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看了84部电影,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国产老电影66部,新电影6部,港片11部,外国电影1部。由于看的太多,全部写下来篇幅太长,所以我上半年先写了一篇盘点,介绍上半年看过的41部电影。现在再把下半年看过的介绍一下:
钢铁战士:东影厂1950年出品,编导成荫,原著武兆堤、苏里,演员张平、孙羽、杜德夫、张锡奇、李林、胡朋、徐连凯、王枫、赵万德、鲁非、贺高英、吴必克。这部电影是粉碎四人帮后最早解禁的电影之一,对此我印象很深。影片主题是歌颂革命英雄人物的,在建国初期影响力很大,基本上奠定了后来文艺作品塑造英雄人物的模式。今天再看这部电影,我更关注的是它的资料性而非剧情。早年间我曾对张平有偏见,认为他没有演技,就是一个文艺宣传员,后来我的观点改变了,张平是有演技的,比如《停战以后》演的就相当好,《十月风云》也不错,很有派。其实演技这个东西并不神秘,演员塑造的角色只要能打动人吸引人就说明有演技。贺高英演的女特务给我印象也很深,之所以很深是因为她的眉毛(不是美貌),太吓人了,一笑就像个鬼。片中叛徒齐德贵说她是个漂亮的女人,纯属乡巴佬没见过世面。
智取华山:北影厂1953年摄制,导演郭维,演员许又新、郭允泰、田丹、阎增和、李雨农、高平、胡朋、张茜、贾六、方化、黎莉莉、管宗祥、陈志坚、安然,龙套方辉、封顺。片中一场戏让我很感动,就是解放军找到躲在深山里的胡朋一家,正好下雨,战士们宁肯淋雨也不进屋,后来又上房为漏雨的房屋搭茅草。这场戏里胡朋演的最好,她先是对解放军很感激,后来又知道解放军来是为了请他儿子带路进山,又很矛盾,她把感动、为难、心酸表现得非常到位。这场戏表现了解放军热爱老百姓,因而得到人民拥护的原因。片中有个小瑕疵,一个老道士说什么无量寿佛、佛光普照之类的词,编导把道士跟和尚弄混了。
沙家店粮站:东影厂1954年摄制,由武兆堤根据柳青的《铜墙铁壁》改编,导演干学伟,副导演于彦夫,演员有张平、杜德夫、张莹、刘燕生、郭艺文、浦克、周凋、李健、安震江、郑保民、管宗祥、熊塞声、刘世龙、夏佩杰。沙家店是陕北米脂县一个乡镇,在军史上比较有名,解放战争初期,彭德怀率领西野打了三战三捷,其中之一就是沙家店战斗,这次战斗扭转了西北战局,是西北我军从防御转向反攻的标志。不过本片不是写沙家店战斗,而是描写我军一打榆林时期,后方基层政府和老百姓为大军提供粮食保障的故事。影片结束时我军开始反攻,才是沙家店战斗的开始。
南岛风云:上影厂1955年摄制,描写我海南岛一支抗日游击队出征后,留下一批伤病员在山上养伤,山被鬼子汉奸重重包围并封锁了,伤病员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坚持到主力部队返回。本片编剧李英敏,导演白沉,副导演卢珏。演员有上官云珠、孙道临、穆宏、仲星火、孙永平、牛犇、冯奇、胡小涵、李纬、邓楠、金乃华、蓝谷。影片情节很曲折,也很真实合理。海南风光拍得很美,那时的海南尚未大规模开发,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风貌。
柳堡的故事:八一厂1957年摄制,编剧石言、黄宗江,导演王苹,副导演董兆琪,副摄影蔡继渭,女声独唱呼延生(屠洪刚之母),演员廖有梁、徐林格、陶玉玲、张樟、漠雁(霓虹灯下的哨兵编剧)、谢万和。片中的时代背景是1944年,当我看到当地农村还都是土房子茅草屋时,立刻联想到参观博物馆时看到原始社会人类住的就是这种房子,几千年过去了,还是这样,可见当时的中国何其落后啊,要说这里是江南水乡,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它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地方呢。如此落后的农业国跟先进的工业国日本打仗,怎么能打胜呢?这也说明了蒋介石治国能力的低下。本片中的陶玉玲漂亮、含蓄、羞涩,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太迷人了,如果说要我选一个梦中情人的话,那就是陶玉玲。谢万和在片中演一个正面人物,也属难得。
