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娴诞辰115周年遗墨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附作品及珍贵视频)

萧娴诞辰115周年遗墨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附作品及珍贵视频)

书法家园 港台女星 2017-07-31 21:41:46 696


2017年7月29日上午9点30分,“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浦口区人民政府、南京市文广新局联合支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求雨山萧娴纪念馆联合协办,展览时间为7月27日—8月6日,展览场地为中国美术馆19-21号厅。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致辞。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致辞。


萧娴女儿江凤子忆说萧娴先生的艺术人生并致答谢词。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为江凤子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现场出席嘉宾。


本次展览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出席嘉宾有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主编李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贵、《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主任马啸、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明君、南京市浦口区区委副书记任家龙、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光政、南京市浦口区文化广电局工委书记雷进宝、南京求雨山萧娴纪念馆馆长陈平、著名画家、书画鉴赏家萧平、萧娴先生弟子桑作楷、庄希祖、端木丽生、李宾。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孙晓云出席开幕式并一一发表致辞,萧娴女儿江凤子忆说萧娴先生的艺术人生并致答谢词。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为江凤子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结束后,“书中有我”学术研讨会于上午11时在美术馆研讨会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立足于萧娴先生之亲情、友谊、志趣、修养乃至家国情怀等广泛的书写关注,较为全面立体的高度评价了这位为书写奋斗终身的书者。

本次展览展出了萧娴先生近百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多角度呈现萧娴先生的艺术人生,深切缅怀与纪念萧娴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所作出的贡献,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当代青年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机会。为纪念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后期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还将举办“萧娴书法碑拓展”、“萧娴学生书法汇报展”、“萧娴书法碑刻捐赠仪式”等纪念活动。


视频报道(视频来源:书画频道)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著名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江苏书坛“金陵四老”之一。萧娴习书,以“三石一盘”为根本,师从康有为。尤擅擘窠大字,为二十世纪碑派书风代表人物之一。



【萧娴自序】


萧娴及其书法艺术


文丨孙洵



由于几千年的“男尊女卑”世俗观念的消极影响,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成就而又能享名海外的女性书法家,实可谓凤毛麟角。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书法创作上有极高声誉,且兼治绘画、诗词、印章之学,又能在书法教育方面作出探索与业绩者,20世纪的书坛当首推久居南京的萧娴。



▲1973年春节,萧娴与林散之(左三)、高二适(左五)、钱瘦竹(左六)、陈大羽(左八)等合影


萧娴于1902年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传统型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萧铁珊熟谙经史子集与诗文书画,尤擅写擘窠大字,清末做过广东三水县知县,为官清正有政绩。入民国后加入南社,与柳亚子、陈去病、黄节等多有唱酬。后任孙中山先生哲嗣孙科的秘书。因父亲工作需要,萧娴4岁时即随同移家广州。广州是岭南著名的通商口岸,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曾多次起义于此,因此思想比内地活跃,有趋新的文化氛围。这对萧娴童年的旨趣、性情与独立人格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1年萧娴致沙孟海信札


萧娴从小就没有在深闺中忙于“女工”,而是如同男孩爱读古文诗词,尤喜书法。12岁时即开始充当其父写大字的助手。平日练字很用功,不论寒暑,日课不辍。有时临仿乃父所写楹联,旁人读之难辨真伪。父亲除平日多加指点外,为开拓女儿视野还常携她在公共场所写字并出入南社雅集,人称“南社小友”。13岁那年,广州大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上,她当场挥毫写成“大好山河,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当时我国人口是四亿五千万,遂有四百兆众之说)。此巨幅长达一丈二尺,另又写“壮观”两大字,一时轰动羊城,报刊誉为“粤海神童”。不久她考入广州美术学校,先攻油画,后从高奇峰学画梅花(直至晚年,萧娴还深情地说“以国画笔墨营养书法,又以书法线条美化国画”)。18岁时,广州书法社即吸收她为社员,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就更多了。


▲萧娴行书【万机能理】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出国,回国后寓居上海。康有为(南海)先生深知萧铁珊的为人与学养,遂聘其为家庭塾师。因此,萧娴得以随父来沪——命运又给了她一个重要机遇。康氏见她资质甚好、才情洋溢,极有培养前途,遂收为弟子。那年萧娴20岁。

