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的车评理念、选车理念的一个核心归纳。
某日我在电梯里看到这个广告:
顿时觉得有点道理……当然我联想到的还是老本行:选车,或者帮人选车。
做车评这个工作,经常会被身边朋友这样问:你试过那么多车,最好的车是哪个?面对这种问题我是语塞的,因为光是“什么车最好”这个问题,就足以让我脑海翻腾一个月,再汇报个三天三夜。
“最好”的标准是多样的,不同用途、不同定位的车,好坏标准都不同。比如载客的车,舒适是最好的;但载货的车,能装的比舒服的好。
“最好”的标准也是可变的。同一个级别的轿车,有些车主卖舒适,有些车主卖操控,有些主卖便宜,你说谁才配得上称“最好”?
更重要的是,“最好”往往、甚至必然是暂时性的。因为市场会进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后出的新车一定会比之前的老车好。所以“最好”一定会成为不够好,甚至最不好,这个地位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过去一年来,在“大家车问”上,我平均每天要回答十多个购车选车问题。处理那么多问题后,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选车没必要去追所谓的“最好”,而是要找到自己“最适合”和“最喜欢”的。
和“最好”不同,“最适合”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人在一个时期里最需要的汽车往往就在一个比较小的品种特性范围内。但是要注意的是,“最适合”依然是会随着时间变化,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经济条件下,最适合自己的车肯定不同。
如果把“最适合”再升华到“最喜欢”,那就不仅仅标准单一,往往还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人真心喜欢的东西,和自己的个性、人生观有关系,并不容易轻易发生突变。
对于用车,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在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后,并不会有太多机会频繁地再去体验其它新车。你大部分时候都是和自己的车相处,所以身心不容易发生标准的迁移,喜欢的特质不容易变成不喜欢……除非那辆车上某个你曾经特别喜欢的特质发生了变化,让你失望了。
还是拿我我十多年前买的第一台车威姿做例子。当时我就知道,威姿在很多方面并不是最好的——舒适性不如当时的polo,性价比不如当时的派力奥。但是我喜欢它的外形个性、畅顺的AT变速箱、灵动的操控、省心省钱的可靠性。直到今天,它的这些特质都没有变化,我还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喜欢着它。我自己的喜好也没有变化,如今我再选其它车,依然会看重上述那些我所喜欢的特质。
说白了,我推崇的选车准则就是: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而不是去追那些所谓的“好”。这么说来,选车和选对象,异曲同工。但选车有一点比选对象容易,就是你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也可以问YYP这样能给出专业经验的车评人(选对象你可不好意思去问别人对TA的经验吧……咳咳)。
有人会说:你都说自己喜欢就行了,那还问车评人干啥?我的回答是,车评人不能、也不应该左右你喜欢什么,那是你的权利,你一定要坚持,不为他人所动……但车评人可以帮你准确定义各车的特质,降低配对错误的风险。
成熟的汽车专业媒体扮演的角色,其实就应该是这样。前不久我看了美国知名汽车导购网站KBB(Kelly Blue Book)做的一个6台家用SUV对比,内容涉及的其实都只是一些使用细节差异,用某些国内观众的口味来看可算是“鸡毛蒜皮”、无关痛痒。但那个对比最后有句话我十分认同:
It's hard to buy a bad car but easy to buy a wrong car.
——(这年头)你很难买到一台烂车,但很容易买到一台错的车。
前TG大神Jeremy Clarkson口中“烂车”无数,但他的批评其实一直都是站在“喜欢”与否的角度,并没有真正触及车的“好坏”。
现在有某些车评人,总要去证明他所试的车是“bad car”,当然在他们口中也偶尔会出一些“good car”……这种“非好即坏”的评价,姑且不说专业上的瑕疵,就从车评的实用价值而言,也不能真正帮到广泛的受众群去选车。
随着“实操”经验的积累,我愈发信奉:帮人选车,并不是霸道地告诉别人什么车“最好”,而是帮人物色最适合TA的车。这个“最适合”,就是猜度对方会喜欢什么,帮TA找到TA最喜欢,而不是你(车评人)最认可的。如果一个车评人总是给别人硬灌输什么车好、什么车不好,只会是置别人利益于不顾的自我宣示。真正优秀的车评人,其实是要了解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客户”,运用自己的专业积累去帮到不同的TA。
对买车者而言,只须谨记一个原则:去买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追所谓最好的。这样你才会更容易得到幸福。
* 后记 *
喜欢的比好的更重要,我最近遇到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阿尔法罗密欧。
此前我已经在海外、在赛道、在国内试驾会、山路上试驾过Giulia。但最近这一次试驾,我直接把车开回家过夜和上下班,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下开这台车,我再一次确认:它是我喜欢的车。那轻如无物的转向、无时无刻直接敏锐的油门响应,过减速带滤震柔和、走高速安静从容的底盘,还有越看越有味道的别具格调的外形,全都是我希望一部车上能给到我的东西。
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想要。而它那些被挑剔的短板,例如未知的可靠性和质量、品牌保值度等,随着我手中的车多起来,平均每台车行驶的里程数其实并不多,所以那些短板对我的困扰并不大,也不是我很需要纠结的问题。
所以我得出了这么个结论:Giulia这款车,我自己可能会买,但我不会推荐身边大多数人买。适合我的,未必适合大家;我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车评人自己买的车,并不代表它就是“最好的”;作为看客,也完全没必要通过观察一个车评人自己买什么车来判定他的“眼光”和“本事”。
同理还有一个经典案例,那就是袁老师的Jeep自由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