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成都市中心城区航拍图。
2018年10月,鸟瞰成都市中心城区航拍图。
恢宏改革画卷
见证巴蜀巨变
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
文艺特展在成都举办
中国艺术报记者 郑荣健
分别拍摄于1980年和2018年的两幅同位置成都城区航拍照片,生动诠释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巴蜀巨变;向阳公社率先摘牌、成都火车站迎来第一拨民工潮、“超女”接听热线电话……一幅幅摄影作品串起四川城乡变迁、社会发展的火热画面,与马识途、流沙河、魏明伦、罗中立、何多苓、李焕民等众多文艺名家书画作品以及其他各艺术门类作品的演示展呈,共同绘就了40年来巴蜀大地的恢弘改革画卷。
11月22日,由四川省文联主办,省摄协、省美协、省书协等协办的“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在四川美术馆揭幕。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宣布展览开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以及郑晓幸、平志英等有关负责人,四川省文化界人士、各门类艺术家代表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以摄影作品为主,美术、书法作品为重要支撑,文学、影视、舞蹈、杂技、曲艺、音乐、民间文艺等门类则以文献展和经典回顾的方式呈现。展览共分4个展厅,包括“改革的力量”“田野的希望”“奋斗的足迹”“文化的探索”“生活的浪潮”“城市的变奏”“创造的气象”“改革的姿态”“光阴的故事”九大主题单元,以及“经典回放”“现场秀”等配套环节,共展出600余件作品,以及相关文献、影视、戏剧等内容。
“这次展览在格局上跳出了行业局限,面向时代、面向大众,对改革开放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生动的、全方位的展示,可以说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深情回眸,也是对未来两个100年美好愿景的热情展望。”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表示。
参展作品名家名作众多、精彩纷呈。其中包括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等人的画作,叶毓山、朱成等人的雕塑作品以及李焕民、阿鸽等人的版画作品,还有马识途、流沙河、何应辉等大家的书法作品,王达军、王建军、陈锦、李杰、肖全等人的摄影作品。从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到以老百姓视角入手、以小人物小事件展现社会变迁发展的众多摄影作品,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文艺创作春天和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爱我中华》 马识途
文艺工作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在筹办展览过程中,上至百岁老人,下至90后文艺工作者,他们都积极参与、深情抒怀。从今年6月展览开始公开征稿,主办方在短时间内就收到了2万多件作品,最终仅摄影作品就收到3.8万多件,很多作品还是首次披露。“我们邀请了马识途、流沙河、魏明伦、戴卫、邱笑秋等几位老艺术家为展览题字,他们都非常支持。马老104岁了,但是一点也没有推辞,写下‘爱我中华’四个大字。沙河老已经87岁了,眼睛不好。当我上门求字时,他很高兴,说他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欣然提笔写下了邓小平金句‘摸着石头过河’这6个字。”平志英感动地说。
《摸着石头过河》 流沙河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众多名家的摄影及书画作品,经典回放厅正在播放“四川造”经典电影、戏剧、曲艺、杂技等作品。从开幕至12月9日展览期间,观众将能够陆续重温《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顽主》《红衣少女》《易胆大》《马前泼水》《长江第一漂》《远山的花朵》等经典名作,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文艺的丰富厚重、多姿多彩。
为更好地把10多个艺术门类展品编织到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中,以全方位展示四川文艺繁荣发展面貌,主办方费了不少心思。主要策展人之一、摄影家李杰介绍,展览最终确定了以摄影作品记录的一系列时间节点为线索,宏大背景和生动个案相互印证,像年代感稍弱的书法作品,也通过邀请40位文化名人和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书写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经典语录,自然地融入到主题中来,形成气势恢弘的书法长廊。“这次特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作品。”四川省摄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贾跃红告诉记者,此外展览还广泛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比如语音扫码等,并融入了杂技、魔术现场互动等形式。
同期,四川省文联建设的四川数字艺术馆正式上线,并同步推出线上展览。
“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平志英表示,未来四川文艺工作者将继续书写新的时代画卷,为新时代讴歌,为人民抒情抒怀,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小平同志在四川》 作者:戴卫
《一九六八年×月×日·雪》 作者:程丛林 1978
《换了人间》 作者:李焕民 1979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作者:夏培耀、简崇民 1979
《雨过天晴》 作者:王大同 1979
《春》作者:王亥 1979
《泼水节》 作者:谭云 1979
《再见吧·小路》作者:王川 1980
《他在丛中笑》 作者:李少言 1981
《父亲》作者:罗中立 1981
《把憨睡的峡谷唤醒》作者:林军 1984
《朝阳》作者:牛文 1984
《第三代人》作者:何多苓 艾轩 1984
《杜甫》作者:叶毓山 1984
《育林人》作者:其加达瓦 1984
《鸽子》作者:阿鸽 1984
《作品15号》作者:朱祖德 19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摘录》作者:陈广仁
邱笑秋书法作品
《强渡大渡河》作者:叶宗陶 许宝忠 高彪 2017
《千钧一箭》作者:朱成 2017
1978年2月,邓小平在成都接见川剧演员。 李煊(四川日报提供)
1980年7月,邓小平在成都簇桥农家了解沼气使用情况。李煊(四川日报提供)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洪雅县符场公社(现余坪镇管辖)远景大队的农民在田间现场划田到户。 王尧卿 摄
1980年,画家何多苓正在创作《春风已经苏醒》。 李丹 摄
