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校友:脚踏实地,莫负春华 | 治学大家谈

王旭校友:脚踏实地,莫负春华 | 治学大家谈

兰州大学 内地男星 2020-02-17 15:41:00 565


脚踏实地,莫负春华


受疫情影响,城市里的车少了、人少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像是一下子被摁了慢放键一样,简单了起来,也让平时匆匆奔忙的我们,放慢了脚步。走在上班路上,我惊讶地发现,冬天的黄河水是那么清澈,金城的天空是如此湛蓝。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基层的工作者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奋战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亮色和温暖。

打开手机,微信、微博、头条等信息“车站”却似乎都开启了“春运”模式,宅在家里的人们也纷纷走上internet步行街,川流不息,摩肩接踵,推送消息的频率都大大高出以往。作为兰大校友,我经常浏览母校的公众号,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前几天看到在严纯华校长的倡导下,学校推出了“治学大家谈”这个栏目,我仔细拜读了任继周、李吉均、严纯华、南志标、李灿等院士和母校老师、优秀学长学弟的文章。平实的语言、闪耀的思想,结合各自经历的精彩分享,让我这个已经离开校园近30年的学生,恍如又回到了课堂一般。课堂上老师同学们关于读书治学、人文道理、济世方略的真知灼见,让台下的自己深受启发,渐渐让我这个“旁听生”有了“举手”的冲动,想走上讲台,参与课堂交流发言。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感受,和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共勉。

1986年,我考入了兰大数学系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无论是用当时还是现在的标准来看,实在算不得是一位好学生。入学第一学期《数学分析》就挂科了,自己就萌生了转系的想法,当时的系主任陈文原(山原)老先生是一位特别可爱慈祥的老头,但在学生转专业上要求却是非常严厉,他明确提出“若转系,先退学”,由此断了我的退路。我只好静下心来,硬着头皮,认真面对枯燥的算法、模型和函数。数学系的老师们授课都非常严谨认真,学生读书也非常刻苦。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秦城林、朱正佑、伍渝江、赵双锁等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我有时能花几天时间求证一道函数方程。大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潜移默化的训练,让我在以后工作中受益匪浅。1990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甘肃省委机关工作,后来因工作需要去了好几个地方。回首30年的工作经历,遇到过许许多多的挫折、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每一次都积极面对,不断去总结归纳经验教训,我们就会积攒越来越多的信心和能量,实现更多的人生可能。






踏实干好每件“小事情”





一毕业就到省委机关工作,这对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变。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自己整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懵”。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种“落差感”。我在综合信息处工作,本想着自己学的专业当时在机关是比较前沿的,应该是和计算机打交道,能够施展一番拳脚。开始工作后,我才发现和预想的压根不一样,根本用不到自己学过的编程。刚开始领导给我安排的工作是打字、取报纸、值班。打字当时用的是五笔字型,可能大家都觉得让大学生去当“打字员”是“大炮打蚊子”,包括我自己起初也是这么想的。但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我竟然都不会,必须得从头学起。当时有同事对我说,你学计算机的怎么都不会用五笔字型呢?我感到压力巨大。当时单位上只有两台用于工作的486电脑,不可能独占,为了方便学习,我拿着“纸键盘”,压到了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憋着一股劲儿,一有空便练习琢磨,一段时间后能够胜任工作了,一下子高兴得不得了。综合信息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编发信息专报,我特别渴望能够参与。但作为新人,在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做的工作就是校对,省委领导的讲话通报和同事每天编发的信息由我送到印刷厂,等着清样出来后校对错误,每天下午按时按点做一样的工作,照样乐此不疲。其实在校对的过程中琢磨学习老同志编写信息的角度、标题的拟定、内容的提炼;在校对领导讲话稿中了解掌握全省某一项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安排部署,熟悉各种排版的结构要求、形式符号,学习各类公文的格式标准,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和提高呢?后来当我参与信息核心业务时,上手就很快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楼大厦都是通过一砖一瓦、一层一层建造起来的,我们要成就大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小积累自然会有大收获,把每件平淡无奇的身边事、琐碎事做好做实,便是对自身定力和心态的最好历练,更是为我们行稳致远铺就一块块牢固基石。