激战前夜:八一厂1957年摄制,导演王冰、冯毅夫,演员王润身、袁霞、曲云、于绍康、刘秉璋、鲍梦梅(陆柱国夫人)。这部电影的情节漏洞不少。故事是由海防图被抢走引起的。但海防图很重要吗?如果重要,怎么就派一个人传送,而且是一个人走在海边漆黑的小路上?如果不重要,怎么图纸被抢走后又大动干戈去破案?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让我想起几年后拍的另一部电影《秘密图纸》,也是一个套路,一开始掉以轻心,出事后大动干戈,编导一点创意都没有。保卫部门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事先加以保护?派个警卫陪着不行吗?还有,案子中的一个重要证人,竟无人看管,不设防,让特务很轻易的就把他刺死了。这么重要的人物,不派人专门看护,至少也得让二春妈看着吧。曲云这个角色很奇怪,整个片子中好像是个打酱油的。她和李参谋住一个院子,儿子竟然是特务。岛上我安全部门既无安全意识,又无防范意识,只会出事后大动干戈,严重不称职。这是一部很平庸的电影,人物性格不突出,王润身只会在袁霞面前摆酷装逼,没什么深度。
悬崖:长影厂1958年摄制,导演袁乃晨,副导演董克娜,演员秦文、周正、周楚、张凤翔、孙静贞、王春英、柏瑞桐、刘世龙、夏佩杰、段斌、孙曼意,龙套庞学勤、周文彬、叶琳琅、任伟民、宋保义、孙羽。经历过反右运动,长影还能拍出这种题材电影,真不简单。我感觉片中把袁教授塑造成一个海归不大合适,改为国民党时期留下来的旧知识分子还可以,因为解放后从海外回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觉悟比较高的爱国主义者,而这个袁教授不是,他不仅剽窃朋友书稿,还撬走外甥的女朋友,简直不是一般的无耻,属于道德沦丧了,这种叫兽只有现在这个时代才会产生。我觉得编剧为了丑化知识分子有点超出一般人的思维逻辑,袁教授知道秦文是他外甥的女朋友,是未来的外甥媳妇,还要下手,他就不顾忌伦理问题?何况他跟外甥关系很好,以后肯定还会见面,就不顾及将来?难道除了外甥的女朋友世界上就没有别的女人了?太不合理。最后秦文出海受伤,改为王春英把她救活更好一些,王可以告诉她周正的情况,在西北地区干得很好,有个姑娘很喜欢他。我强烈反对他俩破镜重圆,太别扭了,一个为了名利能勾搭舅舅的女人,怎么还会再爱上她?
水上春秋:北影厂1959年摄制,导演谢添,副导演史大千,顾问穆祥英,演员有舒适、于洋、王应辅、凌元、赵子岳、戚丽,龙套有封顺、安震江、周森冠、李孟尧、杜德夫、李健、李雨农、王云霞。这部电影男主角的原型是我国游泳世界冠军穆祥雄和他父亲穆成宽,王应辅演的周志良则是另一位世界冠军戚烈云的原型。新中国拍过不少体育题材电影,但都不太纯。女篮五号其实是写爱情的,冰上姐妹是写友情的,女跳水队员是宣传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宣传群体运动的,沙鸥是宣扬拼搏精神的。只有这个水上春秋是比较纯的描写运动员搞训练破纪录的体育片。我很喜欢舒适这个演员,但他在片中有一点我觉得没演好,就是他和儿子误会消除、冰释前嫌时,他有点扭捏,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其实没必要,尽管他误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儿子嘛,又不是外人。当家长的犯点错误为了面子不认账也无所谓,儿子又不会计较。演舒适女儿的戚丽,在片中活泼可爱,跟她中年以后的演的那些银幕形象反差极大,后来她都是演反派。片中有一点我不明白,就是华小龙开始游泳时都是在水里潜泳,这样游得快,说是因为阻力小。但我不明白,按照常识,应该水里的阻力比空气中的大呀,谁能为我解惑?
