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的发现及其现实意义

《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的发现及其现实意义

临安钱镠研究 内地男星 2018-03-16 21:51:57 1811

点击「临安钱镠研究」可快速关注


国富民强,盛世修谱。家族有谱,世代延续。缅怀先祖,血脉相连。承前启后,永续不断。这是我钱氏后人的夙愿,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


宗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江藻原系古人烧瓷之地,位于诸暨市北20公里处,东侧数公里,即为越国古都埤中所在。钱塘江潮,溯浦阳江可直达江藻。清代以前,潮汐溯枫桥江10余公里即可达枫桥。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又有舟楫之利,吴越国钱镠王早年数度用兵于此,击破刘汉宏、董昌叛逆,崛起浙东,至今民间还有众多钱王传说和遗迹。现今江藻已是有一千多户钱氏人家聚居的诸暨市第一大村了。江藻钱氏人才辈出,曾担任我国纺织工业部长达32年之久的钱之光,祖籍诸暨牌头镇王家宅,就是江藻始祖奎公的后裔。最近,我们发现了《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这为我们考察江藻钱氏的繁衍发展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粮。在众多钱氏宗谱中,《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以系统、完整、齐全脱颖而出,一枝独秀。

江藻钱氏宗祠


《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的发现经过

作者祖辈自江藻迁枫桥镇已有五代,孩童时十分羡慕镇上大姓人家,节日祭祀祖先时,有祭品可分享。先祖清贫,家父顺标12岁作学徒,目不识丁,也不知有家谱。伹仍重视与祖宅宗亲的联系,记得曾携孩童的我步行30里去小孤山顺来叔家探亲。2006年作者首次看到《新民晚报》上刊载的钱勤发有关上海钱氏联谊的文章,于是购读了《钱氏家乘》,方知自己先祖江藻支派属于钱王后裔的信息,心中升起了寻祖归宗的强烈愿望。2007年返乡探亲,询问97岁高龄的老母亲,她忆及顺来叔曾两次来枫桥会见本家的事。我匆忙去江藻镇人民政府和小孤山寻访,均被告知不了解情况。又三次去上海图书馆翻阅58册老谱,由于当时学识肤浅,不知宗谱体例,没有找到自己所要的信息。


2009年11月第四次去上海图书馆查阅老谱时,从新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中看到浙江大学存有70册老谱的线索。12月25日去诸暨途中,在杭州站下车,直奔浙大图书馆。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阅读宗谱,终于在第10册上“附宝亲堂配享”记载中看到“乾”、“坤”、“元”、“亨”、“履”、“泰”、“谦”等先人字号,可以与祖父钱东海公1937年从家谱抄录到“记生簿”上的20字辈份排行“乾坤元亨、履泰谦豫、临观复丰、需恒晋翠、升鼎震益”一一对应。十分清楚的是,祖父东海公字号是“谦百二十”,为33世,如此就一举解答了我只知是江藻裔而不知是第几世的疑问,查实了自己为吴越钱35世孙,真正寻到了根,溯到了源。其中的愉悦心情,非语言所能表达。在太平盛世修谱热潮中,年已耄耋的我有机会获读沪、杭两部老谱,并有所研究,有所发现,深感身心愉悦。祖宗地下有知,亦可欣慰。


千年钱氏宗谱的二十次修撰

《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脉络清楚,记载详细,以谱序按图索骥,自吴越始祖钱镠起,迄今修撰已达二十次,在各支派中,属修谱历时最久、系统最为完整者之一。今将此二十次修撰分列于下:


