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那批脑残粉,如今正在为智商交税

韩寒的那批脑残粉,如今正在为智商交税

晓看 内地男星 2018-03-22 07:47:30 539


28岁的徐孟南今年3月下旬要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10年前,18岁的他冲着考0分的目标,在高考卷纸上写满了对高考的不满和建议,最终一共考了100多分。

 

那时候,他的偶像是韩寒,他要学偶像用行动反对高考。落榜,自办网站呼吁改革,种种极端行为,也许一度曾让他体验到韩寒式的成功快感。可是快感消失后,留下的是漫长折磨。


 徐孟南的0分白考了,虽然引起一些关注,但无论当初还是现在,更多看他的目光中夹杂着猎奇和嘲弄。迎战这些目光,需要绝世才华和硬实力,否则,这些目光只会让他本来悲剧的生活更为阴郁。



 高中毕业之后,徐孟南到处打工,干最简单、价格最低廉的体力活。在父母安排下,走进毫无感情的婚姻,生孩子,闹矛盾,离婚。

 

如果没有当初的0分追求,徐孟南也许会和他的同学一样,读完大学,回家乡做个老师,或者进入银行,过上小城市最被羡慕的稳定生活。

 

可是如今,那个让他生活变得悲剧的“高考0分事件”,依旧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借助这个标签,他能时不时被媒体采访,在虚幻的舆论场中,找到一丝存在感。只是存在感不能当饭吃。

 

该怪谁呢?

 

同样是反抗者,徐孟南曾经的偶像韩寒,却是越活越滋润。10年的时间过去,韩寒从一个畅销书作家,到顶尖赛车手,到迈入10亿票房导演俱乐部,韩寒的人生像一场奇幻漂流。



 最戏剧的是,今年初,对于高考的态度,韩寒也变了,他在一篇文章里直白地写到——

 

“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和韩寒比起来,徐孟南的人生惨不忍睹,但在对高考的态度上,还真是和偶像殊途同归。

 

当年跟着韩寒一起反高考,如今跟着韩寒一起人到中年,一起重新认同高考。

 

可是同样的背后,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

 

徐孟南和韩寒的不同,不仅在于他们内在的才华和实力,而是反抗的本质,从一开始就分道扬镳。

 

韩寒的反抗,是基于个体命运的,他有自己的思考,是在实践层面和学校教育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在走自己的路,从开始的写小说到后来的赛车,只是途中顺便喊了几句反抗的口号。或者说的刻薄点,韩寒是通过“表演反抗”来吸粉,好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更畅通。



徐孟南的反抗,则纯在理念或者概念层面,很难说他在现实中感受到了什么压迫,对于自己具体要干什么,真是不分西东。也许是在学习中遭遇挫折感受压抑,也许是被韩寒表达出来的那些理念触动,徐孟南的反抗在某种程度说更纯粹,当然也更傻——他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这两种反抗,很难说谁比谁更具积极意义。

 

基于个体命运式的反抗,有时候也能阴差阳错,对于某个领域的改革起到真正推动作用。改变历史的很多故事,都是由某个年轻人的不爽开始的。

 

而纯概念层面很傻的反抗,有时候也能在历史的演变中起到关键作用,或者说有可能侥幸被历史选中,成为反抗或者改革的代言人。想想曾经的“白卷英雄”,就能懂得其中涵义。

 

可惜,就反抗而言,韩寒和最早的那批韩寒粉,都算是一败涂地。高考依旧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通道——高考成功,意味着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工作机会;高考失败,意味着近乎文盲,受尽冷眼嘲笑。

 

这是教育的具体层面,在更大的背景下,反抗和改变,已经不再欢迎这些来自底层的声音了。如果韩寒晚生十年,他大概在玩着王者农药,或者抖音,不会有人关注他对教育和社会的看法。

 

反抗的东西依旧坚硬,甚至更加坚硬,聪明如韩寒者,也只能服软。

 

韩寒的幸运,是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此路不通,还能绕道。条条大路,总有聪明人的一口饭吃。

 

而最早的那批韩寒粉,则没有这么幸运。



 当年他们多数是高中生,或者挑战0分,或者干脆退学。如今这个时代,高中等于“文盲”。如果能获得家庭资源支持,还有可能勉强过上正常生活,穷困如徐孟南者,真的就“残”了。

 

不知道那些粉丝,如今有没有怨恨韩寒的,有没有觉得遭到韩寒背叛,只是,他们如今的心理和当初的选择一样,即便私下翻江倒海,对于韩寒或者其他人来说,终究不过微如尘芥。

 

有什么教训么?

 

在绝大多数的时代或者说环境下,如果要反抗,还是优先选择真正的“韩寒式反抗”吧,基于你的个体命运需要,哪怕事后看显得鸡贼,而不是迷失到那些虚幻的大词和概念里。

 

如果不是恰好踏进历史转折的大戏,纯理想主义的反抗有多大意义呢?而被历史选中的几率像是中彩票,实在太小了。


 ---  E N D ---

来源自媒体“声道”:hbdx1990xz,欢迎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