烽火列车:长影厂1960年摄制,导演朱文顺,作曲娄彰后,演员李亚林、史可夫、刘儒、任伟民、张健佑、杨洸、黄玲、王健华、庞学勤、李万城、侯健夫、马世达、郭振清、段斌,龙套宋保义、王洁人。这部电影虽然是歌颂我英雄司机冒着生命危险为抗美援朝前线运送军事物资的故事,但其实是很悲催的。当时美军有制空权,我空军力量弱小,交通运输就是被动挨打,铁路司机只能躲躲闪闪,通过各种手段和运气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落后就要挨打,想想当年,挺悲壮的,但那时的人有一股子气,精神力量强大。现在我们的物质力量大大增强,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当初那股子不服输的气了?反正从九十年代到现在,从银河号、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到洞朗对峙,我的心气儿就没有顺过,我军现在看上去很强大,但这个强大只表现在演习和阅兵上,到底能不能真枪实弹的打,敢不敢打,能不能打赢,恐怕只有天晓得。反正只要一天不收复台湾,我的气儿就一天不会顺。
碧海丹心:八一厂1962年出品,导演王冰,编剧梁信,演员李长华、田华、李百万、冯一夫、石存玉、李廷秀。片中的田华扎两个小辫子,看上去很活泼,年龄也不大,(其实已经三十多岁了,)很可爱,她的长相本来就是可爱型的邻家小妹型的,但她演的其他电影大都不是这个形象,而是泼辣型的,泼辣和活泼稍有区别。李长华演的也很活泼,跟他演的其他电影形象完全不同,比《江山多娇》里那个闷不拉几的小伙子可爱多了,本片中他活泼的有点过,感觉有点卖萌装嫩。这部电影编剧还是不错的,情节也可以。但胶片效果不好,很多人物看着很模糊,司令部参谋的配音是王润身,但演员是谁我看不清。这部影片的插曲我印象特别深,前几句都会唱,应该是文革前看过,不过这次看之前,情节一点都不记得了。
飞刀华:上影厂1963年摄制,编剧严励李纬,导演徐苏灵,演员李纬、魏鹤龄、程之、朱莎、李保罗、牛犇、王蓓、顾也鲁、夏天、陈述、温锡莹。本片名字虽叫飞刀华,但并非飞刀华一个人的独角戏,只是他的戏份多点而已,主要还是反映旧社会杂技艺人艰难生活状况的。其实民间艺人是真正欢迎新中国解放的,因为他们原来谋生艰难,而解放后都被政府收养了,不再愁吃穿,可以一门心思钻研开发新的技艺了。本片是我第一次看到温锡莹演反派。这个电影后来据说被禁演了,主要是怕年轻人看后会学飞刀,这很危险。
跟踪追击 :珠影厂1963年摄制,卢珏导演,演员有林岚、史进、林书锦、红冰、简瑞超、辜朗辉、章曼萍(陶金夫人)。这部电影是文革前三大著名反特片之一。记得小时候看时,看到我公安人员到卫生间搜查时看到地上有一滩水,当时觉得很惊悚。后来看到特务躲到船下面的水里,我公安人员前去搜查,看到船壁上有一大块水的印迹,又觉得很惊悚。主要是因为那时年龄幼小,脑子里常被灌输阶级斗争概念,提起特务都是很恐怖的,所以会产生这种反应。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
青年鲁班 :北影厂1964年摄制,导演史大千(史东山的儿子),制片人是曹增银(不是演员吗,怎么干制片了?)演员有毕鉴昌、李长乐、王斑、张璋、李孟尧、张莹、方辉、李健、吴素琴、葛存壮、俞立文、封顺、郑保民。本片男主角李三辈的原型是李瑞环,因为改革木工放大样而成为青年劳模。当年谁能想到这个小技工后来竟成为正国级领导人呢。看电影时我很感慨,那个年代的职称真是实打实啊,一个技术员就能负责一个工地的技术管理,而一个工程师就是技术权威了。至于高工,那就属于国宝级了。哪像现在,一块砖头掉下来,能砸死一堆工程师,其中还有几个高工,因为现在靠熬年头就能熬成高工,什么玩意儿啊。
金光大道(中):1976年长影厂摄制,孙羽导演,演员有张国民、朱德承、王馥荔、苗壮、宋晓英、浦克、潘德民、沙景昌、刘衍利、潘淑兰、马精武、许忠全、葛存壮、任伟民、张柏林,龙套吴必克、叶琳琅、柏瑞桐、苏芸、梁音。插曲作词乔羽,演唱胡松华。乔老爷是写歌词的泰斗,但本片的歌词完全是政治口号,有损乔老爷的名声,不过旋律挺优美的。片中的一个观念很有问题,就是屡次提到要农民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甚至损害自身利益也要支援城里人,这完全是站在城里人角度看待和要求农民。我农村人该交公粮交公粮,该交税交税,但我自己也要活下去,也要提高生活水平,至少不饿肚子。凭什么为了提高你们城里人生活水平让我们饿肚子?农民就不是人?就该过贫困生活?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对的。支援国家建设当然是必要的,国家为了强大起来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因此让我们农民做应有的贡献,这都没问题,但前提是不能让农民饿肚子,更不能说因为城里人没粮食了我农村人饿着肚子也要先紧着你们。同时也应该让城里人支援农村人,或者说让工业支援反哺农业,这才叫工农一家亲。
