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情,可能是在作恶

你的同情,可能是在作恶

LEO读 日韩男星 2017-07-31 21:00:35 301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会接收到无数资讯,新闻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纯粹传递信息的载物,新闻的作用在于准确无误地向受众传递事件的起因经过等信息。记者在报道某一事件时应该坚持一个完全客观的立场。代入个人情绪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会引导舆论向某一个方向倾斜。


前段时间引起很大争议的山东辱母杀人案中,有业内人士在分析这次事件的报道后称:“记者在最初的报道中已经有所偏倚,大篇幅的对于辱母事实的着重描写其实是在引导受众向一方倾斜,抛开这一行为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好坏不谈,其实已经是记者的失职了。”(仅为举例,不代表个人观点)


点开下方音频,听我为你朗读柴静的《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听一听柴静这位资深媒体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这 是 LEO 的 第 43 次 朗 读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柴 静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白宫记者,叫海伦·托马斯,逼问过9任总统,进攻性极强。后来白宫在新闻厅给她专门设了把椅子,上面的小铜牌上刻着她的名字,又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奖项,盛誉极隆。


她80多岁的时候在书里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叹美国新闻业的萧条,说:“不知畏惧、不带好恶地去报道,美国的新闻人难道忘了吗?”


我自己的经验是,不知畏惧并不算难,不带好恶不容易。


好恶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可避免,只不过有记者这个身份,会约束人们表达自己好恶的本能,它要求你提供尽可能多的事实,而不是看法。


80岁的时候,海伦离开供职57年的美联社,成为一名专栏作家。


专栏作家与记者的区别是,她从此提供看法。


在接受这个邀请的时候她说:“我挺高兴的,为什么不呢?这么多年我都在按事情的本来面目描述它,现在我为什么不能按我想的样子来说呢?我每天早上醒来就可以问,今天我恨谁?”


也许她带点玩笑,但箭一旦不再忍受约束,就会射出。


一个月前,她迫于舆论压力辞职了,在将近90岁的时候。


原因是她在某一个集会上,对着一个镜头说:“告诉以色列人,滚出巴勒斯坦……他们(以色列人)可以回家,去波兰、德国,去其他任何地方。”


她是黎巴嫩移民的后裔,她说这话的原因是她恨。


▲美国白宫记者海伦·托马斯



我曾经写文章悼念过被暗杀的俄罗斯记者安娜,叫《思考比恐惧更强大》,看到老妇人在她像前放上的白色玫瑰,我写的时候心酸眼热。


后来遇到《华盛顿邮报》的记者Ann,她在莫斯科驻站16年。她说:“我为安娜难过,但我并不赞赏她的报道。”


“为什么?”我有点意外。


“因为她的观点太多。”她说,“她总是站在她认为的弱者一方,简单地批评。”


我们都痛恨暴力和对记者的虐杀,但是,Ann的话让我不能不去想——我之前对安娜的评价是否太没有保留?抒情的背后有没有更复杂的事实?单纯的强弱、黑白的报道能不能完全解释事实?


我说:“也许由于她是在一个那样的环境下,常常被迫害的人很难避免……”


“但这样你慢慢会变成你本来反对的人。”


“……那么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她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准确。




晚上看老郝的“新闻调查”,是一期关于职业病鉴定的节目,反映那些为疾病所苦而得不到公正的鉴定机会的工人们。看这节目时我为她骄傲,多年来她一直在做最艰苦的选题,因为她心里有对人的关怀。


她的片子中,有几次以音乐致以同情,领导审片的时候说:“把音乐拿掉。”


她有点不服,偷偷留了两段。


后来看完老郝的这个片子,我觉得领导的决定是对的。音乐是一种倾向,抒情,也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表达,音乐一起,观众就跟着一哽,一软,被影响了。


同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先入为主的悲情是需要我们共同警惕的。


有个朋友把一篇批评我的文字发给我看,我觉得说得真好,引在这儿跟老郝和老范分享: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着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儿,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让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刚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他写道:“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 关于作者 ·


柴静,出生于山西临汾,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记者、主持人。


2003年4月,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 背景音乐 ·


背景音乐选自日本作曲家 羽毛田丈史 的作品 —— 《祖父の残した手紙》。

有什么希望Leo朗读的好文章吗?

或者,

对「LEO读」有任何建议?

欢迎留言或者私信。

「LEO读」还是个初生的小婴孩。

谢谢你们的到来,

也希望大家把「LEO读」推荐给更多朋友。

LEO的树洞

1、你认为在职业操守(原则底线)与个人的好恶中,哪一个更为重要?

2、你有哪些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或者原则底线的经历?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LEO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