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兴开发区,川埠江南市场对面,宁杭公路西侧的百乐紫陶工艺厂里,我们见到了韦琪。他看上去比40岁年龄略显老成些,衣着也不像有些年青企业家般刻意修饰,在厂里他是厂长也是总设计,上班时,要随时去车间走走看看动动手,穿得讲究会不方便。
我们去时,韦琪正巧有客人,于是,我们就先去参观样品陈列室,陈列室林林总总摆满了紫砂陶塑,神、佛、人、禽等陶艺品,有高达近米的,也有小如大拇指盖的,皆形神兼备,动静成趣,透着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
看韦琪的作品,有种圆润祥和的感觉,似乎许多物件都“圆”上作了夸张:鱼是肥嘟嘟的,寿星是胖乎乎的,最典型是那组名为《吹》的塑像,8个和尚全是圆滚滚的嘴,在作各种吹的姿态。另外,韦琪的作品,还很有些把玩的小噱头,佛珠会转,鱼眼会动,狮嘴里会喷出水……凡此种种,使韦琪的作品很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创作一些创造市场效益的产品,韦琪也有显示艺术水平的精品。朋友特意将“百兽九龙盘”引见给我:“韦琪的制作工艺是十分精细的!”能得到同行由衷赞赏,韦琪的雕塑技艺该是有一定的高度了。
在直径48公分的葵形紫砂盘边沿阳刻88个篆体异形“寿”字作框饰,中间采用平、浮、圆雕,彩绘诸多手法塑造了曲展腾舞在云水间的9条彩龙,每条长不过十数公分,却麟角爪眼,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其功力确实不是一般的雕塑者能做到的。
果然此盘不凡。在1991年香港文化中心展览馆展出后,香港多家报纸都作了报道,几年来,还曾几次被海外一些艺术馆、收藏家欲以重金购藏,只因韦琪爱如珍宝未肯舍之。今年,该盘被收入即将出版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由此将成为一件载入史册的陶艺瑰宝。
韦琪作品:螺仙壶
韦琪送走客人,我们坐下交谈。他没有成功者的喜形于色,倒有种壮志未酬的重负感。在别人看来,韦琪无论是事业还是艺术该是很有收获的。1998年,他离职从艺以来,已创办了两家上百万资产的陶艺厂。1992年,他创办的琪志陶瓷厂的作品,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中国中小企业成果展览会上,荣获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1995年,著名影星刘晓庆率摄制组到他现在创办的百乐紫砂工艺厂拍摄专题片,在香港卫视中文台“刘晓庆打开引号”特约节目中播放一周……对于这些成就,韦琪几乎不谈,他侃侃而谈的是自己近20年求艺创业这段历程的酸甜苦乐。
1980年,韦琪从部队复员回丁山,虽然他也是干部子女,却到建陶厂当了装窑工。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对从小耳濡目染的陶塑上了瘾。他开始拼命地找书,想方设法地学艺。他曾穿件破旧的工作服悄悄到几家工厂“偷”艺,也曾跋涉千里到广东石湾求拜名师……经历种种失意和曲折,他还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年年月月,凭着悟性和韧劲,终于艺术有成。
韦琪并不沾沾自喜于自己现有的收获,他说:“我今天的一切,只能看作是初步的成功,从我立志踏上陶艺之路开始,就有一个宏愿:完成一件集陶艺大成的传世之作。不惜耗时、耗资。现在这个目标还很遥远,因此,我现在还没有成功的愉悦,只有沉甸甸的压力。”
听着韦琪时而激奋,时而沉重的话语,我似乎理解他了:“志向高远的人,活得总比别人累。”我由衷祝福他:早一点实现心中的宏愿。让韦琪早一点卸去肩头的重负,也让天下所有立大志者少点磨难。
文章作者:裴秋秋 (写于1997年10月30日)
紫砂百家
合作推广伙伴
千壶网更名为:“紫砂百家”!
希望好友们一如既往
支持我们!
一份初心,
一份挚爱,
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