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拾趣
呓语
这是YOU的第2篇日常总结
字数1850左右
阅读约需要5分钟
这只是一篇普普通通的日常总结。
但辞旧迎新的传统,还是可以满足一下仪式感。
2017关键词是折腾与回归
2018关键词是执着与热爱
Rituals matter, but there are things matter more.
我看了人生第一次演唱会LIVE
2017年的最后一天,金总带我去看了我们俩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舞台不大,没有花哨的舞美和形式的故作玄虚,全程一曲接一曲不停歇。
但气氛足够感人,真有料才敢这样简单直接,歌迷就是来听歌的。
串联新歌与老歌的主题是“家”。老歌带着集体的记忆,新歌表达历经沧桑后回归对生活本质和情感归宿的追寻。
罗大佑把所有的情感和要对这个世界说的话,都写在了歌里。
整场演唱会期间,他的话不多。面对歌迷的热情,最好的回复是创作更多优秀的歌曲,是一场场完美演绎的演唱会。
突然我开始羡慕会作词曲的人,用歌煽情,总比用文字和说话显得不那么矫情。
四十多年成就一位音乐人,他的歌曲带着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影响了至少两代人。(我的童年确实是在罗大佑的词曲里度过的)
外国朋友问我们这个歌手年龄多大,我说大概比我父亲还大一些,他的歌曲大约创作在我出生前。因此外国朋友断定,我们俩大约是现场最年轻的歌迷之一。
座无虚席,我们特地观察了到场的歌迷,确实大部分是父母那个年代的。因此这注定不会是一场尖叫声+大合唱的演唱会。
父母这代人,含蓄不善于表达,却也拥有狂热的内心。他们大概像罗大佑一样,借着除言语之外的力量来表达。
坐在我们后面的是一位白人,独自来看演唱会。金总说,你看这就是罗大佑是华语歌坛Bob Dylan地位的体现。
金总平常偶尔哼唱罗大佑的歌曲,我却不知道他对罗大佑的热爱不知不觉发酵到如此程度。有的人善于乐于表达,有的人放在心底,我想他自己都不曾发觉。
金总要去最开始我是反对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对于生活、热爱和执着的认知,当我看明白一些事并决心开始改变的时候,我跟金总说,去吧。
整场演唱会感觉我是比金总更加投入的。他在演唱会上对我说,以后我要多带你来参加这样高大上的活动。我满心欢喜表示认同。我关注的不是高大上,而是迫切地渴望体验生活和感知热爱。
就好像,如果我们不热爱旅行,凭什么能承诺我们的品牌可以创造美好的旅行体验?
感谢这次旅行,让我明白热爱与执着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但愿我曾自豪地发烧过
当最初的多巴胺褪去,依然能坚持的,那才是执着,那时候你才有资格说热爱。
如同涓涓流水长途跋涉汇入浩瀚大海,成就你的必然是日常每一件小事的坚持。
我想我自己从来没有发烧过,或是在兴趣建立的途中遇到的困难,就丢弃了。
2017年下半年,连续经历了2次打击。
第一次,自带的多巴胺足够给自己打鸡血。在接连而来的第二次打击下,我的多巴胺也弃我而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挫败感。挫败感会让你嘲笑自己,怀疑一切。
好在这个时候,命运让我读了一本书、几篇文章,参加了一场活动,遇见了几个人。
感恩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获得朋友和命运的帮助和支持。
一位风投在挺过自己创业最艰苦的那段日子后总结:大多数创业失败的案例,都发生在创业一年左右。遇到瓶颈,放弃,重新立项,再次遇到瓶颈。无论更换多少个项目,总是在经历这头一年。
我想这就好比跑步。每一个跑步的朋友都有感觉,前几公里里有一个转换点(忘记小学体育老师教的那个专业名词叫什么了,我大概是在不到3公里的时候),熬过那个点就会发现突然脚步变得轻松。
同样也很欣赏自媒体人。创作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而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认可和响应,支持他们继续创作的多巴胺又从哪里来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初心总不会错,不合适的只是时机。其实兜兜转转,最终会发现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颗初心,它在曲径通幽处。
而最珍贵的,是下意识的自知。
这是在微商圈很火的一张图片。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需要团队伙伴的人。这并没有错,但真正的强大是
TA来,我能拥抱;
TA往,我亦能独行。
本文最后给2018年许诺第一个坚持。
2018.1.1起,每两周出去周边游一次,无论身在何处,何种形式。
欢迎大家常来监督检阅。
公众号里已Share受到鼓励的几篇文章。
其中一篇的部分内容找不到源头文章,无法转载,摘抄如下。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联系我。
我最害怕的不是选错方向,也不是个人不够优秀,而是很多人,每次开始一个事情,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然后说,这个事情不行。很多人,就浪费了自己的一辈子,一直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怪圈里打转。
我身边有钱的人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好的学校毕业,名企,高管,创业,成为高富帅。另外一种人是普通人,极其普通,普通到你看到他不会认为他有成为富翁的任何潜质。但是有个特点,就是莫名其妙找到了一个机会或者一个潜力的公司,坚(被)持(逼)做下去了,然后莫名其妙成了千万富翁。
战胜我们自己内心一蹴而就的心态,战胜我们内心对失败的恐惧。
任何一个创造者,都在他的人生中制造过无数垃圾。永远不会有一次就成功的创造者,而只有不断连续创造,大量创造的人,才能最大概率地让自己的作品有成功的可能性。
• end •
感谢阅读,下次见
Miss YOU.
谢谢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