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雨, 男性尸体,衣着完好,已轻微腐败。通过对尸表详细检验,发现尸体颈前部、颈部两侧均有较深索沟,索沟表面有明显的绳索纹路,索沟两侧经过双侧耳后向颈后方提空。初步判断:该死者就是‘缢死’……”
这段文字是丹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法医张宇工作日记中的一段。张宇与影视剧中法医的形象不尽相同。他温和而从容,甚至有些腼腆,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面带微笑。
“《法医秦明》您看过吗?作者秦明也是一名法医。”记者问。
“我早就看过,秦明是我的同班同学。”张宇笑着回答。
从小,张宇就有一个警察梦。然而真正实现警察梦却没那么轻松。高中毕业后张宇被锦州医学院录取,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会做医生,自己却是个例外。当医生还是做警察,张宇矛盾不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宇知道自己的警察梦依然鲜活,他暗下决心要当警察。
但是,如何将自己所学知识和警察这份职业结合起来,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张宇咨询导师、翻阅了资料,很快便找到了梦想和专业的结合点:做一名法医。于是他重回考场,报考中国刑警学院法医学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宇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法医。
工作以后,张宇才发现,真实的工作和想象中的不一样。2015年3月,天气刚刚回暖,张宇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中死亡,报警人是他的邻居。邻居闻到走廊里有奇怪的味道,以为是煤气泄漏,于是报警。民警来时确认,老人已经去世多日。
张宇赶到时,还没进入现场就闻到了一股恶臭。张宇戴上口罩、手套,穿上隔离服,只身留在房间内。处理完现场,张宇已经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回到家食不下咽。张宇说,很多同行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洗衣服”,因为有些时候就算带了两层手套,腐败的味道还是会残留在手上,只有一遍一遍搓洗衣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才会让味道逐渐消散。
2018年冬天,某派出所接到市民报案,说小区楼下有一小伙被人杀害,尸体周围布满血迹。民警到达现场取证时,热心市民七嘴八舌,有人说是情杀,有人说是仇杀,有人说这人不是咱小区的,肯定是抛尸在这儿的。出警的民警也被居民的说法影响,以为是杀人案。张宇接到任务到达现场,经过对尸体详尽的检验后,确定死者是从高处坠落致死。既然是高坠死亡,那么是自杀还是被人推下楼?还是意外亡故?这些都不得而知。
民警挨家挨户敲门调查,整栋楼只有一户没有开门,警方随即锁定了这一房间,最终联系到了该户房主,最后确认死者是房主的租户,系外地来丹务工人员。经过现场勘查,发现死者生前租住的房门钥匙放在门口的鞋架上,推测该男子是想通过爬窗户的方式进入房间,失手坠楼。事已至此,案件应告一段落。但死者家属从外地赶到丹东,坚持称死者绝不会自己坠楼,一定是有人暗害!经过警方进一步侦查,张宇提供出死者的血液及尿液检验鉴定结果,证明该男子当夜有过吸食毒品行为。
采访当天,因为临时有案件需要处理,张宇和同事立即行动起来,拎起法医现场勘查箱快步下楼出发,记者不得不中断采访,跟随张宇来到东港市殡仪馆。据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死者男性,1965年生人,系外省来丹东务工人员,房东在出租房内发现尸身,家属目前尚未取得联系,死者身旁留有遗书,推测是自杀身亡。了解情况后,张宇换上隔离服,戴上手套帽子开始工作。由于没有联系上家属,而且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这种情况下,未经家属的同意暂不能解剖尸体。张宇介绍说:常规解剖尸体查明死亡原因后,之后还需对尸体进行缝合,尽力还原尸体原貌,表示对死者以及对家属的尊重。
张宇日常工作中,处理的不仅仅是命案及各种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更多的是物证检验鉴定。通过现场物证,比如矿泉水瓶、卫生纸、毛发、体液等,经过技术手段检验出人体所蕴含的遗传信息,分析出在场人员的基因信息,从而为侦破案件提供技术支撑。在岗位中,张宇极少有准点下班的时候,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越是节假日他就越忙碌,他说自己最多连续两个星期在单位工作,曾经一周7天工作在7个地方。
张宇的儿子已经10岁了,提起家人,张宇有些惭愧。“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总觉得愧对妻子和儿子。”张宇说。“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劝他,工作永远做不完,你别再加班了,就说自己干不动、干不完就行了,你还是对自己好点吧。无论怎么劝他,他就是不听,我们大家也都懒得再劝了。”张宇的同事对记者说。
参加工作14年来,张宇获得过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四次,个人嘉奖三次,当选丹东市优秀共产党员,被辽宁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责任编辑│郑定成 编辑│李佳泽
记者│蔡萌萌 文 吕宝林 摄
©丹东日报社/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