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赖有你,张国荣出道丨《念荣》 凤凰书品 港台男星 2016-04-15 12:09:33 163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点击上方“凤凰书品”可订阅哦!念荣 全赖有你:张国荣出道 牛仔裤是什么?裤子,蓝色的裤子,用厚实粗布造的裤子。 不,牛仔裤不一定是蓝色的,也可以是黑色、红色、紫色、白色,有很多很多种颜色的。 那么,牛仔裤就是……裤子,用厚实粗布造的裤子。 牛仔裤也不一定是用厚实粗布造的,休闲款式的牛仔裤也会用上轻薄的布料制造。 那么,牛仔裤就是……裤子,纯粹的裤子。 无论给它扣上什么牌子、是谁设计的也好,牛仔裤就是裤子。男人们穿着它上班,粗犷而率性;女人们穿着它逛街,潇洒而媚惑。牛仔裤的款式纵使千变万化,也还是一条裤子,只是它早已被人们赋予了诸多观感和诠释而已。 回到香港以后,年仅十九岁的张国荣或许觉得牛仔裤对他的意义就是每个月不过几百块钱的工资。 “不要回英国了。你爸爸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张潘玉瑶──张国荣的母亲如是说。 晚年瘫痪的张活海认定自己活不长了,就像所有传统的中国爸爸一样,他希望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子女们都能在身边相伴。然而,现实却出乎他们夫妻所料,半身不遂的张活海在病榻上熬了十几个年头才终于撒手人寰……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回港的日子里,张国荣过得有点无聊。年纪尚轻的他既不想工作,又不打算立刻回爸爸的洋服公司帮忙。于是,他选择到一所私立中学当插班生,读的是中五。由大学生变成中五插班生,张国荣倒不觉得委屈,英文程度远比同学们优异的他只管利用这段时间专心修好中文[1]。 学业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张国荣还是对这样的生活不太习惯。在英国待了好几年之后,突然回到香港跟家人一起住,他总觉得有点不自在。那时候,张国荣渴望一个人搬出去,整天想着赚钱租房子的他毅然出来打工。 最初,他找到一份在跑马地卖鞋的工作,月薪是八百块港币。做了两个星期之后,他不干了。然后,这个生于小康之家的青年居然又跑去卖牛仔裤了[2]。 张国荣卖牛仔裤,现在想来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但是香港在七十年代正值经济起飞时期,身处这样一个潮流之中,年轻人都想靠着双手为生活打拼,更何况卖牛仔裤比卖鞋赚的钱更多,一千元的月薪对当时的张国荣来说,也算是个颇吸引的数目。 打工,算是踏入社会了。张国荣这才发现,赚钱原来真的很困难。卖牛仔裤可不是光站在店里,介绍一下裤子就行了,还得跟其他店员,甚至是跟主管“抢客”,因为牛仔裤卖的越多,拿到的佣金才越高。 “先生,合共三条牛仔裤,盛惠……” 一些比较大宗的生意,不消说,当然轮不到初出茅庐的他来接,统统都被主管们抢去了。 卖牛仔裤卖了两个星期,张国荣又辞去了工作。他知道自己想干的幷不是这些,但是又怎么想都想不到该做什么才好,只能茫然地在家里呆坐…… 找裁缝量身订造衣服已经不流行了,满街的成衣店门庭若市。张国荣眼看爸爸的洋服店抵不住竞争,从一家大铺子变成了半家店,无能为力的他切身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然而,“TailorKing”张活海的人脉也真不是盖的,虽然洋服生意不及从前风光,他本人又正被病魔折腾,但张国荣还是通过爸爸的关系到了一家律师行面试。 “你读的是纺织啊……”律师行里的人看了看张国荣的简历,“如果是这样,你在这里只能从Boy做起了。” 张国荣听了,心里有点不是味儿。Office Boy,就是办公室里的小弟,既要负责当信差,也是公司里的搬运工。好歹说自己在利兹大学里也是拿到奖学金的学生,说是从低做起,但是这工作也着实有点为难…… “那么,我再看看好了。”张国荣礼貌地回答之后,离开了律师行[3]。 落泊的他回到家中,只感到前路茫茫。想要自己赚钱搬出去住,但是现实却把他活活困住,他似乎跟童年时一样,被环境折断了翅膀,无法飞进属于自己的世界,只能望着一片蓝天,憧憬某天可以再次回到英国读书。 失去方向的张国荣过了两个月无所事事的日子。幸好他在当插班生的中学里,认识了一些喜欢民歌跟音乐的同学。在无聊苦闷的生活中,他们一起合组民歌乐队,而张国荣就是这支乐队的主音歌手。他们以乐队的名义参加了一些公开的音乐比赛,成绩最好那几次得到过第二、第三名,但是却从未拿过冠军[4]。 