培养严谨细致的专业思维





有不少同学在参加工作之后,都会面临这样的灵魂拷问:“你是学计算机的啊,那帮我修一下电脑”“你是学经济的啊,那帮忙看看这支股票怎么样”……也经常听到有人讨论这种问题“大学生学的许多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基本上都用不到,大学课堂是不是应该改革?”虽然大家在读大学的时候,都有就读的专业,老师也会系统地教授我们专业知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大学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大学”,除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因为她是探究“大学问”的,是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的,是塑造训练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是学习践行踏实做人、用心做事的道理的,而不仅仅是掌握几项技能而已。有许多优秀人才最终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和他当初所学的专业大相径庭,但在他们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有严谨细致的专业态度,而不仅仅是专业背景。大学是这种态度和习惯养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无论就读哪个专业,当你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接受学术训练时,默默培养的便是一种专业严谨的思维习惯。步入社会,坚持这种抽丝剥缕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作风,是我们做好工作,特别是解决难题、推动落实和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否则,便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情况。记得多年前有个晚上我在单位值班,某市报了一个突发情况,两个地方的老百姓械斗,我按照常规上报了中办。但那天晚上中办值班室给我们打了一夜的电话,一直追问省里和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要求了解事件的组织者,有没有什么背景和目的,双方具体多少人?当时因为自己对这个事件整体情况的粗忽上报,影响了真实情况的时效性和上级领导决策的针对性,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记得我们整夜都在不停地补充上报。我真没想到,考虑不周全、细节不严谨,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良久,也收获了不少。此外,坚持这种专业严谨的思维习惯,也是让我们永葆生活和学习热情的一剂良药。面对“朝九晚五”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不少人可能会产生“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但我认为,当你以一颗向上的心、敬畏的心,仔细地、认真地探究每一天的意义时,你便会发现一个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微观世界,会渐渐理解“逝者如斯夫”“人永远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的真正含义,每一天的自己都是全新的。






勇于做“独树一帜”的人




兰大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作为校训,是全国唯一一个嵌入人名的校训,这个人名也几乎是每位兰大人记住的——辛树帜老校长。他拒绝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聘请,扎根黄土地创办兰大的故事,深刻阐释着母校“独树一帜”的精神追求。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如今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从个人层面来讲,母校校训是与每个学子的未来相通的,强调个体独立性。但母校校训更是在充分肯定个体价值的基础上,从集体、社会、国家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让我们在年轻时便播撒下一颗爱国奋斗的人生种子。脚踏实地,却时刻仰望着璀璨星空;求实进取,但却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君子慎独,却能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这是专属于兰大人的一种“逆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天,在疫情阻击战中,到处有兰大人的身影,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兰大人将物资、爱心和担当送往抗“疫”一线,兰大一院、二院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投身在救治患者、驰援武汉的工作中。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兰大人,当他们面对“孔雀东南飞”时,毅然选择“逆向飞行”,留在西北、留在甘肃、留在兰州发展。兰州市从2018年开始,仅两年时间就引进了563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这其中兰大学子就有217名,占到了将近40%,我想这便是很好的例证。在这其中,绝大多数因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进入党政机关工作,解决了机关单位高层次人才短缺,后备队伍不足的问题,为兰州市未来的发展储备了人才支撑和力量。李大钊曾经在《青年与人生》里对年轻人发出这样的号召“现代的青年,应该在寂寞的方面活动,不要在热闹的方面活动。应该在痛苦的方面活动,不要在欢乐的方面活动”。100年过去了,这种把民族、祖国背在背上、放在心里的“逆行”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反而会历久弥新。有这样一群胸怀大志、理想远大、敢于“逆行”的兰大青年学子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兰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莫负春华,砥砺前行,以奋斗之笔,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简介


王旭,兰州大学86级数学系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本科生,07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教务处

编辑 | 罗清敏

责任编辑 | 韦世龙

主编 | 肖坤

点击“阅读原文” 专栏持续更新中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