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袁海。
他是在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牺牲的消防官兵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97年9月出生的他,本该在一个月后迎来他的18岁生日。
然而随着爆炸发生,他的时间永远静止了。
包括袁海在内,这次事故吞噬了共计110名消防战士和公安干警的年轻生命。
他们停在了那里,
而我们很快地从猩红的噩梦中醒来,一切如常地继续前行。
两年后的今天,在展臂迎接2018的欢快氛围中,我们晒着自己青涩的18岁,大家互相点赞、调侃,开心地闹着、笑着,喜上眉梢、无忧无虑。
真好,说明我们在刚刚离开的2017里,都过得顺遂平安。
可当我们在追忆自己的18岁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哪怕一瞬间想到那些永远停格的18岁,或是19岁、20岁、21岁……
我丝毫不想道德绑架什么,
只是单纯觉得,
有些生命,应该被铭记。
我们不需要对他们的牺牲负责,不需要与他们的家属一起分担痛苦,甚至不需要时常去记挂思念他们。
我们只需要,偶尔想起可爱的他们,默念一句感谢,然后更加珍惜当下的平安。
这,大概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在我们看不到的阴暗处,在我们安睡时的无声处,总有一些身影,风雨无阻默默守护。
借着这个话题,我今天要介绍一群大银幕上的《救火英雄》。
豆瓣7.2,猫眼9.0,均高于2013年上映的另一部同题材电影《逃出生天》。但收之东隅,失之桑榆,7700万的票房可以说被《逃出生天》吊打。
拥有“谢霆锋+余文乐+任达华+胡军+安志杰”这样颜值荷尔蒙并存的型男卡司,《救火英雄》的票房为何依旧滑铁卢?看完全片,原因不难理解。
12月的香港,天气异常炎热。
在平安夜这天上午,望发街一家酒醋厂失火。
谢霆锋、任达华带领胡军等消防队员赶往现场进行救援。很快,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们就将大火扑灭,救出受困伤员。
然而没人能料到,真正的噩梦,从他们成功灭火,走出火场的那一刻,才悄然上演。
即将收队时,谢霆锋和胡军都注意到了火灾现场的隐患:刚刚起火导致周边地表温度过高,而附近又有地下油缸和天然气管道。
于是二人准备洒水降温,并进一步排除火灾隐患。
他俩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闻讯赶来的助理消防区长安志杰拦下。给出的理由是靠近民居,无端洒水会引来居民投诉,况且火已经熄灭了,他认为毫无必要。
而谢霆锋碍于对方既是上司又是兄弟的微妙关系,做出了收队的决定。
就这样,消防区长的不作为埋下了酿成大祸的第一颗种子。
打道回府后,谢霆锋还是放心不下火场的隐患。
虽然安志杰又在办公室里第二次阻拦了他,
但出于一个消防员的专业嗅觉和对生命负责的考量,他无法对安全隐患坐视不管。
于是他和其他队友一拍即合,瞒着安志杰偷偷重返火场。
与此同时,白天被救出的居民还是没能闯过鬼门关。他的家人就在酒醋厂旁的货仓边烧纸祭奠。
第二颗种子——百姓薄弱的消防安全意识。
未被熄灭的蜡烛、纸钱直接点燃了酒厂连接的排污池,等谢霆锋等人抵达时,火势早已蔓延,并威胁到了旁边的天然气管道。
如果天然气泄漏发生爆炸,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早就察觉异常赶赴现场的发电厂女工程师白冰,和消防队员商议后决定,去分流站手动关闭望发街(火灾现场)一带的天然气管道阀门。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天然气管道被关闭,酒厂的火势也得到了控制。
然而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第三名猪队友果断上线。
关闭天然气管道导致局部地区停电,因此发电厂的负责人谭耀文不顾白冰劝阻,利用电脑系统重开所有天然气管。
刚一打开,望发街的天然气管立即爆炸,同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相连的天然气管也爆炸起火,生产电力的主厂大楼瞬间陷入火海。
这一次,覆水难收。
第三颗种子,是商人的不以为意。
酿成灾难的三颗种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疏忽”。
领导为了不被投诉,护航仕途,选择忽视火灾隐患;
遇难者家属毫无消防意识,忽视了他们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电厂负责人为了保证“平安夜不能停电”,一意孤行,忽略了已经摆在他面前的潜在风险。
导演巧妙地将三方的“疏忽”设置为灾难的成因,安排它们依次出现。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三方过失与最后的大火之间是一种“与门”的逻辑关系。即只要规避三次过失中的任何一次,都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
当然,这只是导演为了多角度体现事故的责任方,引发观众思考和警觉而采用的艺术加工后的剧情设置。
因为在现实中,老天不会一次次地给我们亡羊补牢的机会。任何一个疏忽,一个失误——都是万劫不复。而一旦事故发生,首当其冲的,都是我们的消防队员。
不同于灾难片的常见套路,简单粗暴地靠更换场景来升级灾难指数,《救火英雄》只设置了一处火灾地点——望发街及周边,其火势也是从一开始的偶发小火,通过三次疏忽逐步发展为灭顶之灾。整个过程都按照清晰的逻辑线在走,合情合理,而不是强行制造危机,一味追求大场面刺激观众的感官。
随着火情的升级,几位主角的人物性格和相互关系也愈发鲜明。
谢霆锋的失意和纠结;
余文乐的重情重义;
安志杰的现实和自私;
任达华的严格和无私;
胡军火场丧子的心结;
以及谢霆锋、余文乐、安志杰的兄弟阋墙。
在火场中运用的晃镜头象征着消防员的视角,表现出灾情的紧急和人物内心的紧张。影片多处强调“烟才是消防员最大的敌人”,而烟又一语双关,暗指了消防员心中的恐惧和忐忑。灰暗的镜头色调营造出火场的滚滚浓烟,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怖片配乐,则烘托出蒙蔽在消防员心间的浓烟。
导演和编剧力图使每个人物“去脸谱化”,让他们有血有肉地呈现在银幕上。他们会害怕、会冲动、会迷失,唯一保留的,只有英勇无畏、舍生忘死消防员精神。
影片将所有的情节都集中在平安夜这一天,给发电厂负责人铤而走险提供一个理由,同时“平安夜不平安”的设定也增加了一种宿命感,深化了主题。
但区区24小时内是否真的能发生这么多事?我对这一设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还有安志杰的意外死亡也安排得有些刻意,他的死似乎只是为了铺垫谢霆锋最后的救赎。消防员的牺牲精神已经在任达华身上得到了彰显,而谢霆锋的死更像是在渲染个人英雄主义,有一点脱离现实,略微出戏。
但谢霆锋牺牲的戏处理得还是很精彩。如雪纷飞的粉尘中,谢霆锋和死去的两兄弟坐在一起,从纠结到释然,潇洒地抽上最后一口烟,彻底结束这一切。
配上哀婉的咏叹调,这场戏极富浪漫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比起生离死别的煽情,更加令人动容。
还有几处本该让人狂飙肾上腺素的大场面,导演也都是用同样克制的手法进行艺术处理。
再看看这杜琪峰式的站位。
摒弃了狂轰滥炸的视听刺激,将商业片拍成了艺术片,也难怪票房会失利。
但导演对艺术的坚持并非一无所获。郭子健提名了金像奖的最佳导演,也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有思考、有逼格的灾难片。
新的一年,祝大家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和和美美、舒舒服服、顺顺利利、团团圆圆、风风光光。
也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守护我们的,已不能与我们继续前行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