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看完这幅漫画,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看到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拿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论别人,却未想过事情的本质是如何?
有很多人都没有了解事情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就妄下评论,总是对事情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熟不知你所谓的经验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适用……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物越多,这个人的境界就越低,格局就越小,同样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尊重别人的不同。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
“看微信头像就知道你俗”
“看穿着就知道你不是正经人”
“看谈吐就知道你没受过教育”
人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指指点点,肆意评价,习惯性的给别人贴上了标签,心理学上称为“标签效应”。
我们都很容易用我们自己的“经历”给别人贴上标签,但却不曾想过我们大都以偏见为基础,以自己想象为加持,用畸形的眼光去对待人和事,站在自以为公正的立场上去怀疑别人。
很喜欢《醒世歌》里的一句话:“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是非”。
我们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不了解别人的生活,凭什么妄加揣测呢?人之所以会有偏见,常常是因着固执,管窥蠡测,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就是人生的真相。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
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偏见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并止步于不了解,要赶走偏见,就别轻易在了解之前轻易下判断。
愿你我不被标签所埋葬,不被评价所打倒,活成自己所要的样子,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
本文内容为原创,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对未注明出处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伯仲堂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