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 后来遇见科研,陪我春秋冬夏

王艳 | 后来遇见科研,陪我春秋冬夏

南京医科大学 内地女星 2020-05-19 18:24:50 560



王艳,南京医科大学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大一学年绩点4.45,大二4.15,发表2篇SCI论文。曾获创新杯特等奖、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等级奖学金一等奖、扬子江奖学金、江苏省挑战杯三等奖。



01

选 择




大一时的优异成绩,让王艳获得一次可以转至临床医学专业的机会,但她选择继续基础医学的学习科研。



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的一期《开讲啦》让王艳印象深刻,颜宁所讲主题是“女科学家都去哪儿了?”在反复考量,下定决心坚持基础医学后,王艳将自己的决定和思考的心路历程写信给颜宁。颜宁随后回了信,谈到了科研之路的艰辛,此后每当萌生放弃的念头时,王艳总会想起颜宁的鼓励,“希望对科学纯粹的热爱点亮你前进的道路,希望你不忘初心。


“令不少人觉得面对瓶瓶罐罐的繁琐枯燥,却让我乐在其中。”



2017年,原本没有想过从医的王艳,在父亲的朋友--一位牙科医生的推荐下了解并填报南京医科大学。高中生物实验室的植物组织培养给选修生物学的王艳留下深刻印象,也培养了她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成为她热爱基础医学的重要原因。


“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王艳中学班主任的鼓励,成为了她的座右铭。“面临任何陌生环境时,都要以传播幸福的初心为指引,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因而治疗难度加大。而原花青素C1可以改善3T3-L1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王艳希望通过这个课题为2型糖尿病机制的明确,和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她参与撰写的两篇SCI论文《Procyanidin C1, a Component of Cinnamon Extracts, Is a Potential Insulin Sensitizer That Targets Adipocytes》和《Lack of seipin in mice impairs insulin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islet β-cells through reduced PPARγ》也由此诞生。


基础医学作为理论基石,是医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存在。王艳也期待未来更多人因为她的发现而受益,因为一个谜底的解答重获生的希望。



王艳体格偏瘦,但她每年都会去参与献血,当红十字协会反馈血液用于临床治病救人时,她说:“我感受到了幸福。服务社会,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式。”


02

脚 印





“基础研究更触及事物本质。抽丝剥茧寻找根源的过程时常令我兴奋不已,也更耐得住寂寞去守候一个谜底慢慢解开。”


她在大学时期的科研之路,始于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的日常工作。“参与举办赛事和聆听讲座的经历,让我开始梦想真正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参加这些活动,有一些自己的发现。”



经历了科协工作的积累,大一下半学期的王艳主动联系实验室,在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雪江教授课题组学习。课题组的初次学习激发了王艳的兴趣,之后她便积极学习实验技能、参加组会讨论。


2018年6月,王艳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加入孙鹏老师团队。从零做起的王艳面对更大的挑战,此时实验室基础成为最大的帮助。经过不懈努力,加上科研日常和论文撰写经历,她获得了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8年8月,大一的王艳在大量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完成综述《Neurogenomics of autism》,这是王艳的第一篇全英文综述,


2018年12月,王艳通过基础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成为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韩晓教授课题组的一员,参与课题研究并于2019年6月参与发表两篇SCI论文。


2019年初,王艳撰写综述《The Overview of Histidine Phosphorylation and Tools for Studying》。


“基础科研不断探索未知,对人类认识疾病、克服疾病、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医学科研工作者是一个可以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职业,是神圣而有意义的。”


03

跬 步




在大一就开始的科研锻炼,使她终于获得自己主持一项课题的机会——胰岛β细胞Seipin缺失在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她希望以此为2型糖尿病新靶点的发现与作用做出贡献。


“相比于参与师兄师姐的课题时做别人安排好的实验,自己主持课题更贴近为了解决问题而做实验的本质。”自己主持实验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时间管理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王艳用课内学习或实验记录工作填补等待实验结果的间隙,坚持记录每天每时段的工作内容并总结反思。


一路走来,唯有积累、积累、积累。


大一学年绩点4.45、大二4.15,6.5英语四六级、医护英语四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正积极备战高级口译。



“学习使我快乐。”她笑,尤其是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起来的时候。


她在大一完成的第一篇综述,就是阅读百余份文献后反复推敲总结的结晶。“毕竟我平时的阅读来源多是纯英文文献,相关专业词汇已经积累很多;外加每天利用去食堂和实验室的间隙听BBC‘磨耳朵’,有一定基础后,全英文综述对于大一学生就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初进实验室时,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新鲜。王艳跟随导师与博士生师兄汲取知识,在研一师姐的陪伴下夯实基础。大一的王艳还未学习生化,便课外补充生化知识,在实验中加以应用。“譬如了解原理之后,一个参数修改后其他数据的浮动都可以预测,理论实践双线并进的方式强化了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2019年初,王艳的第二篇综述相对于第一篇的主要提升,在于搭建思维框架的过程更顺畅,同时自己列提纲找老师讨论的过程提高了自主性。


“我不熬夜。”高效利用时间后,她生活作息规律。她是软笔书法十级,作品曾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并坚持长跑,2019年还报名参加了“南马”。同时,王艳还自学C++编程语言和R语言。



“书法使人心静,积累的是耐得住寂寞的‘心境’;运动又能激发灵活性,锤炼的是体魄;学习编程语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她说,一张一弛正贴合科研日常节奏,既要求耐心沉稳,也需要灵感的迸发。看似与学习科研无关的事物,实际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的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韩晓这样评价她:“王艳同学专业思想明确,热爱基础医学和科学研究,德智体全面发展。进入实验室后能够合理地安排课程学习、课后自学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因此,她不仅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名列前茅,而且在科研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字 / 王沁纯 丁宇舟

图片 / 由被采访者提供

编辑 / 田天 蔡心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