(一)五代至北宋(907~1126年)三次

1、后梁乾化五年(915年),吴越国王钱镠亲修《吴越钱氏大宗谱》并作序。

2、天圣五年(1027年),四世祖钱惟演修谱并作《庆系谱序》,仁宗皇帝(1021~1063年)赐名《庆系谱》。

3、宣和元年(1119年),《新镌吴越钱氏庆系谱》问世,宋徽宗(1101~1125年)御题《钱氏世谱序》。


(二)南宋(1127~1279年)二次

1、建炎四年(1130年),始迁诸暨八世祖评事公钱确,字实之,作《续修庆系堂谱叙》。

2、端平二年(1235年),宋理宗(1225~1264年)御题《吴越钱氏谱序》。


(三)元代(1271~1368年)一次。

十二世祖钱岱,称六十公,字山长,鉴于江藻钱氏繁衍昌盛,作《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虽为支谱,仍兼宗谱书法、条例,并尊《庆系谱》旧规,是以虽积百年之久,头绪纷繁,但一展卷而脉络分明,使人了如指掌。


(四)明代(1368年~1644年)三次

1、明成化(1465~1487年)修撰宗谱。

2、万历三年(1575年)江藻始建钱氏祠堂,购祠堂前百亩洼地储水为湖,称雁湖,作钱佳宅谱。

3、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再修谱。


(五)清朝(1644—1911年),十次修谱:

1、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26世孙洪奇作《钱氏贻燕堂谱序》。

2、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七年,27世孙廷格作《续修贻燕堂宗谱序》。

3、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陈孔章作《续修宗谱序》。

4、公元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陈瑄作《增修宗谱序》。

5、公元1806年,嘉庆十一年,茅豫作《江藻钱氏续修宗谱序》。

6、公元1826年,道光六年,蔡梁作《江藻钱氏续修宗谱序》。

7、公元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周炳鑑作《江藻钱氏续修宗谱序》。

8、公元1871年,同治十年,35世葆莹作《续修贻燕堂宗谱序》,称:“查贻燕堂谱自明成化以来经修辑者九次于兹矣。”即以1463—1487年间修为第一次。

9、公元1891年,光绪辛卯,裔孙承佑作《增修贻燕堂宗谱序》。

10、公元1911年,宣统辛亥重修欧苏遗式《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珍藏)(58册,现藏上海图书馆)序作者蒋麟振称:“族繁以大本于润州(参军公始)分于金华,迁于诸暨,衍于镜里,至镜里而修谱已九次矣。”


(6)民国时期

公元1931年(民国20年),修《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70册,现藏浙江大学图书馆。


江藻钱氏为北宋末年南迁浙江两大支之一,为吴越钱氏重要组成部分。现存上海图书馆的1911年《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58册,存浙江大学图书馆的1931年同名宗谱70册,均完好无损,记载浩瀚,为即将启动的《吴越钱氏总谱》的编撰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家族文献,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宗谱总目》记录的224部钱氏宗谱中,《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以其保存完整而独具价值。现存钱氏宗谱,一般均只有数册,十多册就不多见,而《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70册,可谓硕果仅存。近百年来,《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平静地、安全地保藏在国内著名的大图书馆,沉埋在历史的风尘中,不为世人所知。在我发现并系统全面地向钱氏宗亲介绍以后,它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它的价值也才逐渐显现,这一点上海钱汉东先生在新编《江藻钱氏宗谱》的序言中已有所论及。总之,它的重要价值已经引起了钱氏子孙的注意。


以奎公、确公父子为始迁祖的这一钱姓支系,在江藻定居繁衍,绵延不断,千年不衰。和“贻燕堂”并列的还有“宝亲堂”、“庆系堂”、“永锡堂”、“继业堂”等堂号,它们分布于江藻周围新宅、杨芝山、鸡笼石、邵家埠、小孤山、西斗门等自然村。解放后祠堂保护不佳,已有五座被毀。如今江藻钱氏的迁居地已发展到枫桥、牌头、石渚和绍兴项里、漓渚,以及萧山、杭州、嘉善和江苏松江、常熟等地,江藻钱氏相应堂号的宗谱应该还有,有待继续寻找,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旧时杭州西湖钱王祠配享牌位有江藻支始迁祖“宋司理参军第七世讳奎之位”,及其后裔13块牌位。奎公生七子,分别在诸暨、嵊县、金华、义乌等地繁衍。2009年福建连城的钱姓人士前来江藻寻根续谱,他们属于江藻钱氏十一世祖迁徙福建而繁衍出的一支,这是江藻钱氏千年繁衍发展历史的又一见证。


