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心嗨”到“牛市易”,这一年的股市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
————写在刘士余接任证监会主席一周年之际
2016年2月20日,刘士余接替肖钢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至今已满周岁。受命于危难之时(上证综指短时期暴跌超过40%)的他被当时市场的解读为“牛市雨”。(2015年10月同样临危受命为证监会副主席的方星海曾经被股民寄望成大胆炒作的“放心嗨”)当时放心嗨的股民旋即被2016年春的熔断机制融得梦断黄粱,倒是这位刘主席接着“放心嗨”了一年,嗨得股民们直呼过瘾,就算没有赚到钱,起码看到了中国证券发展20多年以来最精彩的一幕幕大戏——依法监管、强制退市、逆势加速ipo、斗鳄逮鼠打狼、怒批土豪、呵斥妖精、解禁股指期货。
自今而后,这位降妖除魔的证监会主席还将为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春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士余用一年时间为“刘士余”这三个做了最好的注解——“牛市易”——市场需要改变,牛市才会来得更加容易!
“易”在汉语的语境里有“变革、改变”和“简单、容易”之义。让我们理一理刘士余上任一年来,我们的资本市场正在经历怎样的改变。
1、监管者自身之变——有人黯然退场,有人锒铛入狱,有人隐退江湖,有人辞职避险(没错,是避险,不是避嫌!)
作为参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买卖炒作最早的股民们,20多年来对证监会的印象好像除了对“他们决定公司能不能上市”这一条特别清楚之外,再也说不上对证监会这个管理机构的什么好的印象。至于每次的暴跌之后拿证监会开骂的股民更不在少数。监管者的形象和做派多年来为市场诟病。这个市场甚至于被经济学家吴敬琏怒斥为“赌场不如”!2015年6月的那场暴跌和之后的救市闹剧再一次证明了吴老的赌场论断。
市场的荒谬至此,监管者难辞其咎。所以我们这些吃瓜的小散终于在2015至2016年度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来不曾见到的一幕:
证监会主席肖钢突然被辞职务,2015年8月7日,也是股市异动后,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因受贿等原因,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李量是十八大后,证监会系统的首位被查官员)证监会发行部六处处长李志玲、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分别于去年6月、8月落马。其后,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被称为“发审皇帝”的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亦被调查。半年内证监会系统接连5人被查!
这还没有完,被誉为中国版的高盛的中信证券,中信证券高管几乎全军覆没,包括总经理程博明、中信证券执委会委员徐刚和刘威、其它高管于新利、汪锦岭等共11名高管和员工被带走调查。
关于张育军和这些自己将自己玩死的证监会前“大咖”们的故事,市场流传着非常多的版本,无论这些版本离奇还是悬疑,其矛头所指却是我们这个市场曾经经历的那些荒谬故事,这些监管者自身充当了导演和演员的角色,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口口声声要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誓言之下。
刘士余的接任,非为他有三头六臂,一定是这个监管者群体之变才足以力挽狂澜,不至于让中国资本市场这个舞台永远的上演那些魔幻狗血的剧本。
刘士余上任之初的三个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已经宣告了监管者自身之变。用大白话讲,这三个监管其实就是“依照公司法、证券法对市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市场违规者惩处取上限,对市场参与各方进行监管,不留死角。”
2、上市公司之变——恶意圈钱变难,无序减持变规范,好公司变贵,壳公司变贱
当我们买股票的时候,我们在买什么?
20多年来,我们在买一种概率,在买一种幻想,一种价格上涨的概率,一种股票价格按照我们的意愿上涨的幻想。既然是概率,我们就难免犯错误,被预期的反面击中而受伤。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愚蠢,明知道要受伤,受伤了还被专家们讥讽为“韭菜”,而我们却仍然飞蛾扑火、前仆后继?
有没有不靠赌涨跌来进行投资的透明市场?或者即使你做不到百分百透明,哪怕有500米、200米——就像雾霾——的能见度也好强过一团漆黑!谁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市场?
