向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10]


四、塑造“斜杠青年”的主要途径



1.个体需要职业规划与适时充电


如何成为人们艳羡的“斜杠青年”,拥有十八般武艺且样样精通?首先是青年个体要有职业规划。儿时的理想对每个青年人来说,只是脑海里忽明忽暗的蓝本,没有具体的实施路径,而职业规划就是理想实现的确切步骤,多重理想更需要有合理的职业规划。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适龄青年80%进入高校,大学课程中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利用科学的理念与手段,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各行业必备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素养,同时挖掘自身兴趣和潜在能力,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领域。通过大学阶段每学期的合理规划,在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修炼多项技能,打造擅长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行家里手。


当然,经过职业规划并不一定会成为“斜杠青年”,因为多重理想的实现不仅是一个阶段的打拼,而是在不同阶段适时充电,何况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如快马加鞭。多数新人发现入职后原有知识储备不能适应工作需求,某一阶段事业甚至会陷入“停滞期”,这需要适时充电。事实表明,能成为“斜杠青年”都有学无止境的良好心态,而没有“铁饭碗”的就业思想,崇尚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青年只有在职场之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间断充电,才能防止知识陈旧贬值。适时充电可实施技能储备,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让自己处于“保鲜”状态,激发内在潜能,发现一些领域是相通的,一不小心成为另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历练成多面手,实现“斜杠青年”多重身份的转换。


2.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大力跟进


《2015中国自由职业者现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自由职业者主要为30周岁以下的年轻群体(70%),他们通常身兼多职,拥有的人脉更广,掌握的技能也更多;在地域上,中国自由职业者人数占比最多的大城市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11]。年轻群体中的“斜杠青年”是自由职业的主力军,且能成就自己,与他们入职前后的“自我投资”有关,这也是当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火爆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些专业设置落后,交叉学科少,加上不少青年高考志愿基本由家长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将兴趣与职业的有机对接,于是课后或工作之余通过教育培训机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提升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性提高,我国对众多职业提出准入制度,从业者须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这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偌大的空间。如今火爆的职业资格考试,如国家司法资格、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精算师、建筑师、建造师、执业医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而有些职业无须特殊的知识背景,如教师可以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获得律师从业资格;执业医师可参加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执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也可通过考试获得律师资格或心理咨询师资格。为了获得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自己就业的“含金量”,不少青年参加相关的考试培训机构,等两三个资格证书到手,就可华丽升级为“斜杠青年”。除了这些高级别的资格考试,社会还有些技能培训型的机构,如烹饪、摄影、插花、美编、妆容、健身等,“斜杠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加入这类机构,也可学到相关职业的技能,完成多重角色的转换。


特别是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青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机构恰好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个性定制学习,有助于青年获得更多的技能,为进军多重职业奠定基础。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2]。有人认为当前也如此,说最坏是因为社会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说最好是因为年轻人无须拼家庭背景、社会人脉或经济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努力拼搏终有成功的机会。事实证明,无论哪个时代,青年若无理想,不去拼搏,就无法成就美好人生。“斜杠青年”的出现,无疑是给那些认为最坏时代观点的有力回击。因为如果你是有志青年,一直在梦想路上追逐,不断充电学习,储备多项技能,就可能拥有多重职业和多种身份,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优秀一员,过上独立的、自主的、多元的、有趣的职业与生活,诚如当代学者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4A413)成果]



黄英: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参考文献:


[1]郭鹏飞.联合国正式定义“青年”: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的群体[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5/8845771.html,环球网,2016-05-04.

[2][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王宏周,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8.

[3]陈琼.经济学人:中国后工业时代即将来临[EB/OL].http://finance.qq.com/a/20130222/002219.htm,腾讯财经,2013-02-22.

[4]秦泗凯.试论企业组织扁平化及其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2010(1):42.

[5]李红勋.企业组织扁平化的作用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3(1):114.

[6]汪冰.斜杆青年:将你的优势组合发挥到极致[J].商学院,2016(11):113.

[7][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从不确定中获益[M].雨珂,译.北京:中兴出版社,2014:206.

[8]朱耘.雇佣“斜杠青年”时代,需要跨过哪些障碍?[J].商学院,2017(5):119

.[9]黄英.消费主义的传播对青年文化的影响和引导机制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6(2):174.

[10]张玉胜.做“斜杠青年”还要悠着点[J].中国就业,2017(4):56.

[11]谭畅“.斜杠青年”带火教培产业?[N].北京日报,2016-03-23(15).

[12][英]狄更斯.双城记[M].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


本文刊发于《中国青年研究》,经本公众号重新排版,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