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有这样一栋建筑,它气宇轩昂,独具魅力;它藏于闹市,历经风雨;它出身不凡,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这座建筑就是位于市中心的胜利堂。这栋建筑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建设初衷
清晰的图纸、详细的各类报表、会议记录以及各类施工文件……翻看了一页页泛黄的档案、采访了一位位专家学者,70年前的记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据说胜利堂这一片区在宋朝时期属于鄯阐侯高智升的侯府所在地,其实这种说法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曾是云贵总督衙门的驻地,从康熙二十六年一直到1911年‘重九起义’。”昆明市政协文史委顾问石玉顺告诉记者,胜利堂坐落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场所,辛亥革命之前一直都是官府的属地,后来这里也曾设立过学校、医院等单位,最后建成了云瑞公园。
“以前,之所取名为云瑞公园,源于曾经立于正义路的那块天开云瑞坊。”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解释说。后来国民政府不满足于把这样一个重要场所仅仅作为一个公园,于是有了修建纪念堂的动议。
吴宝璋还告诉记者,其实在1943年国民政府就曾考虑过在云瑞公园里新建一座纪念建筑,为公园增添光彩。“从1927年上台到1945年,龙云执政云南共18年。在抗战时期,他表现比较突出。因此,云南各界对他还是很认同的,纷纷提出修建纪念堂表彰龙云的功勋。”吴宝璋说,于是云瑞公园就成了首选之地。
因此,1943年政府就开始广泛征集设计图案。最后选中了清华大学毕业生龄华(又名李华)设计的图案。“他的设计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对于胜利堂的设计图纸,吴宝璋至今仍大加赞叹。
从志公堂到胜利堂
在档案馆查阅胜利堂建设的相关档案资料时,记者发现,在工程初期,国民政府要修建的并非胜利堂而是志公堂。那为何如今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却是胜利堂?从开工到落成,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昆明市档案馆一份民国时期云南省临时参议会签发的公函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1944年,社会各界曾经提议在昆明建造三座纪念堂,其中之一名为志公堂,以表彰龙云。由于受到经费等限制,经讨论后决定先行修建志公堂。
龙云,字志舟,最初志公堂的名称就是来源于龙云的字。档案中还写道:龙主席治滇十余年,考绩卓著,功在全滇,前此本会及各机关团体倡议建筑志公堂,纯系出于全省民众爱戴之热忱。
然而,由于在云南经营多年,手里又握有地方军政大权,龙云成了蒋介石的心腹之患,且随着对龙云的积怨加深,蒋介石除去龙云的意图愈加强烈。终于,抗战胜利,滇军主力部队60军被派往越南受降。这让蒋介石看到了解决云南问题的最好时机。于是,蒋介石的心腹杜聿明乘机于1945年秋的一天晚上,率部包围了位于威远街的龙公馆,并向龙云送达国民政府令,龙云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飞赴重庆……这就是震惊昆明的“五华山事件”。
“1946年初,纪念堂落成,但是因为‘五华山事件’的发生,‘志公堂’这个名字肯定就不能再用了。”吴宝璋说,“于是新任主席卢汉根据各方意见,将志公堂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简称胜利堂。”
据了解,胜利堂工程竣工后,卢汉还亲自题写了抗战胜利堂纪碑记,全文200余字,其中提到“吾滇本素贫瘠,此役亦共保艰难,回溯决战鲁南,乃至受降越北,中经缅境会师,继以滇西驱敌,再接再厉,可泣可歌……”碑记中对云南人民奋力抗战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赞扬。
“从志公堂到胜利堂,这座建筑有了更为宏大的纪念意义。胜利堂这个‘胜利’,就是云南民主革命的胜利,也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云南地方史学者吴喜教授说。
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
在昆明市档案馆,记者看到一张原始的设计图纸,整个胜利堂就像是一架二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的战斗机造型。
“在抗日战场上,飞虎队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把胜利堂设计成飞机造型其实就有一层胜利之鹰的意思。”昆明市政协文史委顾问陈秀峰说道,“这一设计图纸还得到了梁思成的赞许。”
其实,整个工程设计的内涵绝不仅仅是一架飞机那么简单。俯瞰整个胜利堂,把胜利堂与四周的广场、附属建筑、街道等联系在一起,整个工程就像是两个酒杯。“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昆明沸腾了……这样欢庆的场景也被用在了胜利堂的设计当中。”昆明市博物馆原馆长叶铸说,胜利堂所在地云瑞公园就是一只中式酒杯,而下方则是一只西式高脚酒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就是“双杯庆胜利”。
叶铸还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胜利堂的设计和施工,“双杯庆胜利”的说法是他从父亲口里听到的,因此他对此还专门展开过研究,“中式杯由西式杯抬着,说明抗战主要是靠中国人,但是我们也不会忘记盟军的大力帮助。”叶铸说。
还有历史学家研究后发现,“双杯庆胜利”的设计并不像飞机造型那样直接来源于设计图纸,而是在修造时逐渐形成的。然而,无论是主题建筑的飞机造型,还是工程整体的“双杯庆胜利”,在史学家看来,都是云南人民对抗战历史的最好纪念。
面对这样一份建筑设计图纸,当今的建筑设计师也为之折服。“这套图纸即便是今天拿出来,任何一个施工单位都能够根据图纸进行施工,它是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工程图纸。”云南建投四建公司设计院院长丁茂镭介绍说。
在丁茂镭看来,档案中这套已封存70多年的图纸,直到今天仍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胜利堂这种以意念进行设计的图纸不仅纪念一个时代,工程本身也有很大程度的取长补短之处。“从立面上来看,胜利堂顶部是中式屋檐,底部是青石砖配以西式墙面以及门窗设计,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手法。这一手法也被普遍用在了中国诸多地标性建筑当中。”丁茂镭说,“胜利堂采用了中式大屋顶,这样一个优美的中式结构轮廓就凸显了出来。其实,时间赋予一栋建筑物或者一座城市的东西,并不是建筑设计师能创造的,而是要靠时间的沉淀。” (记者:杨旭东)
来源:第7期《金色时光》杂志(图片来源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