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葬礼”,看尽人性百态,时隔11年,这日本片,我再推荐一次

一场“葬礼”,看尽人性百态,时隔11年,这日本片,我再推荐一次

皮皮电影 日韩男星 2019-03-12 21:30:29 630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微信号:ppdianying)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许多人都看过一个鸡汤故事

野田圣子是日本某酒店的洁厕员,她将酒店的马桶清理得一尘不染,甚至在清理完毕后拿水杯接上马桶的水一饮而尽。

这名洁厕员也因为极度敬业,职位一路攀升,最后当上了日本安倍内阁总务相。

野田圣子确有其人,但她这个喝马桶水的故事却是谣言,这些年许多人深信不疑,就是因为日本人的那种敬业精神早已深入人心。

皮哥曾经介绍过多部日本的“职业片”。

比如那部1985年的《蒲公英》,女主角是一位敬业的拉面店老板,她做一碗拉面就像艺术家画一幅画;导演伊丹十三是一位敬业的导演,为拍本片自己开了一家拉面馆。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部电影也是一部“职业片”,只不过这个职业有点特殊——入殓师,一个专门给死人化妆的职业。


《入殓师》丨2008

おくりびと

导演:泷田洋二郎

主演:本木雅弘 / 广末凉子 / 山崎努 / 吉行和子 / 笹野高史 / 余贵美子

《入殓师》于2008年在日本上映,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主演,并一举摘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桂冠。

影片讲述了一个入殓师从抗拒排斥到一步步接纳自己职业并为之奉献的故事,并借入殓师的视角观察了各种各样的死亡现场,由此生发出关于生死的终极思考。

影片开头,主角小林还是东京一个乐团的大提琴手,乐团解散后,他卖掉心爱的大提琴,和妻子美香回到老家山形县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林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名字叫“NK代理”,工作内容是“帮助人旅行”,他误以为对方是一家旅行社,便穿得西装革履前去应聘了。

面试时他才得知自己应聘的职业是入殓师,广告里所谓“帮助别人旅行”其实是“送死者最后一程”。而NK正是日文“入殓师”的缩写。

NK事务所长期招不到人,整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一个女HR。

小林刚和老板见面就被录取了,来都来了,面对高额的收入,已经长期待业的小林决定试一试。

但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一方面小林要克服内心对这个职业的偏见;一方面他还要瞒着妻子,假装从事体面工作。

他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可谓历经磨难,先是在拍摄入殓师工作流程时假扮死人,脸还被老板兼师父的佐佐木划伤;

后来跟着佐佐木亲临死亡现场,封闭小屋里臭气熏天,桌上的食物已长出了蛆,死者已经腐烂,呕吐不止的小林在师父的怒斥下乖乖处理着死者的尸体。

回到家的小林看到妻子做的炖鸡都直犯恶心。

可正当小林一步步熟悉业务成长为真正的入殓师时,妻子美香通过他遗留在家中的录影带发现了丈夫的秘密,无法接受的妻子赌气回到了娘家。

小林打算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邀请他喝酒,和他讲述了自己和逝去妻子的爱情故事,和他吃鱼白(鱼类的精巢)聊人生,用真情感化了小林。

小林顶着外界巨大的压力回到工作岗位。

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死人,每家告别遗体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气氛祥和,有的则相互埋怨。

