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韩磊
自由行队友在芬兰堡留影。何波摄
此次北欧七国之行,在十五天时间里,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一过,但还是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最让我难忘的,是在瑞典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邂逅。
瑞典是我们这次自由行的第二站,8月18日是我们游览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天。按照行程安排,这天上午,我们前往斯市郊区的卓宁霍姆宫参观。
卓宁霍姆宫的雕像。韩磊摄
卓宁霍姆宫始建于16世纪中后期,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受凡尔赛宫的影响,富丽堂皇,有北欧凡尔赛宫之称。
瑞典皇宫卫兵。韩磊摄
卓宁霍姆宫又称“皇后岛宫”,是瑞典王室的私人宫殿,目前仍为王室的居住地,但会见厅、礼仪厅、中国宫等部分宫殿对公众开放。
整个卓宁霍姆宫有宫殿,有花园,有湖泊,占地面积很大,中国宫位于其东北一隅的花园当中。
资料介绍说,中国宫建于1753年,是当时的瑞典国王送给王后的礼物,因为他的王后酷爱中国文化。
芬兰西贝柳斯纪念公园。韩磊摄
想象中,中国宫应该是北京故宫那样的标准中国古建筑,但到了那里才发现,那时候外国人学习中国也就是学个皮毛而已,此地所谓的中国宫,其实就是一组蒙古包式的宫殿,与自己想象中的“中国宫”相去甚远。倒是院子西头的两个亭子和院中的林木,看上去有点中国园林的意思。
但,就是在这里,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成了自己此行十五天最为难忘的记忆。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奖晚宴举办地。韩磊摄
因为拍照的“任务量”最大,所以每到一个景点,我总是冲在最前面,游中国宫这一次也不例外。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在草地上作画。韩磊摄
18日上午大约十点多钟,当我一马当先来到中国宫大门外的时候,看到树荫下草地上坐着一位老太太正在画画。老太太年龄七十多岁,头上一顶灰色圆边帽,上着一件青色跨栏背心,下穿深色短裤,脚上一双沙滩鞋。老人戴一副眼镜,皮肤白晰,面容慈祥,时而抬头凝视前方,时而低头画上三笔两笔。我觉得画面甚好,就蹲下身,在距离老人约四五米远的地方,抬手拍了几张。此时,我们的大部队跟上来了,已移居丹麦三十余年的导游张建国先生突然抓住我的手,将我拉到一边,并招呼我们的队员凑在一起,压低声音问到:“你们知道这个老太太是谁吗?”张先生顿一顿,看着一脸迷茫的我们自问自答说:“这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啊!我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参加活动时见过她。”
这一回轮到我们惊讶了,这——是——丹——麦——女——王!?我感觉自己的眼珠子都要被惊掉了!
这就是贵为一国之君的丹麦女王吗?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作画,现场没有一个随从,更看不到一个警卫!
真是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如果是在中国,不要说是一位当政的高官,就是一个退休的大佬,在公共场合出现,恐怕也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吧。
真是太让人感慨了!
张导小声提醒我们:“大家可以拍几张照片,但是千万不要去打扰她,不要跟人家说话,更不要去跟人家合影。”
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海边广场。韩磊摄
听了张导的话,大家分散开来,相机、手机一起上,将此行我们遇到的最高贵的形象永远留在了我们的眼睛里,也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三四分钟之后,大家迅速离开,跟随张导进入中国宫参观。
大约四十分钟后,等我们从中国宫出来的时候,发现女王还在。她的画笔、画稿和包包还在草地上,而女王此时正在跟另一位站着作画的老太太交流呢。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是前国王菲特烈九世的长女,自出生之日起就备受丹麦国民的喜爱。
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入侵并占领丹麦,7天后,丹麦皇后英格丽生下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的降生为乌云笼罩的丹麦带来了巨大喜悦,人们将小公主的诞生称为“黑暗中的一丝光明”。1972年1月14日,玛格丽特登基继承王位,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君主,也是当时全世界仅有的两位女王之一。
除了女王身份,玛格丽特二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她曾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巴黎、伦敦的大学攻读哲学、法律、社会和政治学,除了擅长水彩画和油画,她还是服装设计师和舞台设计师,女王自己的衣服,从礼服到常服,几乎全是自己亲手设计的。我们在此次旅行的第四站丹麦参观王室旧皇宫菲特烈堡时,亲眼看到了在那里陈列的女王穿过的多套服装,它们全都是女王自己设计的。除此之外,她还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设计制作服装和布景。
作者(右)在斯德哥尔摩海湾观光平台留影。唐仲远摄
女王精通英语、法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在漫长冬季的长夜里,女王“把优美的法国散文翻译成丹麦文,作为消遣。”这让她又成了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女王还是一位考古学家,对考古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登基四十多年,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没有出过任何丑闻,唯一遭受过批评的是她的抽烟嗜好。因为烟瘾比较大,她曾被戏称为“烟灰缸女王”,但丹麦2006年起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女王也作出“牺牲”,从此再没有在公众面前抽过烟。
女王在丹麦国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有人说,如果丹麦废除君主制,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第二天就可能当选总统。
夕阳中的波罗的海。韩磊摄
丹麦是对华最为友好的西方国家之一。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本人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女王曾于1979年访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按照惯例,丹麦君主在位时通常只访问一个国家一次,但三十五年后的2014年4月,女王再次访华,可谓前所未有。首次访华,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抽空逛了荣宝斋,还登上长城观光。第二次访华时,女王专门参观了北京故宫和苏州拙政园,对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赞美有加。
▼
♡ ♡ ♡ ♡ ♡ ♡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email protected]
♢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