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看过一篇文章,说中产阶级理想的家庭配备要有“德国的厨房,日本的厕所,美国的床。”中产阶级的梦想和我们无关,所以压根儿没把这些配备放在心里。
此次赴日旅游,看了日本的厕所,真是大吃一惊。原来中产阶级理想配备的厕所是这个样子啊!
于是,在日本停留期间,我成了一个“厕所控”。见厕所就拍照,见不懂的机关就询问,导游戏称我为“奇葩”。
几乎每个从日本回来的人,都对日本的厕所文化赞不绝口。所有厕所都闻不到异味,感受到的只有浓浓的人情味。
精细与人性化,在日本大大小小的卫生间里体现到了极致。比如扶手、儿童靠椅、紧急呼救器、婴儿更换尿不湿平台、暖座便盖、音乐流水等等,倍感人文关爱。
为什么有人说上日本的厕所,可以温暖贴心送你上天堂 ?不仅是指它的整洁干净和设施齐全,还指的是随时温暖的坐便圈。为了避免垫板冰冷让人不适应,日本马桶有加热装置,一直插着电保持温暖。
智能马桶在我国并不普及,只在一些高档酒店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有。可在日本,所有的公厕,就连许多偏僻之地的公厕,温暖的智能马桶都是标配。无论何时坐上,它永远是温暖如春。便后可以自动冲洗、烘干,可以调节强度——温柔冲洗,暴力冲洗,甚至点位还男女有别,所谓精准对待。
其贴心程度,可以说旨在送你上天堂。
这是东京目黑车站内的公共厕所,红色代表女性,蓝色代表男性,中间为多功能厕所。
这是富士山下的公共厕所,静音自动推拉门,使每一位出出进进厕所的人都听不到一点噪音。
新大阪站内厕所一反人们对于地铁内厕所“脏、暗、臭”的印象,木头的质感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厕所壁上的红灯表示有人使用,蓝灯表示无人使用。
日本公厕对女性还有许多贴心设计,例如:配有独立化妆间,与洗手台分开,女性可以在里面休息、化妆。有的厕所还备有化妆水等。所以厕所在日本被称为“化妆室”,不仅仅为了“方便”,还兼有休憩化妆的功能。
在日本,上个厕所不简单。厕所内各种各样的按纽,不仔细观看说明,简直无所适从。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细节:
便圈消毒液。
把卫生纸放在消毒机下方,然后轻按装置,湿润了的纸巾就能用来擦拭消毒坐便圈。即使不是蹲坑,也让你没了后顾之忧。
挂在墙上的儿童坐便圈。
如果儿童入厕,大人的坐便坐不上去,就可以把挂在墙上的儿童坐便圈拿下来,套在大人的坐便上,儿童就可以很舒适的方便了。
便后冲洗按纽。
用来掩人耳目的音姬。
这是一种可以发出流水声,用来掩盖如厕声音的电子装置。轻触红外线开关,它就会自动播放25秒钟的流水乐声。
它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本义是节省水资源,如今已是日本公厕的标配。
据说日本女性如厕时,在意别人听到自己的“淙淙流水”声。所以她们每次关上厕所门时,第一件事便是先冲水,以免“天籁外泄”。
在音姬普及前,日本女性的平均冲水次数是2.5次。音姬普及后,可以说大大节省了水资源。
有的厕所可以看到这样的机器,这是贩卖生理用品的投币机,对于解决紧急状况非常有用。
除此之外,障碍做得非常到位,这样的洗手间,一般面积会比较大,为的是让轮椅可以轻松进入,所有扶手都是经过细致计算,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最大便捷。
折叠床,为有需要的成年人换尿不湿。
上完厕所最尴尬的就是发现没有卫生纸!不过在日本很少会遇到这种险情,因为公厕里手纸总是备得足足的。
充足的纸巾
日本的所有公厕都配有卫生纸,每个隔间都有两卷以上备用,防止出现没纸的尴尬。日本人认为丢弃在纸篓里的厕纸会让厕所环境变得更差、更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日本马桶的冲水力比较大。这些卫生纸,通常是水溶性的,薄如蝉翼,却富有韧性,不掉纸屑,能直接丢进马桶,溶于水不堵塞。
每一个厕所都有方便残疾人的扶手。
厕所里的衣帽钩。
这个便池边上方有两个小钩,是挂雨伞的。
老人可以放拐杖。
无水消毒洗手液。
为了方便外出带着婴儿的妈妈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宝宝椅”。妈妈上厕所把宝宝放椅子上,再也不怕宝宝到处乱跑。
不只女厕会有婴儿座椅,男厕也会配备婴儿座椅。
感应洗手液和水设计,无需任何直接接触。
盲人导航扶手,贴心的设计。
把板子翻下来,婴儿在这里换尿布,姑娘在这里换衣服。
日本厕所真的是无所不能。
下面我们来仔细品一品标志牌的味道:
一个厕所门前挂了4块牌子,凸显了管理部门对厕所的重视程度。
马桶及手纸说明。
女左男右,各行其道。里面有坐便还有洗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