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立新:杨玏表演不做作?那是我教的!

【对话】杨立新:杨玏表演不做作?那是我教的!

广娱大本营 内地男星 2016-07-01 18:49:02 517


    由陈佩斯导演并携手杨立新共同主演的讽刺喜剧《戏台》将于9月20日、21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场。虽然杨立新最初被广大观众熟悉是因为《我爱我家》,但他其实是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日前,杨立新接受了广州日报及广娱大本营(微信公众号:gzrbgydby)的独家专访。几乎不接北京人艺之外的话剧作品的他,因为《戏台》的剧本太精彩,甚至直接将编剧毓钺本来为陈佩斯写的角色都抢过来了。对于陈佩斯"沉寂"的那些年,他表示很可惜,也很敬佩陈佩斯的才华,“他像竹笋一样顶开了一块块石板”。而谈到自己的儿子杨玏,他则是眉飞色舞,“他说他是我的脑残粉吗?哈哈!”他对杨玏的要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步子越快越容易完蛋。”




谈角色:
“大嗓儿”这个角色只能我来演,别人都演不了

    广州日报:你几乎不在北京人艺之外排戏,为什么接了《戏台》?
    杨立新:我确实没有接演过北京人艺之外的话剧。大概是三年之前,我跟陈佩斯合作了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合作时非常愉快,就约定以后一定要再合作一次。后来陈佩斯给我看《戏台》的剧本,我一看就觉得这是我很多年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的剧本,作者毓钺太会写戏了,太会讲故事了,超出了我们对舞台的所有想象。《戏台》不是按顺序讲故事,而是像扭魔方一样,非常精彩。这其中的人物包括京剧名角、戏班班主、闯进戏院的军阀、出逃的姨太,包子铺的伙计,都各有特色,描写的环境是戏院的后台,很有特点,我也很喜欢。
   
    广州日报:《戏台》有不少和戏曲有关的内容,对你来说有难度吗?
    杨立新:北京京剧界的朋友都说我是票友,但我不是。我喜欢也熟悉京剧,在《戏台》中饰演包子铺伙计“大嗓儿”,有那么几下子也就够了,戏中,“大嗓儿”莫名奇妙地上了台,唱的前几句有模有样,后面就乱七八糟了(笑)。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演的是喜剧,看剧本的时候我一直哈哈大笑,但看都最后,内心却很悲凉。上海的一个朋友看完《戏台》对我说,“我一直在笑,这么多年都没有像这样忘乎所以地笑过,最后却泪流满面”。这部戏就是这样深刻。


    广州日报:谈谈你对“大嗓儿”这个角色的理解。据说,这个角色本来是编剧给陈佩斯写的,是你抢过来的。
    杨立新:陈佩斯若演的话,还得进行训练。确实是我抢来的,我们当时还有一番唇枪舌战。我当时就跟他说:我演了“大嗓儿”,别人就演不了了。演员应该为自己做很多文化储备,现学有时来不及,所谓“教的曲儿唱不得。”现学现练是不行的,《戏台》中,“大嗓儿”牵涉到几个交叉点,不会不戏曲不行。找个京剧演员,他可能不会演话剧;找个话剧演员,他又可能不会演喜剧,所以,只能我来演了。  




喜剧观:
戏首先要好看,否则观众凭什么买票进场?

    广州日报:你在舞台上似乎比较少演喜剧,这次演《戏台》是不是很过瘾?
    杨立新:北京人艺确实比较少演喜剧,但喜剧性的人物很多。比如,当年英若诚从国外引进并翻译的话剧《哗变》中,心理学因素很多,我饰演一个精神病科的大夫,为朱旭作证,但是却在被告律师的诱导下,把证给做反了,这就是个喜剧人物。英达当年找我演《我爱我家》时也说:“你有幽默感,你演喜剧一定好看。”


    广州日报:能否谈谈你的喜剧观?
    杨立新:观众走进剧场,戏首先要好看,他们想看一些有意思的、好看的段落。否则观众凭什么买票?以前有人以为在台上讲了个故事,就是戏了,其实那是故事不是戏。看了《戏台》你就会明白,“你那是故事,这个才是剧本。”《戏台》很像百老汇的“佳构”剧,你来我走,你不知道我知道,上错花轿嫁错郎,在从傍晚到晚上的这段时间里,在戏院的后台,产生了各种误会,笑点、冲突不断,很有意思。