猎字99号: 八一厂1978年摄制。导演严寄洲,副导演里坡,编剧周振天,演员张力维、洪学敏、高保成、田华、霍德集、车毅、陈佩斯、刘龙、周楚、陈惠良、里坡、莽一萍、林默予、孙宪元、刘磊。当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主要关注剧情,但剧情并不好看,所以觉得电影不咋地。这次重看则重点关注影片所展示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城市面貌等。所以说,电影积淀时间越久内涵就越丰富。片中高保成演的老工人很活跃,哪儿哪儿都有他,严重怀疑他原来是厂革委会副主任或者工宣队长,只是还没拍完时四人帮粉碎了,于是草率改了剧本才成现在这个样子,要不然人家公安局破案,你一个老工人老参和什么呀。还有,那时拍的电影演坏人最占便宜了,即便刘龙只是一个送牛奶的工人,工资不高,也能大吃大喝,又是喝酒又是吃烧鸡。而正面人物比如公安局长和科长,吃夜宵就只能啃干馍就茶水,难怪科长说不饿,不愿吃,最后被局长逼着吃,只能勉强吃点,这局长也够坏的,呵呵。陈佩斯那时还有头发,瘦瘦的,还挺帅。
笔中情:上影厂1982年摄制,导演颜碧君,副导演包起成,制片主任杨公敏,演员有赵静、王伯昭、丁嘉元、程之、张莺、朱碧云、张闽、牛犇、迟重瑞、于明德、朱曼芳、孙景璐、史原、吴云芳。一部轻喜剧爱情剧励志剧,以王羲之事迹为原型虚构的。看完后没什么想评价的,就是觉得有意思,很轻松,一群熟悉的老演员很亲切。对剧情不能较真,要不赵旭之逃婚的情节就太不靠谱了。
八仙的传说:上影厂1985年摄制,导演赵焕章,演员石维坚、赵钱孙、王夫棠、铁牛、李天济、石灵、朱莎、徐才根、梁明。一部不太好看的电影,曹国舅成仙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参加革命的过程。这类神仙题材影视,就是选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欺压百姓的事例,然后让神仙们惩罚他们,比较俗套。我觉得这种电影有精神鸦片的作用,对邪恶势力不是鼓励人民起来做斗争,而是寄希望于上天的惩罚,副作用极大。
梁祝新传:1994年出品,导演刘国权,演员有胡慧中、濮存昕、程前、陈小艺、景岗山、王洁实、谢丽斯、潘婕、管宗祥、江庚辰、李明珠,制片主任徐元奇。当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觉得挺新鲜,传统的爱情故事被颠覆,又是唱歌又是武打,文弱书生变成了武林高手,觉得好玩。但现在再看,感受就不同了,觉得很乏味,没吸引力。濮存昕没有演技,就是能装逼。不过几首插曲还是很好听的,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八一厂1998年摄制,出品人王晓棠,编剧陆柱国,导演杨光远,执行导演宋业明,责任编辑鲍梦梅(陆柱国夫人),演员卢奇、傅学诚、古月、刘怀正、孙维民、高长利、赵恒多、秦昭、付光明、王凤滨、杨次禹、丁笑宜、姚居德。本片把邓小平塑造的非常完美,刘邓关系也极其密切,显然有美化之嫌。二野进军大西南确实是进军,因为很少打恶仗,可谓摧枯拉朽,不像彭德怀进军大西北还打了兰州战役一场硬仗。二野统计解放战争歼灭敌军数量很多,但水分很大,因为此时敌人已丧失士气,起义者甚多,和解放战争前期那种艰难环境下取得的战果不可同日而语。林彪在东北粟裕在华东那才是硬碰硬打了很多仗。彭德怀在西北三战三捷,情报工作很关键。片中张钫的戏分不少,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对国军起义起了一点作用也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和川军中央军没多少渊源,怎么会让他出面呢?徐光明演的胡宗南很有意思,先是装摸做样的要与成都共存亡,有一种悲壮的样子,后得到蒋介石允许部队突围,他还可以坐飞机逃跑,于是喜形于色,态度得意,很有意思。