《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的现实意义

作为江藻裔钱氏后人,我在图书馆阅读逃过劫难的大部头《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时,倍感亲切。它既满足了我寻根归宗的心愿,又大力推动了停顿了八十年的续修《江藻钱氏新谱》项目的上马,发挥了重要的现实作用。


1、促成重修江藻宗谱项目的立即启动。


通过寻根探源,让沉睡在图书馆里的家谱重返故里,是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作为浙江省重点的学勉中学校会会秘书长,通过小我8家的中学校友钱占法于2009年11月29日拜访了新合并而成的江藻村的支书钱伟苗宗亲,我们一见如故,他驾车送我返市区途中,向我介绍了。诸暨的钱姓企业家们曾主动表达过捐资修谱的心愿,还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宗亲父老强烈的修谱愿望。特别受制于历史原因,江藻钱氏宗谱的老谱已荡然无存,新修宗谱项目就没有了基础,似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迟迟难以上马。从钱伟苗宗亲处再次获知宗亲强烈的续谱愿望后,我深受刺激,于是就抓紧了搜寻江藻钱氏老谱的行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浙大图书馆发现了一套比上图那套多12册又新20年的老谱,欣喜异常,立即向江藻宗亲通报。这个消息如一声春雷,让江藻宗亲兴奋异常,他们立即组建联谊会和修谱班子,复印老谱,筹集资金,聘请专家,又发布登记消息,于是新修江藻钱氏宗谱项目全面启动。2010年6月6日成立的诸暨钱氏联谊会为散居在江藻周围的近万钱氏修撰新谱出策出力。经过三年多努力,一部200多万字的巨著《江藻钱氏宗谱》编就,于2014年底付梓,印成两册,共1680页。2015年12月冬至日隆重举行“江藻钱氏宗谱圆谱暨钱氏宗祠落成典礼”。


2、促成祭扫祖墓遗址、修缮祠堂等工作的开展。


老谱中有始迁祖奎公墓地在江藻黄碧坞阳始山岗的文字记载和详图,按图索骥,我们很快找到了奎公的墓址。由于近六十年的祭祀缺席和自然损坏,奎公墓已荡然无存。村两委班子通过勘查遗址,作出了择日祭拜遗址的决定。江藻钱氏大祠堂,背龙山、临雁池,环境优美,系明代三进式古建筑,今残破严重,仅存主殿两间半。因被多户住宅包围,动迁不易,在镇、村两级班子支持下,决定在2013年由企业家钱治辉宗亲投资三百万元,将位于老街、曾作仓库的一处祠堂,进行修复。如今该项目已经完成,又为子孙们纪念祖先提供了一处场所。


3、促成江藻裔钱姓人士急切关心的世系之谜的及时解决。


在以往近三分之一世纪里,宗谱一度成为十分忌讳的一个名词,于是修谱工作自然在中国大陆停顿搁浅。这导致许多人不知自己的世系,不知自己的祖宗,数典忘祖,并不鲜见,这与如今讲究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的局面是不相适应的。

