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手册》选出的2018年度十佳电影片单已经出炉。今年是《电影手册》前主编、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诞辰100周年,也是法国新浪潮运动60周年,而该杂志正是新浪潮的先锋,因此不少人觉得今年的TOP 10会“干件大事”。
不过,老牌杂志始终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气场,它依旧和往常一样,不妥协与市场和外界的影响,以艺术性为第一指标选择电影。
由于选择范围是在法国上映的电影,因此一些法国本土作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也有《华盛顿邮报》这样的热门之作,充分体现了《电影手册》只论艺术向喜好的“任性”风格。
今年的名单中,李沧东的《燃烧》、洪尚秀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起上榜,从不同维度传达着韩国艺术电影的独特语言,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韩国艺术片在世界电影中所占有的地位。
然而,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年度十佳的《小偷家族》没有上榜,对很多喜爱这部电影的影迷来说未免有些意外。
无论如何,《电影杂志》也是在艺术范围内,以专业影评人的眼光作出的选择,是否与你的喜好相匹配值得探讨,但这些电影如何代表了目前电影艺术的发展,又传递了哪些新的思想是更值得深思的一件事。一起来看榜单↓↓
【NO.1:《野小子们》】
导演:贝特朗·芒蒂格
国家:法国
这部电影的故事围绕5个热爱艺术的“野小子”的罪恶之行展开,被喻为法国版《发条橙》。不过电影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人性探讨”:5个“野小子”其实是由5位女演员出演,反差之间实际上是对性别结构的讨论。
与很多艺术电影面临的情况相似,《野小子们》也充斥着两极化的评价。喜欢它的人自豪于16mm胶片带来的“电影质感”,极致迷幻的色彩令人沉醉,以及大胆的情色元素中所蕴含的性别隐喻。另外一部分观众则被晦涩的故事、大量裸露的镜头折腾得不轻,甚至用“不堪入目”来形容观影感受。
当然,如果以猎奇之心去看这部电影,是一定会失望的。这部实验主义色彩浓厚的情色电影需要花些时间去领会和探讨其中的隐晦含义,并且要结合一定的电影美学理论,以及导演的履历。总之,观影门槛不低。
【NO.2:《宽宽与非人类》】
导演:布鲁诺·杜蒙
国家:法国
2014年,导演布鲁诺·杜蒙拍摄的迷你剧《小孩子》登上了《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的第一名。主角小昆昆(Quinquin)与伙伴们消磨着野性时光,宁静的生活却被村里的几桩诡异案件打破。探案过程呈现出一股法式冷幽默,细节充满了对人性百态的描绘,难得的荒诞感成为影迷们强推的理由。
今年,杜蒙导演拍摄了《小孩子》的第二季,就是这部《宽宽与非人类》。片中,小昆昆已经长大,告别了自己小时候的昵称,成为宽宽(Coincoin)。新的故事融入了大量科幻元素,并且影射了移民危机问题、民粹政治的崛起等社会热点,再次上演了一出抽象喜剧。
果然欧洲人对自身的政治问题非常敏感,怎么拍都是有共鸣的。续作中的演员表演更加脱线,也令观众好奇导演是如何掌控这一群“古怪的人”。只能说,艺术家的想法不用琢磨,猜来猜去也不明白。
【NO.3:《魅影缝匠》】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国家:美国/英国
《魅影缝匠》有两大噱头: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独立电影界红人,曾以《血色将至》名扬世界。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获得过三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部电影也是他息影前最后的作品。这种搭配,太有吸引力。
相比上面两部的晦涩,这部电影就好懂多了。刘易斯饰演的专为伦敦上流社会制作衣服的刻板老裁缝雷诺兹,遇到了名为阿尔玛的女服务生,没想到这个平凡女孩竟然成为了自己的缪斯女神。朝夕相处中,阿尔玛不断激发着雷诺兹的创作,许多精妙的华服就此诞生。然而生性挑剔的雷诺兹也令阿尔玛难以忍受,两个人屡屡产生矛盾....
