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定风波》,黄绮珊唱哭亿万观众!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给苏轼大大打call

一曲《定风波》,黄绮珊唱哭亿万观众!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给苏轼大大打call

逸静文化产业工作室 内地女星 2018-05-11 17:36:02 34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逸静文化产业工作室

 这里不仅仅是文字   更是一种文化  一种生活

【前言】

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了新时代的属性。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音乐中的诗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诗以歌”,我们与你共同感悟。


一曲《定风波》送给你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朝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传奇中生,艰难处活,伟大中死。

少年时养成的幽默天性,

成年后命运的起落、精神的苦痛,

但他无论何时,都胸怀天下,济世苍生,

在逆境中,

发现并创造了生活的乐趣。

《定风波》中,黄绮珊用独特的嗓音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遇到风雨,仍保有豁达坦荡的心态,令人惊叹!

这首词,让黄妈来演绎再合适不过了。“人生总有顺逆、荣辱福祸”,读懂这句话的她整整用了二十年。


比起李白的仙风傲骨浪漫不羁,苏东坡的旷达疏朗云淡风轻更易引起内心共鸣,因为这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苏东坡,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美食家,他几乎占据了我们对于生活所有美好的想像。这么一个美好的人,活了65岁,其中至少有12年的时间,是在被流放的。

但是,他在流放期间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最苦难的时候,给我们奉献了最潇洒和最美的诗篇。


在节目中康震点评道:苏东坡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人生要归零的时候,苏东坡说,不,没有归零,我的人生我做主。苏东坡,在我们这个文化里头扮演一个最大的勇气,就是只要我自己不认输,没人能说我输,我的自信就是我的。


苏轼的身上到底蕴藏着怎样巨大的人格魅力?《定风波》又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为什么说“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在宋朝最强老爸的指导下,苏轼的学业之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无人能及。

21岁那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一同进京赶考。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对众人说,再过几十年,文坛上将不会有人再提起我的名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苏轼的才气从此名扬天下。

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一心为国,怎奈情商太低

离京到杭州,解百姓缺水之忧

可是学霸走上官场,未必能够一帆风顺。

36岁那年,苏轼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人言可畏。

当年,二十岁的神宗皇帝刚刚即位,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积极推行变法。变法本是好事儿,但他们操之过急,导致小人趁机夺权,百姓反遭其害。

苏轼见状,心如火焚,一连写了五个奏章,建议皇帝用人要明辨忠奸,变法急不得,要慢慢来。不成想,苏轼的举动却引起了新党的惶恐,他被诬陷在守孝期间贩卖私盐牟利。

无中生有的罪名,自然查无实证,最终不了了之,但是苏轼却没有机会再向皇帝进言。

苏轼悲愤万分,为避开政治漩涡自请出京,到杭州担任通判,这个职位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

但是,来到杭州的苏轼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大有作为,成了杭州百姓的救星。

当年的杭州不比今天的杭州,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当地多是盐碱地,能直接供人饮用的水源很少。在唐朝,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当地开凿了“钱塘六井”。

苏轼来到杭州的时候,钱塘六井年久失修,河塘堵塞,有的已经成为废井。吃水问题又成了杭州老百姓的心头之痛。

为了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决定重新疏通六井。他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边实地勘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然后挖沟、清淤、修补井壁、设置闸门,发公文禁止百姓在水流的上游洗衣浴马,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年春天,六井疏通大功告成。这一年,天下大旱,江浙一带的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互赠的地步。唯独杭州的百姓没有因为缺水而焦虑。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着西湖龙井,喝着甘甜的井水酿造的美酒,苏轼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被贬黄州

开垦荒地,躬耕陇亩

43岁那年,苏轼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人心险恶。

这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关进大狱。

所谓“乌台诗案”,就是一帮新党小人在苏轼的诗文当中寻章摘句,说苏轼藐视圣上,非议朝政,大不敬。如果说当年借“贩卖私盐”的罪名只是想扫除苏轼这个障碍,那么这次借“乌台诗案”他们是真的想置苏轼于死地。

然而,苏轼是幸运的,他入狱后,上到皇帝祖母曹太后,下至朝中百官,都在不断地为他求情。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条遗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神宗皇帝最终下令释放苏轼。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逃,苏轼被发配到湖北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一出狱门,刚刚恢复自由身,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苏轼就嘚瑟了起来,脱口吟诗: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端起酒杯,刚刚过去的事情恍然像是一场梦;提笔作诗,依然感觉下笔如有神助。

苏轼就这样笑哈哈地来到了黄州。

团练副使是个专门安置被贬官员的虚职,不可参政,不可擅自离开辖境,最关键的是俸禄少得可怜。苏轼的生活一度捉襟见肘,陷入经济危机。

于是,苏轼到上司那里申请了城东半坡上的一片地,带领两个儿子开垦荒地,躬耕陇亩,以资家用。在苏轼的领导下,苏家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还积攒了一大笔钱。苏轼用这笔钱在东坡之上建了一座“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就这样在黄州过起神仙般的小日子。

一天,苏轼与几个朋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急雨,众人都纷纷跑着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过后,苏轼写下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就是这么来的。


古往今来,诗人们总是在人生的失意中走向艺术的巅峰。

李白是在贬谪归来的路上,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杜甫是在穷愁潦倒中,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清照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所以有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悲壮,李清照的凄凉。

却唯独只有经历过人生无数次大起大落的苏轼,真正做到了一生保持着泰然的姿态,超然脱俗,绝世独立,不管遭遇怎样的坎坷,都能乐在其中,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

就像辛弃疾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换言之,我看世界多可爱,料世界看我也应该很可爱吧?

这其实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世界丑恶还是美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世界的态度是美好的。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