时间是1977年。 那时候,张国荣还未满二十一岁。 “喂!”一起玩音乐的朋友忽然问张国荣:“你知道吗?丽的电视台有歌唱比赛啊!” “是吗?”张国荣望了望这位兴致勃勃的朋友。 “对啊!我们两个一起报名参加吧!”朋友踌躇满志的提议。 歌唱比赛,这次可是由丽的举办的歌唱比赛。如果真的入围,即是可以在电视上唱歌了,全香港观众都会看到自己的演出。一心想玩音乐、年少气盛的青年们想到这里,当然跃跃欲试。 虽然被邀请一起参加这个“亚洲歌唱比赛”,然而,张国荣却有个苦恼:他没多少钱,之前打工赚的花得七七八八了。报名费是钱,坐渡轮是钱,车费也是钱。个性倔强的他又不愿意再找爸爸拿钱…… “六姐,有个歌唱比赛,我想报名。”回家后,张国荣对那位从小照顾着他的佣人说。 “去唱歌的吗?”六姐放下了手边的家务。共处多年,又是自己带大的孩子,她怎会不知道他有多喜欢唱歌,“那你去报名啊。” “要报名费……” “多少呢?” “五块。” “五块?好。”六姐倒是很干脆,“给你二十块。拿好。”[5] 六姐为张家不婚不嫁,专心致志服侍东家、照顾东家,她跟张国荣的感情更是深厚得如同至亲。这掏出来的二十块,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满满的关爱。 当张国荣再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朋友的手上已经多了一份报名表格。 “都帮你填好了,在上面签个名吧!”朋友边说边把表格递给他,看着张国荣无所谓地签了名,“还有,五块!” 五块钱的报名费,也就成了张国荣日后永远记得的入行本钱。 香港岛跟九龙,中间隔着一片维多利亚港。这深水海港的海水一时泛蓝,一时染灰,全看大海的心情。心情好了,便和气地用深蓝色衬托天空;心情不好,只管派几个灰头土脸的白浪拍打海岸。 变化不定的海面教人百看不厌,不远处的几艘渡轮随着海浪摇摆,摇啊摇,飘啊飘,离岸了,转眼又抵达对岸的码头。 乘客们从渡轮上鱼贯下船,步伐有快有慢。游客们慢条斯理,踩着好奇的脚步;渡海的本地人行色匆匆,急促地追赶城市的节奏。 年轻的张国荣步出了尖沙咀天星码头。 “亚洲歌唱比赛”初赛当天,他从香港岛乘渡轮过九龙,目的地是位于九龙塘广播道的丽的电视台。 咸咸的海风幷没有让他的头发变得油腻,相反地,他眼神里闪现的光辉更让这个俊美的小子神清气爽。 在广播道下巴士之后,他很快就找对了地点。在电视台里转了几圈,张国荣终于到达初赛举行的地方。 “可以开始了。”评判说。 张国荣的参赛歌曲是《AmericanPie》,这首歌结合了西方的摇滚和乡村风格,节奏轻快。他是一个从外国回港的年青人,又组过民歌乐队,选唱这首由DonMcLean原唱的大热歌曲真是一点也不意外。 音乐响起,现场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钟景辉和黎小田也坐在评判席上等着张国荣开口。那时候,这两个人已经颇有名气了,钟景辉是丽的电视制作人,也有参与电视剧演出;黎小田则是电视台的音乐主任,更是演员、歌手及主持人。 “A long,long time ago, I can still remember how the music used to make me smile…” “叮!” 被按下去的银铃发出清脆的声音。跟张国荣的歌声迥然不同,这一下铃声既干脆亦无情。音乐跟歌声戛然而止,像薄冰般的静默取代了流动的音符。 不过才唱了三句,张国荣就看着黎小田把银铃按下去。 不安的情绪从他的思绪中溢出,迅速流遍全身。其实他心里明白评判为什么不让他唱下去:他抓不准钢琴声,一开始唱就没对上音乐! “可以让我清唱吗?”张国荣大胆地问。 “可以。”钟景辉无所谓地回答。 而刚才按下银铃的黎小田,则用轻蔑的眼光看着张国荣,“好吧。”[6] 于是,他在没有伴奏之下重唱《American Pie》。 或许因为是初生之犊,也或许他根本顾不上听众是什么人,张国荣的表现幷不算太紧张,只管放胆地唱。歌词一句接一句漫游在空气中,青涩的声音充满了柔情,像羽毛般轻柔地抚摸着听众的耳朵。 陶醉在表演中的张国荣不忘观察一下评判们的反应。黎小田正板着脸看他,紧绷的脸孔教人完全看不透,是认为他唱得不错但不想被看出来吗?还是觉得水准不够所以才不动声色呢?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那张木无表情的脸上找到答案。 当张国荣的视线转向钟景辉时,半颗心马上定了下来。钟景辉正微笑着看他,听他唱歌的同时还不时点点头。这一瞥让张国荣的自信心一下子提升了,脑海里出现的想法是:我能行的!King Sir(钟景辉曾经在大学里任教,人称“King Sir”)一定是在想这小子还不错,说不定还觉得我很有胆量![7] 事后,他才想起一件事……其实钟景辉几乎在任何场合都是面带微笑的,不管面前是什么人,和蔼可亲的他总是以笑脸相迎…… 张国荣当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甚至还因为这一抹微笑而感到鼓舞。