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北京瘫”还是“葛优躺”,瘫,也要瘫出个高雅境界

无论是“北京瘫”还是“葛优躺”,瘫,也要瘫出个高雅境界

新高考杂志 内地女星 2017-02-24 16:57:07 207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2016年,“北京瘫”以及后来衍生的“葛优躺”一词刷爆各大媒体,成为年度流行词汇。


一般来说,“北京瘫”一词源于明星大张伟在某节目中称北京孩子没坐相,并亲自示范演绎了北京孩子直接把椅子当作迷你床,身子和椅背呈120°的角,直接溜到底下,一副生无可恋的颓然模样。这当然是加了娱乐化的处理。

其实,此姿势绝不仅限于北京地区。此坐姿的发明想必是由来已久,而且在全国各地区都曾出现,只是当时不成气候,直到信息爆炸的今天,加上那么一点运气的成分,才引爆了网友们的兴奋点。笔者羞愧地一想,自己小时候写作业累了也曾如此“瘫”在椅子上,长叹一声:“问君作业何时了?呵!呵!呵!”


“瘫”,形声字,从“疒”,“难”声,与疾病有关,本义是肌体不能动弹。《正字通》中解释为:“筋脉拘急,痳痺不仁也。”


“瘫”字在我们的印象中总不太好,毕竟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自理,生命中估计再不能激起半点涟漪,充满了一种悲剧性的色彩。不过,在霍金、桑兰、张海迪等人身上,“瘫”字倒是被重新赋予了生命的坚韧顽强之色彩,可敬可赞!


再追溯到古代,此坐姿也曾出现在高中文言文中,值得我们品味。


古代人注重礼节,标准的坐姿是跪坐。即双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上身耸直。除了“跪”字,古文中还有“跽”字。


《说文解字》称:“跽,长跪也。”“跪”和“跽”常作同义。《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项王按剑而跽。”此乃礼坐。



而古人闲暇之时难道也如此正襟危坐吗?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中,同学们将柳宗元的“之前游”和“西山游”进行对比,从对比中体味柳宗元于西山之上的放浪形骸的灵魂旅行。同学们对“醉”和“归”的相关动作进行了探究阐释,而后又发现了文中坐姿的有趣之处——“披草而坐”和“箕踞而遨”。


“箕踞”,文下注解解释道:这个坐姿是两腿前伸,呈“簸箕状”。不难想象,此时或许柳宗元正后背依靠着树根,臀部着地,双腿向前伸展,或者恣意地微屈膝盖,倘若时空可以穿越,也许葛优躺该改为河东躺了。同样是坐,但是从姿态的区别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已是完全放松,毫不顾忌礼法,从肢体上开始了真正的解放,契合文本的主旨。



《礼记》中说:“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箕踞是个很不雅的坐姿,但这一不雅“瘫”姿却又被另一英雄人物赋予了别样的光辉。《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荆轲自知刺杀失败,在大殿之上,背倚石柱,以最大的故意的“无礼”来表现自己最烈的勇猛刚毅。如此看来,出于本能,舒服的坐法,人人皆能自悟之。“北京瘫”并不是新兴坐法,古人早就演绎了千百年,庆幸的是,此坐法一直未曾失传。



同样是“瘫”,“河东躺”,躺下的是身心,徜徉的却是灵魂的超脱自由,“荆轲躺”,躺下的是躯体,站起来的却是气节!而“葛优躺”,躺下的却是本应在青春年华奋斗的生命热情。

近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成为大众焦点。

与其说他们是在比拼诗词积累背诵,

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共享岁月情怀。


古诗古文古人留给我们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他们鲜活地埋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生活。


即使是瘫,

咱们也要学习古人,

瘫出个高雅境界,

方能不负生命韶光!


4月号杂志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新高考》杂志公众号


新高考

让学习更简单自然,

让备考更轻松有效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