在康有为谆谆教诲与提携下,萧娴在上海参加青年书画会及各种类型的书画艺事活动。该会1923年刊印《近代名人书画真迹》收有萧娴《节临石门颂》《节临石门铭》。1926年萧父离开上海去广东汕头,她也觅得汕头市女中初中部国文教员一职。约九个月后,她去广州参加宋庆龄发起并组织的书画作品义卖活动,目的是筹款慰劳北伐将士。从此她与宋庆龄等左派人士有了接触。1927年她又随父迁居香港,并在此订润鬻书,名声大噪。以书法著称当时政坛的于右任等名家还撰文介绍萧娴,称之“幼承庭训,即工书法。行楷精良,篆籀奇古。卫、管复生,茂漪再世。女书家中,实罕甚其。海内名士,龛然誉之”。以东晋王羲之书法老师卫夫人、元代赵孟頫妻管夫人等比拟之,可见前辈对她书法造诣的认同。不久,她与赴法勤工俭学、专修机械工程的江达先生结婚,婚后定居南京。后随江达去东北满洲里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家南返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又回到南京。颇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当代名人书林》收有她的《临碣石颂》,这对刚年届而立的萧娴是何等的鼓励与鞭策!同时也可见虽在不安定的生活状态中,她仍矢志不移地坚持书法艺术的实践。


▲萧娴朱笔批改学生临《曹全碑》作业


1937年,南京沦陷后,萧娴与家人逃到九江、武昌、汉口、成都、兰州等地。她在重庆邂逅南京籍著名学者王东培(孝奎),此老诗书画印,无不精究。她欣然拜王先生为师,以学画梅为主兼及诗文。她蛰居兰州时曾致函父执章士钊先生,时章氏客居陕西,作词相赠有“大字雄奇小字腴”一句,又云“伤心老滞秦关客,却答文姬陇上书”,简直就把萧娴比作汉代才女蔡文姬。抗战胜利后,她全家返回南京,时在立法院任文职,偶亦以字换钱补贴家用。

1949年春,南京解放后,萧娴热情地送子女参军,且写诗勉励“男儿四方志,子女亦同仇”“临行无别语,勿贻父母羞”,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高。1954年与江达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江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3年江达病殁后,萧娴继任该馆馆员。1976年“四人帮”垮台,她与所有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一样,心情日渐舒畅。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地春晖,万物新生。她的书法艺术也再现了时代光芒。


▲广东寄梅堂藏萧娴隶书对联


1981年初冬,萧娴在南京首办盛大的个人书展,海内外各地的友人、艺术家纷纷来电、来信祝贺。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特地从外地赶回,并说“要为师妹个展开幕式剪彩”。陈大羽教授还专门撰文在《新华日报》发表。1983年,南京市文联、南京电视台为她专制电视报告文学《大笔豪情》。

1991年,萧娴返回故乡贵阳,捐作品101件。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拨专款重修“翠微阁”,将此作为“萧娴书法陈列馆”。兹后,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萧娴书法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萧娴先生书法集》。不久“萧娴书法陈列馆”建成,老人家再返贵阳,夙愿得偿。

老人一生勤奋笔耕,须臾未能离开书法。1997年1月16日,萧娴病故于南京。1998年11月,“萧娴纪念馆”在南京市江浦区求雨山文化公园落成开馆,让后人永远缅怀这位有成就的女书法家。


▲萧娴八十五岁榜书【寿】


▲1981年萧娴在江苏省美术馆个展上挥毫书写【长城归来】


▲萧娴题写的南京雨花台【江南第二泉】


▲萧娴行书黄庭坚【梦江南】


▲萧娴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康有为赞萧娴】

筓女萧娴写散盘,

雄深苍浑此才难。

应惊长老咸避舍,

卫管重来主坫壇。



1983年电视报告文学【大笔豪情】









萧娴先生书艺系年

1902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名娴,字稚秋,号蜕阁,又号暂得居士。父铁珊,西南名士,南社成员,精诗文书法,曾任康有为子女家庭教师,孙科秘书。

 

1905年3岁

随父移居广东省广州市。

 

1907年5岁

母染疟疾病故。

 

1910年8岁

在家庭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开始学书法,从小即爱写大字。

 

1911年9岁

3月29日革命党人于广州起义,萧铁珊参与运送枪械武器,用萧娴为联络,秘密传递消息。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萧娴深受鼓舞,乃更用功学书,立志以艺术为社会服务。萧铁珊参加南社,常携女参加活动,人称萧娴为“南社小友”,名渐为人知。

 

1913年11岁

在父亲指导下攻读古文和古典诗词。

 

1915年13岁

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习油画,对国画也十分感兴趣。广州大新百货公司建成,举行落成典礼,特邀萧娴作丈二对联“大好河山,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及巨幅横幅“壮观”。

应邀为二沙岛风景区“颐养院”书写石碑,作“静遒寿”3个大字。

 

