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余温散退,本以为会沦为炮灰的2月份,没曾想迎来了一丝惊喜。这或许要归功于《极限特工3》、《爱乐之城》两部海外进口片及元宵节、情人节两个档期的加持。
一年一度的情人节虽是爱情片们的“争宠之日”,但只有2014年情人节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成功上位,以1.22亿票房成功拿下当日票房冠军,单日票房占比50%以上。去年情人节虽创造6亿票房纪录,不过打着爱情元素的《奔爱》、《谋杀似水年华》却沦为炮灰,口碑票房全军覆没。
今年情人节档主打的《爱乐之城》、《疯岳撬佳人》、《合约男女》三部爱情片拿下46%排片,单日票房贡献仅为36%,对比《极限特工3》,不到30%的排片,却拿下单日40%票房。其中,《爱乐之城》、《极限特工3》均为进口片,排片占比48%,票房占比为60%。
由此可见,好莱坞大体量影片虽面临观影疲劳处境,却依旧成为票房产值较高的类型。而同打爱情元素,国产片在排片、产值上依旧逊色于进口片,这或许是情人节该留给行业的反思。
截止到22:00,情人节档期票房为3.61亿,据初步估计,今年情人节档虽不能突破去年6亿票房纪录,但保守数据或在5亿左右。
6年情人节档,爱情片依旧难成主导
自2012年中国影视市场大热以来,除春节、国庆两大假期成为各片争先上映的档期外,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也成为各大爱情片争抢之地。
今年的情人节虽是工作日,但跟以往工作日票房数据对比来看,情人节观影热潮确实比日常高涨。今天各大影院更是花费不少心思进行节日装潢,不少影院门口摆上了仿真桃花树。今日首映的三部爱情片中,《爱乐之城》更是成为恋人首选,且预售票房就达4000万元。
回顾近6年的情人节档期,次日市场虽能牵动不少情侣走进影院,但成为票房贡献主力的往往不是烘托节日气氛的爱情片,当然2014年的《北京爱情故事》除外。2014年恰巧情人节档与元宵节重叠,同时期上映影片从知名度和明星阵容上都不及前者,加上《北爱》的IP效应,再配上情人节的氛围,才能够从情人节档期中脱颖而出。当跟同年其他档期的爱情片《分手大师》、《后会无期》相比,票房优势不再。
纵观2012年—2017年情人档票房成绩,前五年虽呈不断上升趋势,尤以去年增长速度最为明显,但鉴于去年资本泡沫下,这里面难免掺杂水分,今年情人节票房成绩虽未超过去年,但相对于春节档票补热潮,这个数据相对真实客观一些。
历年上映影片虽有不同,但大体趋势上却曾呈相似趋势。回顾近6年的情人节档期,爱情片为何难以在此日成为票房主导。主要分为以下原因:
1、票补政策的驱使,情人节档期变得不再特殊。如果说情人节主打的“爱情”元素可以驱使恋爱、渴望的恋爱的青年男女们走进电影院,那么当越来越多的“3.14”“4.14”甚至七夕节都开始打着“爱情”的标签来吸引这部分群体时,情人节档期的节日氛围变得不再那么特殊。尤其在票补政策大力实施以后,观影不再是个挑节日才兴起的娱乐活动,而电商票补政策的实施,情侣观影频次的提升,情人节也慢慢沦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节日。更有部分观众根本不看影片类型、质量,跟着票补走,什么影片便宜看什么。
2、春节档、元宵节档期影片的夹击。前有春节档影片的强劲之作,又有元宵节新上映的部分影片,那么给予爱情片空间的情人节档期所剩空间寥寥无几,这是历年情人节档期的处境。比如今日上映影片中,除了《爱乐之城》、《疯岳撬佳人》、《合约男女》三部上映爱情片外,春节档的《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元宵节档的《极限特工3》、《决战食神》,都在瓜分着情人节这天的票房,同期上映的爱情片《欧巴的情人》排片近乎为0。
3、中小体量影片难抵挡重工业大片的打压。目前来看,对《爱乐之城》、《疯岳撬佳人》、《合约男女》造成冲击最大的则是元宵节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极限特工3》。近年来,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虽出现审美疲劳趋势,但从特效、票价上来讲,观众普遍认为,好莱坞大片水准虽大不如前,但对比中小成本影片,票价上是值得的,这也是近年来国产片数量虽远远超过进口片,但产值上却远远落后于进口片的原因所在。
口碑爆棚的歌舞片为何在中国难成爆款?
