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钢、李志伟、张远、陈义4位测绘工作者获2018年度“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

杨伯钢、李志伟、张远、陈义4位测绘工作者获2018年度“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

慧天地 内地男星 2018-09-22 00:00:39 629


点击左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简介

 

夏坚白是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绘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大地天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之一。他是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先驱,测绘教育与测绘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为表达对夏坚白的纪念,激励测绘工作者和测绘学子学习夏坚白“忠心报国、敬业乐群、求是创新”的崇高精神,学习老一辈测绘工作者忠心报效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毕生献身测绘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一丝不苟、教书育人的严谨治学风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推动我国测绘科技事业不断进步、测绘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利用45年周年院庆时有关单位、仪器厂商、校友的捐款,于2002年设立了“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在2008年 5月14日得到国家科技部行政许可审批,正式注册登记(国科奖字[2008]44号),成为科技部准予登记的第182个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更名为“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用于奖励在测绘行业做出突出成绩的测绘工作者和在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测绘专业学习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负责承办,至今已奖励十七届。

“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的设立,得到了国家测绘局、各省、市、自治区测绘局和中国测绘学会的大力支持。该奖在测绘行业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推动我国测绘科技进步、测绘教育发展、测绘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获奖者:杨伯钢


  

杨伯钢同志现任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测绘工作34年来,始终奋战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生产和科研一线,为北京市和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执着坚守干事创业,孜孜不倦硕果累累

他不懈追求,实现自我,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大学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博士后杰出英才等诸多荣誉。

主持工程和科研项目数百项,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和优秀工程奖49项,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76篇,获得发明专利8项,主编国标、行标和地标19项。

二、投身科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填补空白。

主持城市地形图测绘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全球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内外业采集、建库一体化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动态更新,成果推广到全国50多个单位。

主持北京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完成管线采集系统、信息化管理及共享应用系统的研究,解决综合地下管线采集、编辑、入库一体化和管线信息化表达等技术难题,创立了管线信息化整套动态管理与更新机制。

主持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及常态化监测,研究了全流程、多种类、立体化的地理国情监测指标体系、技术方法,构建了数据快速获取、自动化处理、智能化分析、典型化应用的监测技术服务体系,首创了地理国情信息“基本汇总-综合统计-专题评价”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主持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不动产测绘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构建了不动产测绘标准体系,进行全流程技术研究和软件研发,创新了多源、多空间基准、多精度不动产测绘数据转换模型,构建不动产测绘生产、整合、服务、管理“一体化”整体工艺流程。

三、全力打造学会品牌,行业领先促进发展。

他不忘社会责任,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当选北京市第九届党代会和中国科协八大代表,曾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测绘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在他的领导下,北京测绘学会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获得社会组织评估“5A级学会”、成为首批“百强社团”创建单位,多次被评为中国测绘学会、北京市科协先进集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建言献策,推动科技进步,学会业已成为北京市科协的智库、科技工作者交流的园地、社会科普的基地。


获奖者:李志伟



李志伟,1974年8月出生,湖北人。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杰出校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首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等计划。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微波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大地测量与地震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测绘学报》、《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Geodesy and Geodynamics》、《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科学》等期刊编委。

近二十年来,围绕突破大气限制、构建“高精度InSAR三维地表形变监测”体系,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发现了大气影响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理论上更完备的三阶统计量频谱模型和各向异性随机模型;提出了通过函数模型引入高程信息和融入多源资料的高精度InSAR大气校正模型,提升了大气水汽对高程的敏感度;提出了兼顾干噪声滤除和条纹保持的最小二乘滤波算法,建立了量化的综合目标函数,既能最大限度滤除噪声,又能充分保持条纹信息,解决了国际经典模型只考虑噪声滤除的缺陷,拓展和丰富了干涉图滤波理论;引入方差分量估计和Kalman滤波,建立了包含函数模型、随机模型、估计准则、精度评定的InSAR三维形变估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多源异质几何与物理量准确定权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三维形变序列的准实时监测,大幅提升了InSAR的科学和工程应用能力。发展的大气改正方法被德国GFZ科学家用于改进斯坦福大学StaMPS软件的结果,并被印尼技术评估局专家评价研究阿拉喀拉喀托火山唯一可选的策略;提出的滤波方法被日本京都大学学者称为“Li滤波器”,并证明是最有效的去噪方法、相位解缠前最适合的滤波方法。由于成果的国际影响,受邀在地学顶级刊物《Earth-Science Reviews》(影响因子7.0)发表InSAR三维形变监测综述文章;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首个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已投资90亿元),保障了基地的安全运营。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arth-Science Reviews》、《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desy》、《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SCI他引700余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获奖者:张远



张远,历任重庆市勘测院院长,兼任市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副局长,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市1997年直辖,由测绘行业管理调整为行政管理,当年重庆市测绘行业无论是人才、基础测绘、科研成果底子十分薄弱。通过20年的努力,重庆市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张远同志积极思考谋划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努力争取一切可能对事业发展的支持,积极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从2001年牵头制定《数字重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纲要》,2007年、2011年的几轮发展规划,到组织实施规划,几轮规划全部按期并适当提前实现目标。从3S技术普及,测绘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重庆的测绘事业产生了蝶变。张远同志团结和带领大家营造了良好的测绘事业发展空间,他身体力行,积极作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谋划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创新发展,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思维,在政务大数据共享、开放及应用,“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地理设计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等方面成绩突出。主要创新业绩如下:

1、组建创新团队,建立重庆市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以地理空间技术为基础,组建跨领域、跨专业、创新意识强的大数据团队。编制了13个应用领域的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主题目录,《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大数据标准,建成了全重庆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成为重庆核心的大数据基础设施。

2、实现重庆市部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跨部门协同应用。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全市已有924个政务信息系统与市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率达83.7%。实现了全市54个市级部门共享数据、协同办公,共汇集全市政务大数据200亿条,数据调用达1.6亿次,日均调用数据2900万余条。

3、牵头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机制保障建设。牵头制定重庆首部政务大数据地方立法《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为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利用水平和政务服务能力提供了立法保障。

4、国内率先完成“数字重庆”建设,创新建立“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牵头编制了《智慧重庆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纲要》,出台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编制了《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重庆市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等标准规范。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提前完成国家与地方合作共建的“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5、创新开展地理设计实践,国内首次构建完整的地理设计理论体系,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提出“地理调查-地理分析-地理评估-地理监测-地理设计”技术体系,主持编写《地理设计理论、技术与实践》专著,2016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在城乡规划、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广泛开展地理设计应用实践,成效显著。


获奖者:陈义


陈义,1960年3月生,浙江湖州人。现任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GNSS、摄影测量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上海市计量测试学会理事;是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国家注册测绘师;担任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从教36年以来,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每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秉持“教不严,师之惰”的理念,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教学,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担任过十余门测绘学科的主要课程和实习的教学指导工作,经过多年积累,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两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36年来,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坚持以技术进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子项目1项,省级基金项目2项,参与的部分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约40篇,其中SCI、Ei收录十几篇,其中有一篇论文获测绘学报2015年度优秀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2006~2012担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经过多年努力,在测绘界各位院士的大力帮助下,在兄弟院校的支持下,使“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并且于2012年5月,使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升格为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上升空间。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参与测绘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的制定,积极参加两委会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大学生论文比赛等各项活动,认真履行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测绘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职责,指导国内各高校测绘专业建设,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来源: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管理委员会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会议通知|关于召开第九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的通知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7位顶尖科学家获奖!
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编辑/盛兆阳 审核 /盛兆阳 孙浩南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