然而,到目前为止,评判们的脸部表情跟他所得到的表演时间幷没有挂钩。 差不多唱了半首歌,评判们又再示意他停下来。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还没唱完呢。”张国荣说。 “可以了。”现场的某个人毫不在乎地对他说:“这是初赛,唱到这里就可以了。” 大惑不解的张国荣离开了电视台。 只唱那么一点就够了?他们真的听清楚了吗? 以他的个性,做所有事情都要力求完美,刚才当然也全力以赴了。尽管内心还是觉得这初赛不是很有真实感,但是既然已经尽力,也没有什么好想的。 然后,他又重新回到未被泼上任何色彩的生活之中。 谁也不会知道,某个命运的齿轮已经悄悄转动了。初赛之后不久,在家中百无聊赖的张国荣接了个电话。 “喂。张国荣吗?我是丽的电视台的P.A.(制作助理)。”一把女声从话筒中传来。 “是的。我就是。”声音听上去是很平静,但是张国荣在心中已经有了个小小的预感。 “恭喜你进入复赛!” 果然,他做到了! 这通电话,让张国荣欣喜若狂。他开始相信自己不光是喜欢音乐而已,他是真的会唱歌,就连电视台里的人也觉得他可以在台上唱歌! 有点讽刺的是,那位邀请他一起参赛的朋友,在初赛的时候就被淘汰下来了。 1977年5月9 日,丽的电视台在录影厂内举行“亚洲歌唱比赛”的香港区决赛。八位评判包括方逸华、潘迪华、华娃、冯添枝、李思南等,都是当时得令的歌星及歌唱界名人。 “张国荣,你唱的那首歌要缩短。”黎小田在比赛开始前对张国荣说。 跟初赛时不同,黎小田这晚的身份不是评判,而是歌唱大赛的音乐总监。 “缩短?这不合理。把歌缩短了,我哪唱得出感情?”为了捍卫自己的比赛演出,张国荣不由得反抗一下。 “什么叫不合理?这是比赛,表演时间都差不多的。给你三分多钟,你要唱就唱,不唱就不唱。”黎小田给了他一个直截了当的回复[8]。 包括张国荣在内,十二位进入决赛的参赛者,当晚就在评判们和现场观众面前施展浑身解数,投入地演唱参赛歌曲。 当《AmericanPie》的音乐响起,聚光灯打在张国荣身上,摄影机的镜头也都对准了台上的身影。那头梳理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乌黑柔亮,他的眉目间有着年少气盛的傲气,但又吐露出丝丝温柔及无奈。他整个人在台上仿佛就是歌词和意境结合而成的化身。 没有人知道泰然自若的他到底在背后已经反复练习了多少次,只知道当他唱完鞠躬的时候,全场响起了雷动的掌声。 虽说是电视台办的歌唱比赛,但是一般观众怎会分辨得出哪个参赛者的唱功比较好,谁的台风又比较慑人?八位评判所打的分数才是公平决定胜负的关键。 “张国荣,所得的分数是六百九十六分。” 六百九十六分在当晚是很优秀的成绩了,但是张国荣却没能凭这个分数获得香港区的冠军,因为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叫钟伟强的参赛者得到七百零七分。就是这个差距,张国荣在这次比赛中屈居亚军。他拿到的除了一些纪念品外,还有三千元现金奖,相当于卖三个月牛仔裤的工资了。[9][1] 张国荣口述自传,商业电台,1985年。[2] 张国荣访问,《今夜不设防》,亚洲电视,1989年。[3] 张国荣访问,《今夜不设防》,亚洲电视,1989年。[4] 张国荣口述自传,商业电台,1985年。[5] 张国荣访问,《今夜不设防》,亚洲电视,1989年。[6] 张国荣谈黎小田,节目访问,无线电视,1987年。[7] 张国荣访问,《今夜不设防》,亚洲电视,1989年。[8] 张国荣访问,《今夜不设防》,亚洲电视,1989年。[9] “八个地区十六好手斗展歌喉”报导,电视周刊,1977年5月。摘自凤凰书品《念荣》 作者:韩乔 创作不易,用心坚持,欢迎请BaGua喝几杯爱心咖啡!打赏并支持本文 打赏并删除本文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文章地址:用户邮箱:打赏金额:USDT 请输入数字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张国荣 About the Author 凤凰书品 功能介绍:凤凰书品是凤凰卫视旗下出版机构,策划出版了《包容的智慧》《修好这颗心》《国学的天空》《这世界无处不美》《宽心》等多部畅销书。数字时代,与读者一起分享优秀读物。 Related Posts 全赖有你,张国荣出道丨《念荣》 2016-04-15 12:09:3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