今年爱情片虽然未成功打破情人节档期的魔咒,但进口片《爱乐之城》却以文艺歌舞风风靡了全球。金球奖七提七中,奥斯卡十四项提名的成就也追平了《泰坦尼克号》和《彗星美人》的纪录。2月12日晚揭晓的英国电影学院奖,更是包揽最佳影片奖在内的5个奖项。如今,它依旧奋斗在收割奖项的道路上。
据了解,电影《爱乐之城》成本仅3000万美元,目前已在北美揽获1.26亿美金。按照目前的成绩来说,收回成本甚至盈利都不在话下,但是口碑爆棚的这部好莱坞歌舞片为何没能逆袭《极限特工3》在中国票房市场脱颖而出?
不少业内人士给出回应:获奖专业户受众面偏窄,而国内观众对于歌舞片还没有形成观影习惯。从2014年的《冰雪奇缘》和2016年的《海洋之歌》的惨淡票房就能看出,好莱坞传统歌舞式的电影在中国并没有多少市场,即使是《let it go》这样的传唱度都无法改变现状。相比较,中国观众更喜欢《极限特工3》、《疯狂动物城》这样制作精良、剧情又有特色的电影(非歌舞类)。
尽管《爱乐之城》在引进国内后,提前数天进行点映,但是好莱坞剧情片,尤其以歌舞类元素为主,在类型上很难打动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同是歌舞类电影,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两大国产片却能够在春节档拿下20多亿票房,这里面离不开的还是成龙、王宝强两位接地气的名人效应。相较情人节档期,春节档更适合“合家欢”的氛围,这类唱跳、打闹的影片也符合全家人观影氛围,更主要的是,这两部类似歌舞片的电影主打因素并不是以爱情为主,而中国人观影从来不单是以口碑为主。
《爱乐之城》在中国—成也爱情,败也爱情
《爱乐之城》引进中国,一刀未剪,从这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符合全球观众定位的电影。但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却毫不掩饰创作初期的忐忑,“曾经我以为《爱乐之城》差点完蛋了”。
《爱乐之城》的构思比《爆裂鼓手》要早得多,从2010年起,这位85后导演就已经着手筹备这部歌舞片,但看好莱坞发展趋势,歌舞片已经边缘化,就像电影中男主所执着的一样,他所关注的爵士乐已经被遗忘边缘化,而《爱乐之城》也面临着被投资公司遗弃的处境。外媒曾无情地评价道,“他们尝试的是绝种类型。”
虽然市场状况决定这只能是小众文艺电影的狂欢,但能够在中国公映已实属难得,近年来中国海外引进片也呈多样化趋势。《爱乐之城》的公映价值,不在于票房的高低,而在于重申了好电影的定义。目前,国内观众对于类型的歌舞片还未形成观影习惯,但这样的影片引进多了、排片高了、票房上去了,或许才能帮助中国观众摆脱好莱坞大片观影疲劳的困境。
当然,对比之下,商业性质的歌舞类电影更容易突出重围,这类电影主要以表达情节为主,主要细分为以下三类品种,这或许是中国电影值得借鉴、突破的电影新类型。
1、有关舞蹈的人和事为题材的电影
在电影中,舞蹈是带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比如这部上映的《爱乐之城》,男女主相遇、相爱及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歌曲、舞蹈为推动的环节。香港也曾出品过一部以年轻舞者担纲主演的电影《狂舞派》,出乎意料之外地叫好又叫座。在这些电影中,大段以MTV式快速剪辑手法呈现的舞蹈,被穿插在极尽煽情能事的文艺剧情之间,足以让观众荡气回肠之余,又目不暇给。而内地上映的国产歌舞片中,尤以周杰伦的《天台爱情》获得过亿票房尤为突出。
2、改编自百老汇歌舞剧的电影
在纽约百老汇Broadway和伦敦西区West End大亨们的操作下,百老汇歌舞剧把舞蹈、音乐和戏剧完美结合起来,一直是商业娱乐项目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产品。比如《西区故事》、《窈窕淑女》、《仙乐飘飘处处闻》、《俏红娘》、《歌厅》等,都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目前国内还未出现类似的影片。
3、印度宝莱坞歌舞电影
印度电影制作非常蓬勃,国内电影市场庞大,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好莱坞,比如曾在中国大火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印度歌舞片的优秀代表。而今年上映的《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两部影片中所呈现的印度舞蹈元素也是借鉴于宝莱坞歌舞电影模式,可见印度歌舞片对中国歌舞片电影的影响之深。
情人节打着“恋爱”的旗帜,虽然会对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助力和贡献,但这种节日助力毕竟只有一天,《爱乐之城》想要凭借情人节档期杀出重围除了内容本身的PK,还有待于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市场的选择。
点击图片就可报名
>> 热文 <<
2016电影|2016电视|2016VR|2016直播|2016电竞|2016泛娱乐
阿里影业|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腾讯
艺人经纪|天价片酬|“限韩令”|欢喜传媒
《爵迹》|《一粒红尘》|《我是歌手》|《一句顶一万句》
林丹|包贝尔|刘恺威|《如果蜗牛有爱情》
林依轮|南派三叔|贾乃亮|白一骢|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