丽人保镖之心跳重逢:这是一部系列电视电影,因为只在电视上播出,影响不大。导演没听说过,演员一个也不认识。就电影本身而言,情节不停的变化,倒也出乎意料,武打动作也不错,就是男主角不咋地。
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拍的电影,演员有马丽、艾伦、沈腾、常远、宋阳、田雨。这是一部搞笑喜剧片,看完后想想,好像没什么意义,就是乐一乐,开开心,有益于身体健康。不过,我确实很喜欢马丽,她是一个好演员。我现在到电影院看新电影,都是被老伴逼着才去的,我其实并不想去,怪浪费钱的,在家看老电影多好。
霸王花1、2(港):1988、1989上映,成龙监制,演员有胡慧中、惠英红、吴君如、冯淬帆、柏安妮、简慧真、杜德伟、董骠、许冠英、成奎安,很好看,既紧张又搞笑,第二部有点涉黄。
漫画威龙(港) :又名《摩登武圣》,周星驰电影,1992年上映,编剧刘镇伟,演员有周星驰、陈百祥、张敏、肖芳芳、钟镇涛、元华、谷峰、梅小惠。这部电影演的最好的就是肖芳芳,她和郑裕玲是港星里最出色的两个喜剧演员,而且都非常漂亮,属于特别有内涵的漂亮。钟镇涛的摆酷也可好玩。元华老是用两个手指挡住眼睛,这个小动作很好玩。这种电影隔段时间就需要重看一遍,很可乐。
审死官(港):周星驰电影,1992年上映, 出品人王晶、监制方逸华、导演杜琪峰、演员有周星驰、梅艳芳、秦沛、吴孟达、梁家仁、苑琼丹、朱咪咪、黄一飞、高雄、吴家丽、秦煌、车保罗、艾威。梅艳芳的演技太出色了,浪的时候又撩人又可乐。吴家丽一动就哭也可好玩。秦沛本来应该是正面人物,但后来对他的处理太简单化了,把他也当做反派一起戏弄了。
唐伯虎点秋香(港):周星驰经典电影,1993年上映,制片人向华强向华胜,导演周星驰、李力持,编剧谷德昭、李力持。演员有周星驰、陈百祥、巩俐、郑佩佩、黄霑、刘家辉、李健仁、黎彼得、谷德昭、苑琼丹、梁荣忠、梁家仁、朱咪咪、吴镇宇、林威、黄一山、萱萱、蓝洁瑛。现在一说起唐伯虎点秋香,人们早已忘记几十年前还有一部风靡大陆的港片《三笑》,只知道周星驰这部了。我既佩服又喜欢郑佩佩,本片中她和周星驰互怼、互相搞怪的情节简直精彩至极。
唐伯虎点秋香2: 2010年上映,出品人向华胜,导演还是李力持,演员黄晓明、周立波、任贤齐、陈百祥、张静初、樊少皇、张达明、苑琼丹、郑祖、朱咪咪。这部电影属于典型的糟蹋名作,拍的非常无聊。是不是李力持江郎才尽了?还是没有了周星驰的缘故?反正很垃圾,一点不可笑。很可怜朱咪咪和陈百祥,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老的都变样了,早已没有当年的风采,尽管还很卖力地表演,但实在是不堪入目,没办法,为了挣钱嘛。这是我第一次看张静初的电影,长得有点像徐若瑄。
寻梦环游记(美): 三d动画片。影片内容确实很精彩,情节曲折,结尾出乎意料,很多场面十分宏大,气派非凡,编剧的想象力可谓天马行空,让人不得不服。可惜是动画片,看不到演员的表情,演技,颇为遗憾。不过,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影片主角大都是骷髅,造型很恐怖,真不如中国老动画片那么清新可爱。我觉得这种电影在中国盛行,完全是美国文化侵略的结果。美国动画片的人物造型有其文化根源,西方文化传统是倡导人之初性本恶,所以动画造型也是丑恶的。中国动画片过去都是很清新可爱的,后来受西方文化影响,人物造型也开始变得丑陋,比如熊出没里的光头强。美国动画片看多了会对中国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丑恶的造型会削弱人们对恶的反感,逐渐习惯于丑恶。影片中的西方文化内容会潜移默化也就是洗脑年轻人的思维,后果很严重。
以下几部电影在公众号里已有专评,不再赘述:
上甘岭,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及续集,英雄儿女,地道战,同志感谢你,瞧这一家子,
快乐的单身汉,金陵之夜,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彭雪枫纵横江淮,战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