如果只是单纯讲一出“门不当户不对”引发的爱情悲剧,那么《魅影缝匠》不至于被多次夸赞和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在感觉到爱情不受掌控之时,本为劣势的女性一方主动采取行动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才是整部电影最精华的地方。最后,抖S和抖M幸福生活在一起,为这一出好戏再增添一个戏剧性结尾。吃瓜群众只能惊叹,果然我们不懂爱。
精美的服装设计,对爱情博弈的探讨,男女主之间含蓄却充满电光火石的表演,《魅影缝匠》可称佳作。不过对导演粉来说,这样的呈现效果过于四平八稳,少了些刺激感,甚至一场床戏都没有。究竟是寡淡还是余韵悠长,还是自行体会吧。
【NO.4:《燃烧》】
导演:李沧东
国家:韩国
在今年的戛纳金棕榈奖揭晓之前,被认为最具获奖潜质的就是《小偷家族》和《燃烧》,两方的影迷也争论得最为激烈。最后《燃烧》惜败,但这并不影响《燃烧》在影迷心中的份量。
《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但实际上电影中的故事已经是更为纯粹的属于李沧东的故事。主角就三个人,心怀作家梦的底层青年钟秀,与他发生了关系的女同学惠美,神秘富二代本。前半段的三角关系随着惠美的人间蒸发逐渐变为一个悬疑故事,最终导演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在平遥电影节上,李沧东表示疑团如何解决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解决疑团的过程带来关于“究竟什么是故事”的思考。
这个思考方向太哲学了,大多数观众更愿意从不同阶层的饥饿感去理解这个问题。现代社会一个有趣的点就在于,即使金钱上给所有人划分了“地位”,但大家的精神空虚倒是相似的。有钱没钱,生活都一样令人窒息,一把火烧掉一个仓房,还有无数个,正如无法解决的无聊和烦恼。丧得够隐晦,也够真切。
【NO.5:《保罗·桑谢回来了!》】
导演:帕特里西亚·玛佐
国家:法国
女导演帕特里西亚·玛佐最著名的电影,应该是在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青年电影奖的《旧日烟云》。这部电影聚焦于一所女子贵族学校,这里看似为战乱中没落贵族们的女孩提供了庇护所,实际上是一个禁锢思想、折磨身心的牢笼。这部电影体现了帕特里西亚·玛佐的特质:叙事节奏缓慢,但带着哀伤的美丽。
《保罗·桑谢回来了!》信息极少,目前只是知道故事是关于一个消失15年的嫌疑犯,当他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时,宪兵队里没有人相信它是无辜的,除了年轻的女警马里恩。看起来,“无奈的怜悯感”这一特点会继续在这部新片中呈现。
【NO.6:《华盛顿邮报》】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国家:美国/英国
和去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第一夫人》的入选类似,今年也选了一部兼具商业与艺术感的作品《华盛顿邮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主旋律”:大牌导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加汤姆·汉克斯这种史诗级搭档,再选择“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这种精彩的政治事件以突显新闻的自由、人民的胜利这种崇高主题,唤起热血赚取眼泪都不在话下。
不过这也正是《华盛顿邮报》没有令所有人都喜欢的原因,一切都太工整,反而失去了探讨的乐趣。对于捍卫话语权和自由这件事,或许在新的时代要从更草根的视角出发才能获取最大的共鸣吧。
【NO.7:《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导演:洪尚秀
国家:韩国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让金敏喜拿到了第6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的确,这部电影拍出了她身上最大的魅力。片中的女主角英熙是女演员,因为与导演发生婚外情,不堪舆论风波到了德国躲避风头。导演虽然答应会来找她,但对一个已婚男人来说,家庭始终是逃不开的羁绊。跟随着英熙的生活,观众也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是爱的思考。
在了解了洪尚秀和金敏喜现实中的关系之后,电影中的故事就更加有趣了,一些台词甚至都可以理解为是洪尚秀的自我吐槽与辩白。勇敢将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场实验性的艺术影像,令人佩服。与其说是拍给观众,不如说是拍给自己吧。
【NO.8:《此房是我造》】
导演:拉斯·冯·提尔
国家:丹麦 / 法国 / 德国 / 瑞典
拉斯·冯·提尔更知名的作品是《女性瘾者》,这部《此房是我造》的尺度依然不小。这次他塑造了一个连环杀手杰克,通过多起谋杀案展示了杰克的心路演变。对于高智商杀手来说,每次谋杀都是打造艺术品的过程,因此杰克总是“挑战高难度”,以追逐自己心目中的极限。
但在戛纳电影节放映期间,《此房是我造》引发了众怒,原因是片中对于杀手如何肢解和折磨受害者的描绘实在是骇人。拉斯·冯·提尔总是要站在公众道德的对立面,2011年还说出了“同情希特勒”的言论被逐出了戛纳电影节,所以这大概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现实范例?至少入选《电影手册》证明,有人看到了他的天才一面。
【NO.9:《盛夏》】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国家:俄罗斯
《盛夏》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导演将时间定格在80年代初的苏联,用传奇音乐人维克多·崔的成长带领文艺青年回顾了被齐柏林飞船和大卫·鲍伊所影响的年代,再加入政治因素突显摇滚的反叛精神。片中几处MV式的情节带领观众进入幻想,最终又回归现实告诉你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打破第四面墙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而片中遗憾的地方在于,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格局,最终却演变为一段三角恋,使得整体缺失了应有的厚度。单纯作为爱情片来看的话,倒是能看出不同的乐趣。
音乐、爱情、自由,年轻人的三大乐事,全都在一个盛夏交织在一起,很嗨。
【NO.10:《美好夏日》】
导演:吉约姆·布哈克
国家:法国
极小众的一部纪录片,导演以极日常的视角,拍下了平凡又诗意的日常,生活化到透着一丝可爱的气息。片中蕴含的法式风情应该会唤起欧洲电影爱好者的共鸣。对于影史来说,有这样一部电影,也算是为一个时代的角落留下了最真诚的记录。
极艺术性的年度十佳,可以保存在片单里慢慢补起来了。最后也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今年你最喜欢的艺术电影是哪一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