1920年18岁

书法以“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一盘(《散氏盘》)”为基石已定型,求书者日众,经广州书法社吸收为会员。

 

1922年20岁

随父移居上海,拜康有为为师。先是父友君持萧娴临写的《散氏盘》册页请康有为过目,康有为喜其笔墨精到,才气横溢,欣然题诗赞赏,许为卫、管二夫人再世,并收为女弟子。

 

1923年21岁

参加上海青年书画会。4月7日上海青年书画会举办的书画欣赏会,其作品《节临石门铭》和《节临石门颂》,经名家徐东山、黄晓邮等评议人选,编入《近代名人书画真迹》第一集,于5月出版。

    

1925年23岁

最后一次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看康有为书写的匾额《存无阁》。

 

1926年24岁

随父赴广东省汕头市,任市立女中初一级国文教员,共任职9个月。萧娴受新潮影响,爱读《新青年》杂志,拥护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反对旧道德,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新文化。剪去长辫,以示决心。

宋庆龄在广州组织书画义卖,筹款慰劳北伐军,萧娴赴广州参加义卖,其中一幅作品被人以100块大洋购买收藏。

 

1927年25岁

与江达结婚。江达,字农隐,安徽凤阳人,留学法德两国,学识丰厚。

康有为于青岛去世,萧娴在港设酒遥奠,一日数恸,一连多日谢绝为人作书,其后有一段时间专写康体,以示纪念恩师之意。

随父回上海,旋与江达定居南京。


▲萧娴八十八岁题写的【晋王右军题扇桥】

 

1928年26岁

江达性耿直清高,不为时用,曾短期担任交通部工程师与陆军大学德文教官,不久即辞职闲居。其善诗词,与萧娴颇多文字交流。萧娴以鬻书所得,维持家庭开支。

 

1931年29岁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江达、萧娴决然南返,暂居上海。

 

1932年30岁

《临碣石颂》被选人《当代名人书林》。

 

1936年34岁

经父友吴尚鹰介绍,任立法院编译处办事员。

 

1937年35岁

南京沦陷,与江达奔下关登舟挤坐煤船逃难九江,家中什物与碑帖笔砚及藏书全部毁于战火。

 

1938年36岁

与江达离九江逃难武汉,因生计困难,只身赴广州谋生,未果而返。与江达赴重庆,时立法院已迁重庆,萧娴复职。

 

1939年37岁

在重庆结识金陵大学教授王东培,常由江达陪伴登门请益,学画梅花。

 

1940年38岁

在成都与王东培联合办书画展,作品多为临《石门颂》、《石门铭》、《石鼓文》、《散氏盘》作品,在知识界颇有影响。

 

1942年40岁

寄函章士钊,不久得回信。章士钊寄《鹧鸪天》词慰问萧娴,有“大字雄奇小字腴”赞语。

 

1946年44岁

全家乘兵工署轮船返回南京,定居于玄武湖环洲。

 

1949年47岁

4月,南京解放。入华东革命大学学习,曾参加演出宣传党对旧知识分子政策的活报剧。在家中为湖民办扫盲识字班义务教学,人皆称“萧老师”。

   

1950年48岁

江达因病不能受聘去芜湖工作,全家生活靠救济粮维持,萧娴为生计种植瓜豆,牧猪羊。

 

1951年49岁

南京玄武湖修整公园,园内居民拆迁外移,遂捐献旧屋迁百子亭后,造屋两间以居,自书《枕琴室》匾额挂正屋。

 

1954年52岁

经章伯钧推荐,江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与江达相继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55年53岁

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京市玄武区支部副主任委员,联系社会人士,与艺友交游渐频。


▲萧娴题写的【广济楼】牌匾


1956年54岁

作“南天一柱,广厦万间”对联,纪念康有为老师。为雨花台风景区书“江南第二泉”,求书者渐多。

 

1958年至1960年

多次参加南京市文联组织的书画展。

 

1961年59岁

为中国共产党四十周年诞辰兼贺江苏省书画雕刻展开幕,作对联“奠世界革命根基,凭四十年血汗;增祖国艺术光彩,集千万种精华”。

任南京市政协委员。

 

1962年60岁

参加南京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委员。

 

1963年61岁

江达逝世。萧娴作《挽外联》:“十余年负笈西瀛,准衡规矩,成竹在胸,只因耿介性情,官途蹭蹬,盛世正初逢,共策前进,君胡遽去。卅六载双飞比翼,流离颠沛,以苦代甘,且幸子女克家,孙儿绕膝,乐天颂知命,溘然长逝,我太伤心。”