    广州日报:来广州这个粤语方言区演这么一出京味儿大戏,有信心将广州观众逗笑吗?担心南北差异吗?
    杨立新:这个你放心好了。我们之前在已经在深圳、惠州演过,惠州也有方言,但完全没问题。这个剧整体设置非常巧妙,是中国人就能看得懂,而且会看得非常痛快。


赞搭档:
陈佩斯很有才华,他像竹笋一样顶开了一层层泥土

    广州日报:谈一下您眼中的陈佩斯。与他合作,有什么样的火花?
    杨立新:我一直在关注陈佩斯,甚至觉得他不演小品很可惜。他的创作应该引起文化界的关注并值得研究,我们失掉了很多这样的关键点,以至于我们对喜剧的研究不够,导致我们的喜剧只有山峰没有高峰。当年侯宝林进北大我是很兴奋的,希望有一帮教授能够围绕他研究相声,把相声作为一个方向。文学是很多艺术的母体,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学相声的人去学习文学,因为技巧性地锻炼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我们从来都是鄙视笑声的,是看不起喜剧的。
    陈佩斯的魔幻喜剧,比生活更极端一点,比如他的喜剧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老太太躺进棺材,想看看儿孙的反应,这不就是后来电影《大腕》中的情景吗?还好,陈佩斯有自己的大道文化公司,他自己像竹笋一样顶开了一层层泥土、一块块石板,有了现在的局面,很高兴他的才华没有被扼杀。


    广州日报:你更在意或者说是喜欢别人称你为影视演员,还是话剧演员?为什么?
    杨立新:哈哈,我是一个好演员。对我来说,无论是影视演员还是话剧演员,我所接受的历练都是一样的。




教儿子:
杨玏表演不做作,那是有方法的,是我教的

    广州日报:杨玏现在挺火的,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小丈夫》又给他圈了不少粉。对他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杨立新:杨玏起步的路子是很对的,一步一个脚印,这一点很难得。如果在演艺圈是想干一辈子而不只是干一阵子,步子越快越容易完蛋。杨玏很感谢我,他对我说过,“感谢你把我送出了国,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推开一扇门是一个世界,推开另一扇门是另一个世界。还有就是你让我上了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戏剧系。”美国杜克大学的戏剧系,是戏剧、文学、表演要一起学,大学一、二年级拿够了学分才能学导演,这就避免了“导演不会演戏,可说不可演”的现象,可以更好地指导演戏。杨玏曾做过一些电影的副导演,未来,他也很有可能当导演。


    广州日报:杨玏说他是你的“脑残粉”,会常常和他探讨表演吗?
    杨立新:哈哈,他真这么说过吗?很多观众、朋友说杨玏长得好看、眼睛很纯、家教好、为人谦虚,说他的表演自然、舒服、不做作。我说,表演不假是有方法的,是有训练的,是我教的。我对他说,台词一定要说好,台词说好表演就完成了70%。比如,在戏中“投诉”一个人对你不好,你说了三个理由,但你的表演和台词得让观众听出一万个理由来。表演要有文学准备,因为不少台词段落就可能是相声或是散文。上高中时我就要求他做了文学准备,学说相声,节奏不好就让他学快板,听戏曲。我曾在我的博客《关于“顶针续麻”》中写过,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许多东西,乃至于一段脍炙人口的绕口令,都是经过精巧设计的,都是需要我们承传、学习的。此外,还要做技术准备,这些都是我对杨玏的要求和帮助。


    广州日报:舞台淬炼好演员,会要求杨玏沉下心来在话剧舞台多磨练吗?
    杨立新: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希望他能在舞台上多多历练,我从根本上也是希望他能这样,没有舞台历练,他的表演就会缺失一部分。所谓“舞台精彩是演员,电视剧精彩是剧本,电影精彩是导演”,只有舞台是磨练好演员的。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能就有惊喜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