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90年代的上海亭林镇和50年代的香港春风街

《乘风破浪》90年代的上海亭林镇和50年代的香港春风街

章鱼四宝饭 港台男星 2017-02-01 03:43:13 231

乘风破浪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超出预期值的电影,无论这是不是一部韩寒的作品,观影感受都是愉悦的。和《后会无期》相比,我并不认为导演的韩寒更加成熟了,这只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电影,但有着一样的作者属性。



关于致敬



这是一部很明显的致敬电影,之前我写过的一篇陈可辛导演的《新难兄难弟》(原文链接:《新难兄难弟》—梁朝伟喜剧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新难兄难弟》中,梁朝伟是梁家辉的儿子,不满自己的父亲一生尽心尽力只为兄弟朋友而忽略家庭,机缘巧合穿越到父亲年轻时居住的春风街,在和父亲一起生活的一段日子里,渐渐理解了父亲,完成了父子的和解。

 


在《乘风破浪》中,邓超是彭于晏的儿子,对父亲颇有成见的邓超因为一次车祸穿越到彭于晏的年代,同样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认识了母亲,重新认识了父亲,最终也完成了父子的和解。

 


除了故事结构和形式,两部影片中仍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前者植入了李嘉诚这个历史真实人物,后者植入了马化腾这个真实人物。而同样儿子对自己的父亲不满,但当同甘共苦过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理解和尊重,并没有试图改变自己的父亲。

 


甚至有许多抖聪明的小细节都很类似,比如梁朝伟看到小龙背着小孩子踢足球,他警告小龙以后不许背着梁家辉的孩子(即自己)踢足球;邓超要求彭于晏不要用脚踢自己孩子的脸(即自己)。所以很多人说这电影是抄袭而不是致敬。

 


然而我完全不这么认为,虽然还比不上前作,但我们该高兴还能在电影院中看到这样的作品。

 

韩寒模仿了前者的故事形式和包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影片的内核讲的是对90年代生活的怀念。我相信陈可辛拍《新难兄难弟》也并不是想拍一个关于穿越的故事,而是想拍他对50年代的怀念。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部影片想表达的精神和这个形式无关,而在于他是否触动了观者对那个时代的情感。

 


对于这一点,韩寒毋庸置疑是成功的。



片中有一段戏,是邓超要去找赵丽颖,要求彭于晏在天台等他回来,彭于晏就真的在天台上等了一整晚。这才是那个年代的精髓,而在我们现在早已缺失的东西。木心先生有一首现代诗很有名: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大概木心先生所描述的少年时,等同于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少年时。我说了等你回来,哪怕一晚上都要等在那里;我们出来混不碰女人不绑小孩,还要通过谈判达到和解的目的;我们爱一个女人是从4岁开始一直到结婚,因为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

 


陈可辛镜头中的春风街是那个72家房客时期的香港,大家过的贫穷但互相帮助,正如梁家辉所信仰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韩寒镜头中的亭林镇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狂风巨浪前夕的暗流涌动,牺牲了一大批彭于晏一样的有志青年。


 

关于缺陷



有人说这是比《后会无期》更加完整和进步的作品,这点我不同意。反而我还是更喜欢《后会无期》。因为作为公路电影可以忽略掉很多故事的逻辑和叙事的难点,而《乘风破浪》则完美的撞见了所有难点。

 


首先对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交代得过于潦草。在《新难兄难弟》中,陈可辛完美刻画了父亲为人仗义的老年形象,通过儿子、通过旁人也通过他自己,儿子对父亲的不满也顺便突出,即梁朝伟讨厌梁家辉处处为朋友着想而不顾及自己的家人。

 


但《乘风破浪》中片头交代的父子矛盾似乎和整部影片没什么关系,邓超在夺得冠军之后的获奖感言似乎是在说父亲不相信也不支持自己的选择,而穿越之后邓超口中变成了父亲的幼稚和不切实际。所以解决的矛盾和抛出的问题根本就是不对等的。

 


另外反派角色刻画是有问题的。我们其实看不出李荣浩饰演的大哥和徐正太一帮人有多么大的利益冲突。两方的初始矛盾是徐正太的“场子”挚爱歌舞厅,李荣浩想拿这块地,徐正太不给。


 

但李荣浩似乎没有逼得正太帮走投无路反而很客气,即便抓了二人最重也就废了一条腿,也没提歌舞厅的事儿。反而是六一执意要找李荣浩报仇这事儿有些想不通,一个人独闯虎穴也就罢了,一条腿换一条命这个逻辑也是说不通的。

 


同样李荣浩杀人动机也不存在,那么多保镖和小弟在场明明可以简单解决问题,而作为这么有钱有势力的一个人物这么轻易就频繁选择杀人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说到底这个反派是为了正面人物而反派,失去了本身的属性。

 


还有许多小的毛病,比如穿越得太过随意毫无信服力;比如根据《时空法则》即便可以穿越但穿越者是不可以和自己的本身发生任何互动的;再比如时间的设定很有问题,因为在片中99年出生的邓超其实是一个23岁的青年,这设定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关于韩寒



片中有一句台词是致敬《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这句话在《牯岭街》中是从小明嘴里说出来的,一个饱尝了人间冷暖的少女,看透了这个刻薄的世界,所以她一直在改变自己以求得在这个不会变的世界中更好的生存。

 


而这句话在徐正太(彭于晏)口中,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宣言。徐太浪(邓超)紧接着说,这个世界是会变的。悲凉在于,这是一个世界都在迅速地不停改变的时代,却已经难寻一个不改变自己的人。

 


很明显,这是韩寒自己相对世界说的话,他正是那个不肯改变自己的徐正太,正在挑战全世界。


 

片中的许多设定都很有意思,比如徐正太把大把钱都砸在了投资录像厅上,比如屯了一皮箱的BP机妄想着发一笔横财。这些第一眼看上去是笑点的包袱实则是韩寒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包括整个帮派和马化腾的格格不入,徐正太一帮本有机会发财,却不屑于也不肯去迎接这个机会,最终分道扬镳。你可以觉得这是荒唐的行为,也可以认为这是无谓的挣扎,但他并不打算做出任何改变,相反他还会高高抬起头颅,向世界宣扬他的幼稚,并以此作为骄傲。

 


同样地我认为好导演需要有自己的标签。比如王家卫的文艺、比如杜琪峰的克制、比如昆丁的台词和奥尔特曼的群戏。这就是所谓的“作者电影”,好的导演应当有自己明确的风格和印记。

 


毫无疑问韩寒做到了这一点,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来自小镇的青年在迷茫中坚持着自己对抗着世界;那些模仿着周星驰以反差做笑果的包袱;那些用笑容掩饰的伤口;都是韩寒电影必备的元素。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徐正太和牛爱花的婚礼,当三人在台上唱起上映前饱受争议的《男子汉誓言》,真真正正打动了我,有点像志明和春娇唱《最后的玫瑰》,有点像《柔道龙虎榜》三个人叠罗汉拿红气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是那么地美好。

 


P.S.

·邓超穿越过来遇到的小偷,扮演者是李安的儿子李淳



·邓超和赵丽颖在杂货铺前的对话,是《后会无期》中袁泉和冯绍峰告别的地方,当然袁泉赋予了这个地方更美好的回忆。



·  邓超在桥上等赵丽颖,回头看到四个人站在桥下,让我想起了星爷的《食神》



MORNING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