改革开放之初,以四川为重要发起地的“伤痕美术”现象,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自觉,标志着中国艺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宣告了人文精神及人道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复苏。从“伤痕美术”“乡土绘画”到“85新潮”等一波接一波的艺术潮流,逐渐奠定了“四川画派”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
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正式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郑国斌(四川日报提供)
1981年,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大)学生在食堂观看中美女排决赛。 郝维平 摄
作家周克芹 罗缋沅 摄
周克芹以其传世之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聚焦乡土中国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与世态人情,展现出特定时代下的农村生活及农民命运,深深感动了一代人。该书荣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
1983年,成都文殊院。 李丹 摄
1984年10月1日,成渝铁路电气化成都至内江段通车。 曹宁 摄
1985年冬,邛崃县火井镇,一拨当地农民围着一张简易的台球桌玩兴正浓。 朱建国 摄
1986年,一群青年志士在民间发起了“长江漂流”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张扬着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李杰 摄
1987年,成都旅馆首届“全国糖酒会”。唐正益 摄
1987年,成都首次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此后每年春季的全国糖酒会固定在成都举行,对于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食品和副食品行业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成为成都会展经济的品牌之一。
1989年,成都市新南门“热盆景”火锅。 李杰 摄
1990年9月,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在成都市柳荫街。 肖全 摄
1992年5月,成都市九眼桥至龙泉驿运营中的客车。 郝维平 摄
1993年,成都火车站迎来第一个民工潮。余坪 摄
1994年3月,广元市街头一个体老板。 黄保家 摄
1995年,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广场寻找第二职业的青年。 游支健 摄
1996年,成都市锦官驿街走街串巷的小贩。
1997年,成都市内某小巷。 王晓庄 摄
1998年正月,苍溪县百桥镇乡戏。 李三鸣 摄
1999年,雅安市天全县,号称”川藏天险“的二郎山交通古道。 郑汝成 摄
2001年1月,“新世纪军人集体婚礼”在成都市隆重举行。 刘应华 摄
2003年9月,九寨黄龙机场建成通航。 张云 摄
2006年6月,第二届“超女”李宇春、张靓颖、何洁、冯家妹、文瑶在成都媒体接听热线电话。 迟阿娟 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空军官兵用身体搭建人梯,抢运和输送银厂沟灾区受困群众和伤员。 刘应华 摄
2009年,成都街头甩卖。 周筱华 摄
2010年10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发起并组织的“最美全家福”摄影惠民工程在阿坝州理县启动。迄今历时八年,近2000人次的摄影志愿者为边远山区的百姓服务,先后深入四川省各县、区、乡,行程3万多公里,为3000余户基层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并赠送精美照片,已成为四川省文联“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供图
2011年,内江市街头的求职广告。 王斌 摄
2012年6月,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生毕业典礼。 龙厚德 摄
2013年6月,《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在“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金良快 摄
2014年12月20日,四川首条高铁动车首发。成绵乐客运专线全长314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每小时,是川内首条开建并投入运营的城际高速铁路。 柴树清 摄
2015年,成都市市区一角。 王瑞林 摄
2016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歼-10穿越雪域高原。 刘应华 摄
2017年,天府软件园。 冯立 摄
2014年10月四川省天府新区获批成为中国第十一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到2020年初步建成鹿溪智谷、天府中心和成都科学城,经济总量突破2500亿;到2035年基本建成核心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成为内陆开放经济新高地;到2050年全面建成,将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2017年7月,大凉山中的“和谐号”扶贫列车。 龚萱 摄往返于攀枝花和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的绿皮火车“和谐号”扶贫专列,几乎是当地人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最低票价两元,货物、家禽、 家畜都可以带上车,60岁以上老人和孩子上学乘车一律实行免票,方便了当地村民。
2017-2018年,移动支付广泛使用。李宾 彭长生 唐树平 尹忠 摄
2018年10月,鸟瞰成都市中心城区航拍图。 特约供图
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港。 王瑞林 摄
2018年4月,雅安市天全县白石村的“村村通”公路。 余乐 摄
(上图)1980年的泸州市全景。(下图)2018年的泸州市全景。
(上图)1989年的雅安市陇西河。(下图)2016年的雅安市陇西河。
(上图)2003年的成都市窄巷子。(下图)2018年的成都市窄巷子。
(左图)1980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陶世秀一家住单位宿舍,在过道煮饭。(右图)2002年,陶世秀一家搬进了新居,用上了现代化厨房。 杨麾 摄
(左图)1983年,德阳东方汽轮机厂总装车间。(右图)2014年,德阳东方汽轮机厂总装车间。谢瑞发 摄
(左图)1994年的南充市西充县金泉乡板凳垭村,孩提时代的赵长军。(右图)2016年12月,在外打工的赵长军用轿车把新娘从贵阳娶回了老家板凳垭。 杨麾 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四川数字艺术馆相关信息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艺术报