2011年春节,我主动邀时任上海钱镠研究会副会长(2011年底选为会长),同为诸暨籍的《新读写》杂志主编、《文汇报》高级记者、编审钱汉东,并请《吴越钱氏》主编、上海钱镠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钱宗保同赴江藻看春节社戏演出。当天下午又请支书伟苗驾车前往邻村钱池探望汉东的堂兄伯良和长辈,返回途中在村小店门前邂逅伯良称呼为叔的87岁的仁照老人。同行五人数我年长,便上前询问,老人介绍说是钱池已故族长(曾主修村钱氏宗谱)之子,并有江藻大村钱庚(民国初省参议员)来钱池时称呼其父为叔等语。经查老谱上“庚”为36世,“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钱庚就是吴越钱氏36世。再经钱宗保先生分析,又一举解决了钱汉东多年查询自己辈份无果的难题。汉东于是在新民晚报刊登《认祖归宗记》一文,记叙了此事。据了解,杭州钱镠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刚亦由此老谱核实了自己的世系。数位江藻裔钱氏联谊会负责人世系的确认,可使他们能更积极地为钱氏联谊服务,同时也为弘扬钱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08年上海钱镠联谊会、上海钱镠研究会以承办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吴越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组织了“吴越钱氏家谱展”及“吴越钱氏谱谍文化学术研讨会”两项活动以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南、山东等许多地方的钱氏,纷纷编撰新谱、支谱,修谱势头很好。各地钱氏宗亲呼吁由人才荟萃的上海钱氏联谊会牵头,联合国内外钱氏着手编撰《吴越钱氏总谱》(暂名)的时机正在逐步成熟中。在此大背景下,《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的发现无疑为我们编撰《吴越钱氏总谱》提供了珍贵的家族文献,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值得大书一笔。


附录

一、始迁诸暨八世评事公确亲撰《续修庆系堂谱叙》


我祖武肃王始以义旗破黄巢,复诛刘汉宏,名闻江淮。后董昌叛越,昭宗命讨,遂诛昌于西小江。朝廷以其功,进爵彭城郡王。制铁券,赏其劳;赐玉册,奖其忠。天复朝,封越王。天佑时,封吴王。梁太祖则加封吴越王,太保、中书令。至忠懿王嗣位,又兵破李景,迎周世宗之师,而两浙赖以安辑。吴越之民,承平已久,不识兵革者五十年,皆吾祖之德庇之也。迄今父老犹尸祝之不衰。后忠懿纳土,太祖因世笃忠贞,赐以礼贤宅。王惟戒子孙,必忠必孝,勿败祖德。至吾大父行十余辈,皆搢笏垂绅,朱紫满朝。在当时,孰不羡我钱氏之盛哉!然非凛遵祖训,不及此。奈朝廷蒙沙漠之尘,在臣子无不痛心疾首。吾父参军公,同伯父荣国公,护驾南行,因得仍归故乡,瞻扫祖茔。荣国蒙赐第于台矣,而我父携不肖辈来兹暨阳,始卜于青石之墟。后来镜里,山水之胜,颇符临安祖宅,遂迁居于斯焉。时长兄念一公,令兰溪,遂留寓于彼。仲兄念二,与弟念六,居婺之义乌。念五为嵊之学博,与季弟念七同居剡源。惟三兄念三,独卜宝婺之西而居焉。今吾七人,各择其仁而处之。盖欲分大厥宗以为绵远计耳。然一本之枝,天各一方,相聚为艰,第恐后来子孙会聚不知派属,盍将水木之本源,悉诠世次于谱牒之首,使后人一览而知,则亲者仍无失其亲可也。贤裔勉乎哉。

宋建炎庚戌之秋八月既望

赐进士第大理评事致仕实之确谨题


二、庆系堂分派说


庆系前之宗亲魏国谱作于文僖,而修于魏国也。自忠懿籍土归宋,赐第于汴。缌麻以上诏授以官,故族属俱至于汴京,佩印绶者百余。自是子孙不得省于吴越,而坟庙芜秽,父老感泣焉。至七世荣国公,熙宁间以使相莅浙,洎从侄兰溪令念一公相与访葺祠墓,时赵清献知杭州,迺奏闻,赐建表忠观于钱塘。逮崇宁之变,荣国奉其母大长公主暨参军公,系国戚,得扈从南行,赐第于台,名一行宅。子三人,长光禄大夫端仁,其子孙迁常熟;秘书端义,后四世迁余姚;祁国公端礼,三世迁于越,迄今子孙繁衍。而参军寓长子兰溪令署,次子念二亦徙焉。五子任嵊县教谕,同七子碣奉母居剡溪,六子唬为宗正大夫,居义乌之两塘。第四子念四公迁诸暨之青石,以地处荒僻,因舍宅作寺。复与弟念七公卜居镜里之阳,建第名钱佳宅。后又分为上、中、下三宅,合子孙处焉。数世之后,厥指盈千,迺各迁乐土,所识者:山阴之项里、宾舍、塘里、六峰,萧邑之蓬山,杭之钱塘,嘉之嘉善,常熟之奚浦诸处。大约南迁归浙,俱文僖公一派也,而台之临海、越之暨阳,又众族之昆仑也。


