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 一
小华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家里在北京郊区有一套小房子。16年盛夏,小华来到大理游玩避暑,深深沉醉在苍山洱海的秀美与灵动之中。远离了隐天蔽日的雾霾,不见了车水马龙的高架,摆脱了尔虞我诈的世故,巍巍高原上的一汪清水倾入了小华的心田。“我要一辈子安安静静地看海”,小华对自己说。
一年后,洱海一隅添了栋玲珑精致的五层小楼“鹿舟帆”,他便是其间老板。朝向洱海的方向安装了落地窗,将蔚蓝深沉的洱海与天边橘红的晚霞都尽收眼底。面朝洱海,春暖花开。来往的客人也有着与客栈相符的气质,典雅而新潮,小华总是乐于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这些可爱的人。
然而,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三个月。4月,大理市政府保护洱海的政策开始实施,鹿舟帆因为与洱海距离不到30米被关停,小华抵押出的房子和贷款让他如同窗外风雨中飘摇的草。“我们确实还差消防和卫生两个证件”,小华站在玻璃窗前凝视着洱海,“但是在房间规划的时候他们也没告诉我们要装几个楼梯,热水器不能裸露,外墙面要设计成白族特色风格。不过这也是普遍问题,很多客栈的手续都没办全。”他说话时眉头并未紧锁着,语调也很平静,毕竟已经过了一年多了,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沉静的洱海总能给人以力量。小华已经重新请了设计师对客栈进行规划,准备大刀阔斧改建以满足要求。谈到未来,窗外的雨突然停了,阴云让出了太阳,小华眼中倒映的洱海也亮了起来:“希望能尽早重新开业吧。”
远处的苍山朦朦胧胧,湖面跳跃着粼粼的波光。
引子 · 二
今年是小芳嫁到这边来的第几年了呢,她谈到这个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不过当问起她家客栈开了几年时,“五年多了”,她脱口而出。比起曾经经常销售手机到晚上九点的劳累,或者刚嫁入时被禁止出门工作的苦闷,这样的日子已经让她很满意了。她家客栈是自家房子改装的,规模不大,又因为村里有自建的排污设施,办理手续也比较方便。虽然外地来的游客拉高了本地的消费水平,但也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道路的修建。她的身上也有和洱海相近的气质,平和,又心存希望。她没有因为外地客栈的精美和高收入而感到不平。相反,她为自家多了客栈这一收入而感到幸福。
不过,政府即将强制村里装上并使用自来水让她有一点忧愁,一如窗外的阴雨。本来村里都是直接用水泵取洱海的水来用的,这么一改肯定会增加成本,要不要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客人身上呢。
她的这份忧愁让我也体会颇深——前些日子在环海西路沿途村落我还是吃过不少东西的。
聊了很久之后,她家三岁的孩子在呼唤妈妈了,她急匆匆地与我们作别,去看孩子。
或许,她的客栈也是她倾注了心血的孩子,虽然跌跌撞撞,但总能发展长大。
我们出了门,阴雨已经小了许多,阳光从乌云之间挤了进来,煞是好看。
清华大学 · 看建
海清榆泽
——大理洱海治理调研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