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后,范晓萱因一句话泪崩:一个女人的幸福,取决于这一点

29年后,范晓萱因一句话泪崩:一个女人的幸福,取决于这一点

泓缘馆 港台女星 2018-12-25 00:56:49 375



前几天看《奇遇人生》,范晓萱的一段话令人动容。


她说,有一天妈妈突然打电话给她:


我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你有上节目,然后又把你之前的一些MV、表演的视频又看了一遍。妈妈想跟你说,你真的很棒。那个时候妈妈没有支持你,妈妈现在跟你说对不起,不知道这个鼓励会不会来的晚了一点。

 



范晓萱在讲妈妈说的这段话时,几乎全程都在流泪。


她拼命压抑自己激动的心情,故作淡定地说:


“妈妈,谢谢你,你给我的肯定永远不会太晚,这对我很重要。”

 





范晓萱只有2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原因很简单——她是个女孩。

在那个还保留着刻板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家中,父亲一直都很嫌弃她。当母亲带着年幼的范晓萱离开时,父亲甚至都没有争取一下抚养权。

知道妈妈独自拉扯自己不容易,范晓萱从小都很懂事。

在别的小朋友还在蹦蹦跳跳玩耍的年纪,她常常一个人练琴,不哭也不闹,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后来她在节目中说到,童年的自己像提线木偶一样听话。

外婆说了声让她在家乖乖看电视,不要乱跑,就出门去买菜了。等到外婆回来,她说自己都在看电视,一直在看。外婆也哭笑不得:“不是这个意思啦,你还是可以上厕所啊。”

12岁的她,因为出众的音乐天赋和甜美的长相出了道。

17岁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就入围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18岁的时候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我爱洗澡》也风靡街头巷尾,登上春晚,风头一时无两。

范晓萱的妈妈,却并不支持她走这条路。

甚至这样评价她:她就是运气好。

在最火的时候,范晓萱突然不想再做乖乖女了。她说:“一个人,心里明明有一座火山,为什么要扮演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呢?

打唇钉、舌环,剃平头、纹花臂。

摇身一变,她成了那个大家眼里“堕落”了的小混混儿。


从极端的乖巧懂事,到极端的叛逆,再到通达,范晓萱用了29年。


在节目里她说,


“以前的我,特别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懂,但我现在觉得,这些不重要了。懂不懂,你还要继续过你的人生。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已经懂她了。


虽然是迟到的肯定。


妈妈,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赞。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叫做视崖实验。它会让小孩子爬过玻璃桌面,大多数1岁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纵深感,他们会因为危险而不敢爬过去。


但如果有妈妈的鼓励的话语和眼神,他们就能够爬过去。


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特别的细节——很多孩子都会一边爬,一边回头看看自己妈妈。


他们在看什么?妈妈眼中的闪光。


这些闪光都会在我们一生中反复积淀,到最后会成为我们内在的基础。


内在的基础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是谁。


我们一生中要有很多次“视崖实验”。


在挫折、不被认可、被质疑、被伤害时,妈妈就是我们最后的避风港,让我们在迷失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前几天还看了一档综艺节目,叫《完美的餐厅》,里面有一个女孩叫李子璇。


她讲了和母亲之间的这么一个故事:



因为从小学习舞蹈,妈妈又是舞蹈老师。为了不让其他同学觉得自己偏心,所以妈妈规定:女儿只能称呼自己为张老师。

 

时间久了,她逐渐觉得,妈妈的真实身份,只是自己的老师,严厉的老师。


李子璇很优秀,即使拿过总决赛冠军,却依然在人前紧张到不自觉鼻酸。她想要和妈妈表达的时候,她只能通过一个方式——写小纸条。



和李子璇相似的,是《奇葩说》的姜思达。


小学五年级时,他的父母离婚了,他和母亲住在一起,父亲总是让他感到疏远和陌生。

看过《狗十三》后,姜思达打电话给他爸爸,

“爸爸,我想问你,关于你和妈妈已经离婚的事实,为什么你在二婚的时候才告诉我,你在害怕什么?”

父亲说,“和你没关系。”

姜思达平静地说,“我觉得我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彼此不太熟悉。”


当我看《狗十三》时,我没有哭,但是姜思达让我哭了。

他说:我父母离婚了,没有人告诉我,我很难过。你强迫未成年人理解你。我忍不住了。我只能理解。但没有哪个孩子,愿意那么成熟、乖巧、听话、敏感又懂事。

于是,他变得越来越会察言观色,被所有人夸赞懂事。

但是我更希望他的妈妈告诉她:

你其实不用那么懂事,也不用那么坚强。



姜思达说,

“我们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一生都在等待我们的一句谢谢你。”

有的人幸运,像范晓萱一样,等到了妈妈迟到了肯定。

有的人不幸,一生都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我身边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儿。

一个虽然平凡,但却被父母深深地接纳。

当她在工作上遇到瓶颈时,她的父母常对她说:你就是一个普通孩子,我们不奢望你有多优秀,只要过得开心就行。

当她因为自己不够出众的长相而纠结要不要去整容时,她的妈妈说:你长的这样就很好看。

另一个女孩儿,活得很累很用力。

她所有的努力,都似乎在证明:我很优秀、我值得被爱、值得被夸奖和重视。她把很多出色的女性当做榜样,一心希望自己也变成那样值得艳羡的人物。

但其实她很优秀,只是从来没有收到过来自妈妈的哪怕一句“赞”。


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没有收集到足够多妈妈的欣赏,他们往往在学习上获得了妈妈的认可,于是总会通过外在的标准来获取和他人的连接,最终,他们总是有一种空洞感。


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妈妈发自内心的爱,他无法区分妈妈是爱自己,还是爱他的成绩单。


很多人为什么一生都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心灵鸡汤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问题是,如果你内心的“赞”没有收集全,你又该如何面对那些寒冷?





很多人说,看不懂《狗十三》的人是幸运的。


那些没有收到妈妈足够“赞”和肯定的孩子,一部分变得格外乖巧听话懂事,以为这样就能被父母喜爱;还有一部分变得格外叛逆,只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狗十三》的李玩,是前者。



在故事的最后,李玩父亲的朋友邀请她吃饭,并在她的碗里放一块狗肉。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吃了,然后笑着说,“谢谢你,叔叔。”


李玩非常喜欢狗,但是她最后妥协了,平静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规则,这被她的父亲称之为“懂事”。

一个好的妈妈,需要的应该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而应该是一个活得真实的孩子。


不幸的是,没有妈妈是完美的。



很多儿女会失望、失落地进入婚姻,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很多女儿们,惊喜地发现,她们其实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她们可以实现小时候未完成的梦想:


终于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妈妈了,而她的孩子,就可以幻化成她的替身,完成这个梦想。她们往往会说,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遭遇到我小时的灾难。


比如:


如果小时候她遭遇到被忽视的待遇,她就会努力关注孩子,这种关注甚至会制造出多动症,因为孩子实在无法承受妈妈焦虑的眼光。


如果她小时候遭遇到被伤害的待遇,她就会努力回避和孩子的冲突,让孩子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孩子要么没机会自己去探索,因为孩子远离妈妈就意味着危险,要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她害怕的不是孩子受伤,而是害怕自己小时候的景象重现……


说到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妈妈太努力想成为完美的妈妈,其实是想在孩子身上获得补偿。她们会失去现实感,强行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补偿的梦想。




最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妈妈,也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只存在遗憾的过去和努力要幸存的现在。


但至少,我们都在学着成长。



若晗:资深写手,经历过所有的无悔人生,愿意把温暖带给每一个值得的你。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