三、十一世祖千十三公


诸暨分派自评事公曾孙千字行十六人,散居江南吴越之间不一其处,惟千十三公之子六十府君徙江藻山之下居焉,千十四居上宅,千十六宣议郎居祖宅,其六世讳公谨任松江教授,遂居焉。千五在龙鼻山;千七生员,赘居项里;千一住常熟奚浦;千二住门廊;千十二住邵家埠;千六子五人,一住新宅,一住麻东,一住祖居下宅;千四之五世孙仙住杭州,千十曾孙辛一迁肖山,其余千三、千八、千九、千十一、千十五(作者注:“千十五”为福建连城一支)俱失载无考,又辛字行一支住杭州,明崇祯丁丑进士讳朝彦者乃其后也。


钱佳宅三角道地一支住绍兴府城,明武英殿大学士讳象坤其裔也。


廿四世孙  师耀  师道  师时同考订


四、钱氏祠堂记(摘要)


诸暨镜里钱氏派出武肃,方宗室南迁时,参军公暨其子评事公避地来暨,乐是邑风景之饶,遂卜居青石,复迁凤山之阳,谓之钱佳宅。生三子曰钟,曰镛,曰铿皆受承事郎,各居一宅。铿之子行十七、行二十者毕任学博,十七公之子曰千十三,千十三之子曰六十公,又迁其宅之北,曰缸竈山下居焉,其地盖宋时为陶者,则名之也……

捐资营缮,轮奂载新,爱奉五王神主暨始迁参军、评事而下诸祖,昭穆有伦,上下有序……余按《祭法》,得立二庙,矧钱氏若祖厥宗为宋室名臣,立祠祀之也?于戏,有宋开基,迺祖忠懿率先归附,纳土称臣,使亿万苍生不罹锋镝,贤于窦融远矣……


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冬长至日

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  姚江  孙鑛谨题


五、贻燕堂祠产碑记


……参军公迁诸暨,山长六十公卜居龙山之阳,以迄明季,瓜瓞渐繁而宗祠未立,至万历三年始建祠堂。


嘉庆丙寅二月

卅一世孙 秉钧谨撰


六、祠产


1911年《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卷十目录

1、大宗祠春冬二节附祭领胙总目。

2、配享。补遗。

3、贻燕堂祀产。

4、附宝亲堂春冬祭文式。

5、附宝亲堂配享名目。

6、宝亲堂祠产。

7、庆系堂配享祠产记。

8、永锡堂配享祠产记。

9、继述堂配享祠产总目。



七、附宝亲堂配享名目汇刊于左(1931年《江藻钱氏宗谱》(贻燕堂)卷十)

 

第廿六世  节卅一 裘文公 大孤山  还有镛、聚

第廿七世 乾百五十八 宇邑公 新宅东房 还有济、绣、泓

乾百五十九 连春公 杨芝山

乾三十三 上锡公 小孤山

第廿八世 坤二百八十七 经裕公 杨芝山 还有圮、文、聪

第廿九世 元六十一 士浩公 西陡 还有明、源、见

第卅一世 履二 成良公 新宅东房 还有东、信、浩

第卅二世 泰七 福才公 新宅东房 还有瀚、壁

第卅三世 谦八 东发公 新宅东房 还有汪

 

涉及地名有:

江藻、江藻东房、西房、麻车、新宅东房、中房、西房、杨芝山、孙家坞、钱佳宅、江藻二、三、五、中房、西陡亹、大孤山、小孤山


@临安钱镠研究

临安市钱镠研究会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