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气质女人看书”关注 , 选择“置顶公众号” , 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
你与气质女神的距离,只差一个置顶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文 | 白兰花Michelia
来源 | 白兰花Michelia(ID:nvrendds)
1
家暴酿成大悲剧
最近一则关于家暴的新闻让我觉得很心酸,一位妇女因常年被精神失常的丈夫家暴,最终忍无可忍,在两个未成年孩子的帮助下,勒死丈夫,被判10年,一儿一女因未成年不承担刑事责任。
在这件事里,最让我难受的是两个孩子。
一个孩子要有多么痛恨父亲,才会说出:“妈,你别拦我,咱屋里有刀,把他剁了算完。”
而一个母亲要有多么隐忍,才会跟儿子说:“不行,他毕竟是你爸爸。”
村里的邻居及亲戚,都早已知道这个男人不能惹,好吃懒做还打老婆孩子,甚至连老父亲都被他打伤了腿,以至于知道儿媳勒死儿子之后,这位老父亲没有恨得咬牙,只是说,“希望儿媳早日出来,好照顾两个孩子。”
如果人们能对施暴者早一点采取措施,母亲能鼓起勇气带着孩子早日甩开这个家庭,是不是就不会酿成这样的悲剧呢?
但,很多女人都把家暴当做是家丑,不敢外扬,通常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我想起很久之前一位15岁的姑娘发帖称,她家隔壁的阿姨被打到哭着喊救命,她一个人在家,听到很害怕,就打了110。等物业和警察来的时候,阿姨探出头来,对他们说,“没事,刚刚只是夫妻闹了点小矛盾。”后来再听到阿姨被打的时候,她根本不知道该不该帮忙。
“帮!”——我的内心告诉我,帮才是对的。只是能不能帮上忙,重点在于,被家暴者敢不敢直面这样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2
家暴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暴受害者总是觉得家暴就等于夫妻磨合的过程,所以她们总是本着维护家庭完整的念头而忍受。
殊不知,一味地隐忍中,孩子变成了二次受害者。
最新一期的超级演说家节目里,女导演莉莉讲述了自己从小目睹亲妈被亲爸家暴的事情,从那以后,妈妈的怒气都发泄在她身上,而且都趁她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还不准她告诉爸爸。她也根本不敢告诉爸爸,因为爸爸一旦打妈妈更重,妈妈就会加倍打她。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了19岁,她开始北漂,也开始庆幸自己终于逃出家庭的魔爪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她发现自己从小就没有学会反抗,也没有学会保护自己,以至于在后来所有的亲密关系当中,她也只会一种相处的模式,就是隐忍和牺牲。
可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不能换来爱和尊重。她甚至觉得所有的不顺利都是自己的错,如果目睹家暴的时候能拦住爸爸,她就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她也就能过另一种人生。
作为一个二次受害者,她却带一直带着这样的负罪感生活。可想而知,家暴衍生出来的危害,远远超过施暴者以及受害者的想象。
家暴除了是孩子一辈子的阴影之外,也更有可能毁了孩子一辈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整天在家里打架,孩子的性格会怎么样呢?
也许真的会像新闻里的儿子一样冷血,希望父亲“早点死掉”。而外人又会怎么看“助母弑父”的孩子?这对儿女接下来会不会成为村里人都避之不及的孤儿?他们长大了会不会因为从小感受不到爱而去伤害别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犯罪心理》里写道,“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对于家暴中二次受害的孩子,我想,需要花更多精力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才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3
家庭幸福不是靠家暴来磨合
其实,原本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孩子就能健康成长。但家暴,作为家庭的毒瘤,伤害的早已不仅仅是身体,更多的是扭曲了人心。
而可悲的是,传统封建思想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在很多女性心里,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被丈夫打,只不过是他要泄愤而已,与其传出去被别人嘲笑家庭不和睦、生活不幸福,还不如就忍一下,假装自己过得很幸福。毕竟,如果离婚,吃亏的总是女人。
在大多数施暴者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皇帝。他们觉得,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我的女人我想打就打,这是我的权利”。可是,家暴从来都不是男人宣示家庭主权的方法,这种行为只能反映男人的无能,无能到只能靠打老婆来获得高高在上的成就感。
《叶问》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人,只有尊重老婆的人”,同理也可以说,“世界上不该有打老婆的人,只有疼惜老婆的人”。
古语也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什么问题不能靠沟通来解决呢?非要动手让对方臣服,这本身就是小人行为。
一个真正充满幸福感的家庭,是需要把问题摊开来沟通磨合的,而不是靠家暴来磨合。
4
反家暴法鼓励受害者反抗
值得庆幸的是,当很多弱势女人还不知道该怎么反家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中国首部《反家暴法》,提出了人身保护令的概念,即:在受害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都可以向政府申请限制令,限制施暴者的活动。
除了人身安全保护之外,反家暴法还强调了,家暴的形式不仅限于身体伤害,经济暴力、精神暴力、言语暴力、以及性暴力,均属于家暴的范畴。
最后借用莉莉导演的话来告诉大家——
“家庭暴力不再是家丑,而是一种犯罪。
一个人的身体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这个地方叫做家庭。”
希望每一个家暴受害者,都能意识到——虽然身体上的伤会好,但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心里阴影,会留存一生。尤其是孩子,他会看到怎样的父母,就有可能会成为怎样的父母。所以,为了家庭,最好的做法,不是忍受家暴,而是站起来反抗。
-背景音乐-
《眼泪》范晓萱
-作者-
白兰花Michelia,职场女性,热爱生活,崇尚简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微信公众号:白兰花Michelia(ID:nvrendds)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