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左右的孩子,眼泪多到不可思议,孩子哭得心疼,妈妈看着更疼。
朵妈
连看三期《不可思议的妈妈》了,浸浸妈咪郑希怡几乎每期都在崩溃中度过继而自责落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却又毫无办法。
看着哭到肝肠寸断的浸浸和不停压抑自己情绪的郑希怡,不少网友都直呼心疼,心疼孩子,更心疼妈妈……
面对2岁的小孩,信心几乎被摧残殆尽……看着屏幕里几乎绝望的郑希怡,各位妈妈们应该都很有同感了吧。
6岁前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多个敏感期,经常不被家长所理解,所以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孩子与大人相对是出于弱势的,他无力抗争,只有通过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愤怒。
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有完美敏感期、执拗敏感期等等,孩子看到纸张折叠不平整了不完美了,看到饼干缺一个小角了,看到玩具放得不是平时的位置了等等,很多大人不容易发现的不完美的细节,都会引起他们的挫败和伤心,而嚎啕大哭。
生活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变得爱哭呢?
重新认识宝宝的“眼泪”
1
表达能力不足
虽然宝宝1岁后语言能力会大大提升,但有些宝宝可能语言发育较为迟缓,眼见自己提出的需求妈妈长时间无法领悟,便只能用哭闹这种他最熟悉的表达方式与父母沟通,以便更快地获得满足。
2
个性原因
每个宝宝都有着专属的个人气质,这是独属于每个宝宝的特质。宝宝的个性会影响他的举止和行为,特别是性格倔强的宝宝,强硬、不轻易妥协的态度会格外明显。
3
希望引起关注
当宝宝试图表达需求时,如果父母没有适时给予回应,时间长了,宝宝可能会以哭闹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4
探测父母底线
现在的宝宝都相当聪明,哪怕2岁的宝宝也懂得察言观色,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探测父母的底线,而常用的手段正是眼泪。当宝宝提出一些小要求,比如吃糖果、买玩具,或是去外面玩时,这些在父母眼里本来就是小事情的事,配以宝宝眼泪这特殊的催化剂,马上妥协投降根本不足为奇。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都不清楚,这种做法只是一再纵容宝宝错误的表达行为。
正确脱离宝宝的眼泪控制
1
关注宝宝情绪
对于习惯用“眼泪”控制父母的宝宝,妈妈要学会时刻观察宝宝的情绪,同时试着感受他的情绪,当宝宝哭闹时,第一时间告诉他:“妈妈知道你正在难过。”这样讲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关注,并接纳着他的情绪,有助于宝宝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2
听宝宝表达情绪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应耐心地听宝宝表达自己的情绪。妈妈探问宝宝情绪背后的需求时,可同时对宝宝的需求设立规范,并在规范内和宝宝讲道理,告诉他哪些事情是父母可以接受的,哪些是超过规范范围不能被接受的。
应对宝宝常见眼泪失控情形支招
宝宝在公共场所大声哭闹要求买玩具。
宝宝在公共场所哭闹,父母常常是既愤怒又羞愧。为了马上转变这一局面,妥协常变成最快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朵妈支招
面对情绪失控的宝宝,妈妈可将宝宝抱起,首先肯定宝宝的情绪,告诉他,妈妈已清楚他的情绪。同时让宝宝慢慢讲出想买玩具的原因,并通过重新述说宝宝的需求,协助宝宝把话说得更完整。待宝宝情绪冷静下来后,妈妈可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需求渴望被满足,但哭闹不是正确的表达方法。用语言表达需求,可以让妈妈更清楚他的想法,并根据情况给予正当满足。而哭闹却会让妈妈因为弄不清他的真实想法而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眼泪成为宝宝与父母唯一的沟通方式。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宝宝凡事都给予满足,没有一定的教养规范,很可能养成宝宝骄纵、任性的性格,只会用眼泪与父母沟通。
朵妈支招
对于已经把眼泪当成沟通“杀手锏”的宝宝,妈妈应该重视宝宝哭闹背后的目的或需求,因为宝宝的表达能力不如大人好,表面的“想要”可能隐含着其他内容,比如宝宝认为玩具分配不公平,或是需要妈妈陪伴等等,若是妈妈无法了解宝宝“眼泪”背后的真实想法,便无法更好地纠正宝宝的“无理取闹”。
朵妈提醒:宝经常哭可不完全等于坏脾气哦~
宝宝经常哭,有些妈妈会觉得是宝宝天生脾气差,其实,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沟通方式,新生宝宝就是凭借哭声与妈妈沟通,从而获得需求满足的。可当宝宝开始学会用语言与家人沟通互动后,“哭”便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反应。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妈妈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让宝宝学会更好、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而不是随便给宝宝扣帽子,认为宝宝难以管教。
曾经,你有没有因为宝宝的哭闹几近崩溃?
宝妈们都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说出你的故事。
作者:朵妈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