 

1964年62岁

任江苏省文史馆员,与艺友林散之、高二适、陈大羽等往来甚频。

 

1965年63岁

整理40岁时在成都临《石门颂》,装裱后请林散之、高二适、武中奇、丁吉甫、谢居三等书界名家跋评,极受赞誉。

 

1966年64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遭受冲击。

 

1972年70岁

开始收学生。集诗词旧作中仅存50余首,录成《劫余草》一卷。

 

1977年75岁

作“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对联赠玄湖园。

 

1980年78岁

作《康有为的书艺和书论》发表于《书法》。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为名誉理事,被选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被选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1年79岁

赴北京交流书艺,会见君武、启功、黄苗子、董寿平等。登万里长城,作对联“恃九州生气,屏万里河山”。归来又作“长城归来”大字。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南京第一次个人书展。

 

1982年80岁

作《百年吞吐,百年创造》,发表于《书艺》。

 

1983年81岁

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南京电视台联合为萧娴摄制电视报告文学《大笔豪情》。

赴贵阳,经上海时访康有为旧居。

 

1984年82岁

江苏省人事局录用为国家干部,安排在江苏省美术馆从事专业创作。

 

1985年83岁

应康有为女儿康同环之请为《南海先生法书》作序。与刘海粟同赴青岛参加康有为迁墓仪式及康南海学术研讨会,作对联“维新百日,垂鉴千秋”。

游济南、泰安、泰山、曲阜,为曲阜作“万世师表,五洲其尊”大对联。

《萧娴书法选》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萧娴题写的《交通安全报》报头原稿


1986年84岁

作《庖丁论书》,载《书法》。赴济南办个人书展。为十竹斋书大对联“龙蟠虎踞,人杰地灵”。

 

1987年85岁

迁居锁金村新居。《石门颂萧娴临本》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游滁县琅琊山,作“道登天门”大字。

 

1988年86岁

游广州、深圳、珠海、顺德。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为于右任书法展作大对联“三原草圣,两岸宗师”。

 

1989年87岁

赴香港,与康同环叙旧,香港电视台特访萧娴,主题是“从学于康有为的传奇女书法家”,为香港电视台书“香港早晨”大字。

为轩辕黄帝陵作对联:“始创山河民族,功开天地国家。”

 

1990年88岁

游黄山、桂林、柳州。在家滑跌,左股骨颈骨折,百日而愈。



▲萧娴题写的南京【状元楼酒店】

 

1991年89岁

再返故乡贵阳,捐书法作品101件,贵阳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决定重修翠微阁,辟为“萧娴法书陈列馆”。

为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作大书“大地高天”。

江苏省美术馆为祝贺萧娴九十寿诞,邀请省市领导及文艺界人士举行盛会,政协江苏省委员会、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同撰《萧娴老九十大寿祝词》。

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南京第二次个人书展。

作书若干义卖救济水灾。

《萧娴书法选》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2年90岁

参加中国共产党,大书“奋斗终生”。

“萧娴师生书法展”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

 

1993年91岁

赴贵阳参加翠微阁“萧娴法书陈列馆”落成揭幕仪式,贵州省和贵阳市领导到会祝贺,向萧娴表示崇高的敬意。启功作诗赞萧娴书法成就。

《萧娴传》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萧娴隶书自作诗

 

1994年92岁

萧娴先生书法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萧娴自序。

 

1995年93岁

因病住院手术成功,出院作丈二大字“大地回春”。

 

1996年94岁

患病住院。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亲临探视慰问。

 

1997年95岁

1月16日逝世。

1月26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大礼堂举行,省市领导及文艺界人士600余人参加。

8月,萧娴子女向江苏省美术馆捐赠萧娴书法遗作。

 

1998年

11月15日,萧娴纪念馆在江浦县求雨山文化园建成开馆,与林散之纪念馆紧邻。萧娴子女家属和学生们共捐赠萧娴遗作120余幅。

纪念馆建萧娴墓,与其夫江达的墓合葬,立碑纪铭云:

达人其贤,娴心其哲。精工妙艺,天造地设。

性则率真,品实高洁。始生乱时,山立不折。

用世以诚,如金如铁。晚喜国兴,服务恳切。

利器精光,老骥汗血。仰止艰勤,学人圭臬。

宇宙苍苍,万古同穴。秋雨春风,一灯不灭。


综合: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书画频道、中国书法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家园微店



中国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抢先知晓

公众号名称:书法家园

微信公众号:shufadaquan

管理员微信:shufajiayuan8

官方网站:www.eshufa.com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