这样的改变同样发生在2016年。尽管来日方长,这些改变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才会显现它应有的威力,但是,以刘士余为首的监管当局的的确确为这个市场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就是“依法监管”。依靠公司法、证券法扎紧制度的笼子,让那些恶意圈钱的行为变得困难,依法强制退市,让博元投资、欣泰电气这些垃圾公司退出市场,让市场屡炒不爽的壳公司变贱,让贵州茅台那样的好公司变得更贵。
上市公司之变还体现在上市审核标准趋严 好公司上市却反而变得容易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来看看这种变化:
截至2016年12月底,在股市行情总体不振的情况下,证监会共核准了275家公司的IPO申请,核准的募资金额超过1800亿元,以核准IPO公司数量而论,在A股市场历史上稳居前三。而以A股市场的融资额度而论,包括IPO与再融资,2016年A股的融资额超过1.6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同时证监会还审核了256家企业的并购重组申请,其中,22家被否,122家无条件通过,112家有条件通过,而且,无条件通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有条件通过。
特别是进入2016年11月份以来,新股发行和审核速度更是进一步加快,但审核标准并没有放松。2016年已经有18家企业的IPO申请被否,5家取消审核,5家暂缓表决,有78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
按照刘士余的说法就是“注册制和行政核准制不对立,股指稳定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注册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务必理解制度,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不让差的公司在市场上“吸血”。用两三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
3、投资者之变——老鼠人人喊打,恶狼失意落单,土豪检点收敛,大鳄无处藏身,小散谈定看盘
说私募“带头大哥”徐翔被抓捕一幕是2016年资本大戏的高潮之一,恐怕人们多数都会认同。话说当日徐翔自上海前往宁波参加奶奶的百岁寿宴,在宁波G15沈海高速庵东高速出口附近,被警方策划抓捕。当时市场传闻这位涨停敢死队的总舵主因为在股灾期间靠做空股指赚钱,所以遭到打击。这样看待徐翔被抓事件,也是将证监会看的太小气了一点。做空股指就被抓吗?
而2016年11月1日23时50分,新华社发布消息: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看清楚了,非法获取内幕消息,从事内幕交易,操作股票价格……这才是徐翔被抓的真正原因。股市打黑,首先就敢拿自己人(张育军)开刀。而徐翔不过是依靠内幕信息非法操纵个股价格的黑手,比之投机大师一级的做空(做多)股指期货,徐翔显然还算不上是什么股市牛人。
徐翔被抓是2016年股市大戏高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高潮。但是它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信号。“从业监管、全面监管”就是既对证券市场参与各方进行监管,徐翔、张翔、李翔、陈翔,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私募基金等诸多市场参与者一个都不会遗漏;又对证券市场业务各类进行监管,新股发行、并购重组、借壳上市以及公司债、期货市场等等全覆盖,无死角。
可惜还有很多的“野蛮人”,以各种战略投资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这些土豪之所以敢这么任性,除了他们在其它行业非规范的资本运作,一贯的顺风顺水之外,就是低估了监管者的决心。
以2016年市场哀鸿遍野的局面,当局者爱惜来之不易的各种炒作带来的涨势,怎么可以对恶意收购大肆炒作者大加杀伐?这样揣度监管者那是你的错了,跟错误的理解徐翔被抓是因为做空股指期货一样,证监会没有你想的那么小气。徐翔被抓已经准确无误的宣告一个资本蛮荒时代的结束。
作为投资者之变,我们还可以从这一组数字来观察——
2016年证监会系统共受理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03件,启动调查551件;新增立案案件比前三年平均数量增长23%;新增涉外案件同比增长24%;累计对393名涉案当事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冻结涉案资金20.64亿元;55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移送成案率创历史新高。
2016年传统类型案件的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立案案件共182件,占案件总量的63%,上述类 型 案 件 分 别 占 比 为24%、21%、15%,居于案发数量前三位。新增“老鼠仓”立案案件28起,同比增长87%。
作为投资者,我们自己要学会改变,否则,结果你知道的!笔者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这么多的磨难最终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现在,我们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一个新的变革时代的到来。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不要再四处打听那些小道消息;散布那些未经证实的流言;不要再次的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向自己毫无研究的公司买概率买幻想;不要追涨杀跌;不要盘算着今天买明天就赚;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被各种重组的概念迷惑;大胆抛弃那些估值高的离谱却没有实际创新业务的公司股票,抛弃那些年年讲故事没有实际行动的公司股票,抛弃那些实际控制人玩弄资本游戏的公司股票。
认清楚一个事实:尽管我们多数投资者亏损累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股票价格低廉,相反,中国的股票价格昂贵惊人。因为我们的股票供给暂时还被人为的控制着,最终,市场的扩容是历史的必然。当市场上更多的公司通过注册制更加容易的上市,更多的垃圾公司按照规则退市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们这个市场有一些规范了!
仅仅一年之间,我们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这么多的变化。未来,我们一定会经历更多的变革。批评一个市场很容易,但是建设一个市场却非一日之功。相信给他足够的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一定会变得真正的成熟和自信。但是首先,是我们所有参与者变得成熟与自信、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