小林内心的一份隐秘的情感也慢慢涌上心头。

原来他的父亲曾在他年幼时丢下家庭跟别的女人跑了,父子俩30年没有联系。

父子俩唯一的情感记忆就是在他年幼时和父亲互赠过石头,小林把父亲给他的石头用布包裹起来与幼时练习的大提琴一起珍藏。

每当翻出这块石头,他就会想起记忆里面容已经模糊的父亲,他拉着积灰的大提琴,婉转低沉的旋律仿佛在诉说他的心事。

小林的妻子深爱着他,离开不久后就自己回来了,而她此时也已经怀上了小林的孩子。

可面对妻子的恳求,小林依然坚守自己的职业。在夫妻重逢的夜晚,他得知澡堂女老板突然辞世的消息,带着妻子前去送老人一程。

美香第一次看丈夫工作,小林工作时那份认真投入深深触动了她,她已经从内心接受了丈夫的职业。

影片最后噩耗传来,小林几十年不见的父亲去世了,见惯了死人的小林却无法面对自己去世的父亲。

这时公司那位HR大姐姐讲述了自己当年无奈抛弃孩子的辛酸与无奈,小林受到触动驱车探望父亲最后一程。

这一次,他为父亲化妆,当他投入状态工作后,发现父亲的右手紧紧攥着不放开,他费了很大劲才掰开,发现父亲临终前手里攥着一块滑石——这是年幼时自己送给父亲的礼物。

父子间的心结瞬间被打开,小林送走了父亲,即将迎来自己的宝宝,在生死之间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看罢本片,皮哥有“三大感”与各位分享。

第一感是叙事的分寸感。

入殓师是与死人打交道的职业,涉及这一话题的电影必然会很丧,所以分寸感的拿捏非常重要。稍不留神,要么用力太猛,让人看了心里添堵;要么蜻蜓点水,使得故事浮于表面。

很显然本片的导演在叙事上下足了功夫,无论讲故事的节奏,还是人物间的冲突都处理得细腻如丝,仿佛片中大提琴那悠扬的旋律。

比如影片开头妻子得知小林瞒着他买了天价的钢琴,短暂不满后,温柔说了句:“我去做饭了”,将一场冲突化为无形。

比如小林第一次接触死者,他看到屋里破败的场景先是呕吐不止,后又强打精神去抬死者的腿。这是一种善意的调侃,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比如影片将生死的人生道理,碾作粉末,融在大提琴的旋律里,融进小林与老板的谈话中,融入妻子柔情似水的眼神中,我们不会有一种被说教的感觉,片中人物生发出的那些感悟都合情合理,如沐春风。

有人批评本片设计感太重,但皮哥觉得这种花心思设计出来的分寸感照顾了很多人的感受,两个字:舒服。

第二感是职业的荣誉感。

一个大提琴手“沦落”为一个入殓师,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日本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

尽管影片里也交代小林从事这份职业时也曾遇到过来自朋友、妻子及社会上的压力,但只要他真心热爱这份工作,那些阻力都可以忽略不计。

影片最后,小林面对殉葬人员情绪激动,妻子美香柔声细语地和对方解释:“我的丈夫是殉葬师”,这份发自心底的自信让人动容。

设想一下,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这人必定会被标上傻蛋的标签。

他的亲朋好友肯定会对他轮番轰炸;

他的妻子甚至会和他离婚;

甭管他多爱这份职业,他的社会评价不会因此提高。

毕竟在我们眼里,一个敬业的入殓师和一个吊儿郎当的入殓师没啥区别。

但日本人就有一种天然的职业荣誉感,去日本旅游,即使是最卑微的服务员,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焕发的精气神很不一样。

也难怪老罗都要拿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包装自己。

第三感是死亡的仪式感。

往期文章,我们介绍过很多探讨死亡的电影。

《爱在记忆消失前》讲得是身患重病的夫妇在死亡到来前开车拥抱最后的绽放,让人看着很燃;

伊丹十三的《葬礼》同样讲述日本人的死亡,但它借死亡讲人性,比如葬礼上死者的女婿还和情妇野合,让人看着五谷杂陈。

本片则借入殓师这一职业讲述了死亡的仪式感。

小林和老板工作时从来都穿着笔挺的西装,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他们工作前双手合十、焚香、洗手、鞠躬,仿佛虔诚的教徒。

片中一个细节,社长抽完烟后将剩下的烟蒂放入随身的烟灰夹里,一看就是讲究人。

开始工作后,他们给死者化妆时会问家属选择男装女装,他们给死者脱衣服要从右到左,他们给死者擦拭身体时拿布遮盖保护隐私,他们甚至会录制视频,让整个化妆流程成为一套程式化的动作。

这些条条框框乍看死板,但一旦坚持下来短期看会成为行业标准,长期看会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符号。

毕竟一个连面对死亡都如此优雅的国家会让他的任何一个对手都感到敬畏。


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忍者爱吃鱼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